呂男男,高蕓,單忠艷
(1.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分泌科,內分泌研究所,沈陽 110001; 2.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沈陽 110032)
目前,甲狀腺癌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患病率上升最快的實體腫瘤,美國1974至2013年間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平均每年增加3.6%,主要與乳頭狀甲狀腺癌的增加有關[1]。乳頭狀甲狀腺癌通常分化良好,但伴有侵襲性生長或遠處轉移者5年生存率僅為40%[1-3]。研究[4-5]發(fā)現,上皮間質轉化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參與多種腫瘤的侵襲與轉移。EMT是上皮細胞失去其極性結構獲得間質細胞特性,進而改變細胞間鏈接狀態(tài),允許細胞運動的過程。其特征性變化為細胞連接的組分E-鈣黏蛋白表達的缺失,以及間質細胞成分N-鈣黏蛋白的過度表達,從而使細胞獲得移動能力。促炎性細胞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腫瘤微環(huán)境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重要的炎癥介質,在許多實體腫瘤及腫瘤微環(huán)境中高表達[6]。TNF-α能否促進乳頭狀甲狀腺癌侵襲轉移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擬通過觀察TNF-α對乳頭狀甲狀腺癌細胞系TPC-1增殖和轉移的影響,探討EMT在此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
人 重 組TNF-α購 自 美 國Invitrogen公 司;一 抗(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 購自美國Santa Cruz生物技術公司;乳頭狀甲狀腺癌細胞株TPC-1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內分泌、糖尿病與代謝病科HAUGEN博士贈予;DMEM培養(yǎng)液和胎牛血清購自美國GIBCO公司;transwell小室購自美國Corning公司;Matrigel基質膠/基質膜及熒光一抗購自美國BD公司;Alexa Fluor 594標記熒光二抗購自美國Jackson ImmunoResearch公司。
1.2.1 細胞培養(yǎng)及分組:將TPC-1細胞置于37℃、5%CO2培養(yǎng)箱中,用含10%胎牛血清及青霉素 (100 U/mL) 和鏈霉素 (100 μg/mL) 的高糖DMEM培養(yǎng)液進行培養(yǎng),每24 h換液1次。待細胞呈單層貼壁生長,0.25%胰蛋白酶消化傳代。將TPC-1細胞隨機分為TNF-α處理組和對照組,向TNF-α處理組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入終濃度為20 ng/mL的TNF-α,36 h后棄除培養(yǎng)液,用于后續(xù)實驗;對照組則不做任何處理。
1.2.2 細胞體外遷移能力實驗:消化TNF-α處理組和對照組細胞,接種至12孔板 (每組6孔),數量以貼壁后鋪滿板底為宜。用10 μL微量加樣器垂直于孔板制造細胞劃痕,盡量保證各劃痕寬度一致。吸去細胞培養(yǎng)液,用PBS沖洗孔板3次,洗去劃痕產生的細胞碎片。加入無血清培養(yǎng)基,拍照記錄。將培養(yǎng)板放入培養(yǎng)箱內,每隔4~6 h取出拍照。實驗重復3次。
1.2.3 細胞體外侵襲能力實驗:用50 mg/L的Matrigel膠1∶7稀釋包被transwell小室 (孔徑為8.0 μm) 底部的上室面,用DMEM培養(yǎng)液 (不含10%胎牛血清,含1%牛血清白蛋白) 重懸細胞后制成1×105/mL的細胞懸液,按每室0.5 mL接種于transwell侵襲室的上層,繼續(xù)培養(yǎng)36 h。取出上層的小室,去除基質膜上未侵襲轉移細胞,HE染色后顯微鏡下隨機取6個高倍 (×400) 視野,計數穿過基質膠的細胞數。實驗重復3次。
1.2.4 實時PCR檢測 E-cadherin, N-cadherin,Vimentin mRNA表達水平:按照Trizol試劑盒 (美國Invitrogen公司) 說明書提取細胞總RNA,應用RNA反轉錄試劑盒 (PrimeScriptTMRT reagent Kit,日本TaKaRa公司)將1 μg總RNA反轉錄為cDNA,反應體系為20 μL。E-cadherin正義引物序列為5'-TGCCCAGAAAATGA AAAAGG-3',E-cadherin反義引物序列為5'-GTGTAT GTGGCAATGCGTTC-3';N-cadherin正義引物序列為5'-GAGAACTTTGCCGTTGAAGC-3',N-cadherin反義引物序列為5'-GTGTATGTGGCAA TGCGTTC3';Vimentin正義引物序列為5'-GAGAACTTTGCCGTTG AAGC-3',Vimentin反義引物序列為5'-GCTTCCTGT AGGTGGCAATC-3';內參照GAPDH正義引物序列為5'-ACCCAGAAGAC TGTGGATGG-3',GAPDH反義引物序列為5'-TCTAGACGGCAGGTCAGGTC-3'。應用SYBR? Premix Ex TaqTM(Tli RNaseH Plus) 試劑盒 (日本TaKaRa公司),于Light cycle480實時定量PCR儀對反轉錄產物進行擴增。結果應用LightCycler480 1.5軟件進行分析。
1.2.5 Western blotting 檢測 E-cadherin、 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達水平:將處于對數生長期的TNF-α處理組和對照組細胞按1×l06/孔接種于6孔板,培養(yǎng)36 h后棄掉培養(yǎng)液,用預冷的PBS洗2次,蛋白裂解液冰上裂解細胞30 min,提取蛋白,BCA法蛋白定量。按每孔50 μg蛋白上樣,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80 mV恒壓轉膜1~3 h,5%脫脂奶粉封閉l h。加入一抗 (1∶750),4 ℃搖床過夜。漂洗后加入堿磷酸酶標記的二抗 (1∶5 000),孵育1 h。化學發(fā)光,顯影,壓片,灰度掃描。
1.2.6 細胞免疫熒光:在鋪有細胞爬片的6孔板中培養(yǎng)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入終濃度為20 ng/mL的TNF-α處理36 h,待細胞生長融合至95%~100%時,棄除培養(yǎng)液。4%多聚甲醛冰上固定20 min,0.1%TritonX-100覆蓋細胞,室溫靜置5 min,加入1%牛血清白蛋白稀釋的一抗 (E-cadherin 1∶200稀釋,N-cadherin 1∶200稀釋,Vimentin 1∶50稀釋),4 ℃孵育過夜,洗滌,加入PBS稀釋熒光二抗 (1∶400),室溫避光孵育60 min,DAPI覆蓋細胞表面,室溫避光靜置2 min,封片,4 ℃避光保存?zhèn)溆谩?/p>
TNF-α (20 ng/mL) 作用36 h后行細胞劃痕實驗,結果顯示,經過24 h爬行,TNF-α處理組TPC-1細胞遷移能力與對照組相比提高了約2倍 (P < 0.01),見圖1。
圖1 TNF-α對TPC-1細胞遷移能力的影響Fig.1 Effect of TNF-α on migration of TPC-1 cells
transwell侵襲實驗結果顯示,TNF-α處理組細胞的侵襲能力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見圖2。
圖2 TNF-α對TPC-1細胞侵襲能力的影響 HE染色×200 Fig.2 Effect of TNF-α on invasion of TPC-1 cells HE×200
水平的影響
實時PCR結果顯示,TNF-α處理后,EMT上皮標志物E-cadherin mRNA表達水平較對照組下降(P < 0.01),TNF-α處理12 h時其表達水平約下降至60%~70%;間質標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達水平升高 (P < 0.01),N-cadherin表達最高增加約2倍,而Vimentin表達上調并不明顯。見圖3。
圖3 TNF-α對TPC-1細胞EMT標志物mRNA表達的影響Fig.3 Effect of TNF-α o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EMT marker in TPC-1 cells
Western blotting結果顯示,不同濃度TNF-α作用36 h后,TPC-1細胞中E-cadherin蛋白表達水平下調,N-cadherin蛋白表達水平上調。E-cadherin在TNF-α濃度為10 ng/mL時下調幅度最小,約下調10%,20 ng/mL、40 ng/mL分別下調約55%和59%。不同濃度 (10、20、40 ng/mL) TNF-α作用下,N-cadherin上調幅度依次為
1.24、2.26、1.57倍,Vimentin上調幅度依次為1.02、2.12、1.20倍。如圖4所示, 20 ng/mL、 40 ng/mL 濃度 TNF-α處理的細胞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1)。
2.5 TNF-α處理后TPC-1細胞EMT標志物定位
圖4 TNF-α對TPC-1細胞EMT標志物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Fig.4 Effect of TNF-α on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EMT marker in TPC-1 cells
細胞免疫熒光結果顯示,濃度20 ng/mL TNF-α處理36 h后,TPC-1細胞中N-cadherin主要定位于細胞膜,而E-cadherin和Vimentin主要定位于細胞質,且E-cadherin表達量減少,N-cadherin和Vimentin表達量增加,與Western blotting結果一致。見圖5。
EMT是上皮細胞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失去極性及細胞間緊密連接和黏附連接,獲得了浸潤性和游走遷移能力,變成具備間質細胞形態(tài)和特性的細胞的改變,與腫瘤的轉移密切相關。而轉移不僅涉及細胞自身的變化,還和腫瘤微環(huán)境息息相關。腫瘤細胞和(或)腫瘤相關免疫細胞及炎癥細胞都可產生細胞因子,而這些細胞因子可對腫瘤的轉移起直接作用[7-8]。細胞因子TNF-α作為一種重要的炎癥介質,在炎癥、免疫細胞的激活、細胞內穩(wěn)態(tài)、腫瘤進展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臨床上,與健康人相比,癌前病變和惡性腫瘤患者通常會出現TNF-α血清濃度和組織表達水平升高[9]。事實上,已有研究發(fā)現人類甲狀腺組織可表達編碼炎癥蛋白 的 基 因,如CXCR4,CD44,OPN,CXCL1,CXCL10和SDF-1。甲狀腺腫瘤中激活的原癌基因,如RET/PTC,RAS和BRAF,可以啟動MAPK級聯反應,進而促進細胞自發(fā)的促炎癥轉化。一些細胞因子、趨化因子以及它們的受體表達隨之升高,這其中也包括TNF-α[10-11]。通 過SMAD,NF-κB,AKT/GSK-3β,JAK/STAT等信號通路,長期持續(xù)的小劑量TNF-α刺激也可誘導其它腫瘤的侵襲和轉移[12-13]。
圖5 TNF-α處理后EMT標志物蛋白定位情況 細胞免疫熒光染色 ×200
本研究觀察了促炎性細胞因子TNF-α對乳頭狀甲狀腺癌TPC-1細胞侵襲轉移能力的影響。結果發(fā)現,TNF-α不僅增強了TPC-1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而且在此過程中出現了EMT的標志性變化,即E-cadherin表達下調,N-cadherin和Vimentin表達上調。未經處理的TPC-1細胞中,E-cadherin呈高表達。LIU等[14]的研究表明,E-cadherin表達于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如乳頭狀甲狀腺癌和濾泡狀甲狀腺癌中,而在未分化甲狀腺癌中則無表達,與本研究結果一致。JENSEN等[15]的研究顯示,在TNF-α刺激下,未分化甲狀腺癌細胞株WRO中E-cadherin表達下調,而除去TNF-α則使E-cadherin的表達恢復。ROCHA等[16]報道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中E-cadherin的下調與不良預后相關。
本研究還觀察了另外2個經典的EMT間質標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達情況,二者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均在TNF-α刺激后呈現一定程度的上調,但Vimentin的上調幅度較小。E-cadherin的缺失和N-cadherin的增加被稱為“鈣黏蛋白開關”,并在多種實體腫瘤中代表著EMT的發(fā)生[17]。Vimentin是EMT的重要調控因子,同時也在乳頭狀甲狀腺腺癌的EMT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它可以獨立誘導EMT[18]。以上研究結果為Vimentin參與乳頭狀甲狀腺癌的惡性進展提供了直接依據。
綜上所述,TNF-α能夠在人乳頭狀甲狀腺癌細胞株TPC-1中誘導EMT,并增強人乳頭狀甲狀腺癌的侵襲轉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