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幽平,王翔宇,潘柏言,楊露露,龍波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麻醉科,沈陽 110004)
術后鎮(zhèn)痛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恰當?shù)男g后鎮(zhèn)痛能減輕患者痛苦,促進術后恢復。多模式鎮(zhèn)痛的理念已成為共識,“多模式”既包括多種方法的聯(lián)合使用,也包括多種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這種理念可以提高鎮(zhèn)痛效果,使不良反應最小化。目前,術后多模式鎮(zhèn)痛通常采用患者靜脈自控鎮(zhèn)痛 (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analgesia,PCIA) 聯(lián)合神經(jīng)阻滯,對于四肢手術通常采用各周圍神經(jīng)阻滯,軀干部位的開胸、開腹手術常采用硬膜外阻滯聯(lián)合PCIA,但硬膜外阻滯常面臨感染以及穿刺失敗的風險,而相對安全和操作簡便的椎旁阻滯及腹橫筋膜阻滯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越來越受到關注,尤其在開腹手術中,TAPB常被用于輔助鎮(zhèn)痛,為了改進該方法的阻滯效果,人們進行了大量的基礎及臨床研究。鑒于右美托咪定在其他神經(jīng)阻滯中所發(fā)揮的作用[1-3],本研究擬將其應用到TAPB中,并通過設定不同劑量組,以觀察其能否改善并延長TAPB效果。
選取2017年3月到2017年12月于我院婦科擇期行開腹手術的患者60例,均采用靜吸復合全身麻醉,年 齡20~60歲,體 質 量 指 數(shù) (body mass index,BMI)20~24 kg/m2,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 Ⅰ~Ⅱ級,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 (C) 組和3個試驗組 (D1為6.25 μg組、D2為12.5 μg組 、D3為25 μg組),每組15例。納入標準:患者無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肺部疾病,無智力障礙,無藥物過敏史,無濫用藥物史,無慢性疼痛病史。本研究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時與患者家屬以及患者本人認真溝通,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麻醉方法:術前患者均嚴格禁食8 h,禁水4 h,術前均給予咪達唑侖 (2 mg) 鎮(zhèn)靜。麻醉方法采用靜吸復合全身麻醉?;颊呷胧液蠹撮_放一側靜脈通路,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 (blood pressure,BP) 、心率(heart rate,HR) 、心電圖 (electrocardiogram,ECG) 以及指脈氧飽和度 (esophageal carcinoma,SpO2)。使用舒芬太尼 (0.3 μg/kg) 、依托咪酯 (0.2 mg/kg) ,順式阿曲庫銨 (0.2 mg/kg) 進行靜脈誘導。麻醉維持采用靜吸復合麻醉,吸入七氟醚和笑氣,同時瑞芬太尼靜脈泵注,間斷給予順式阿曲庫銨維持肌松。手術即將關腹前給予尼松 (0.5 mg/kg) 用于術后鎮(zhèn)痛,雷莫司瓊 (0.3 mg) 預防惡心嘔吐的發(fā)生。術后連接患者自控鎮(zhèn)痛泵。
1.2.2 TAPB阻滯方法:全麻誘導后,在超聲引導下進行雙側TAPB,穿刺部位進行消毒后,將一個12 MHz的超聲探頭放置于peter三角區(qū),采用腋中線、平面內超聲引導技術,當針尖在探頭引導下到達腹橫筋膜平面時,保持不動,無血無氣后緩慢注入藥物(20 mL) ,可在超聲圖像上看到液體在緊貼腹橫筋膜處形成一個梭形暗區(qū)。并記錄雙側TAPB完成后的時間。每側使用1%羅哌卡因4 mL,阻滯完成后進行開腹手術。20 mL藥物包括生理鹽水(15 mL) 、羅哌卡因 (4 mL) 、試驗組給予右美托咪定(1 mL,劑量分別為6.25 μg、12.5 μg和25 μg) ,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1 mL。
1.2.3 鎮(zhèn)痛泵的配方:鎮(zhèn)痛泵的配方均為舒芬太尼(1.5 μg/kg) +尼松(60 mg) +雷莫司瓊(0.3 mg) +生理鹽水,共100 mL。參數(shù)設置:背景劑量0 mL/h,患者自控鎮(zhèn)痛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 2 mL/次,安全間隔時間15 min。患者清醒拔管后即刻進行視覺模擬評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如患者疼痛劇烈,可適當追加舒芬太尼止痛,并記錄給予的劑量,隨后送入術后恢復室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
記錄患者出PACU (T1),術后距離完成雙側TAPB 4 h (T2)、8 h (T3)、12 h (T4)、24 h (T5)、48 h (T6)的VAS評分。統(tǒng)計患者手術后第1次按壓PCA泵距離完成雙側TAPB的時間,記錄患者術后48 h內PCA泵的按壓次數(shù),術后患者惡心嘔吐、BP降低、HR下降的發(fā)生情況、手術后至出院的時間等參數(shù)。VAS評分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疼痛程度評估方法,在評估前需要向患者說明分值的含義,評估使用一條長約10 cm的標尺,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疼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LSD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中,4組患者在年齡、BMI、ASA分級、手術時間、手術后至出院時間等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 > 0.05)。見表1。
D3組鎮(zhèn)痛泵的按壓次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以及D1和D2組,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 (P < 0.05),D2組的按壓次數(shù)也少于C組和D1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 (P < 0.05),但D1組與C組之間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其中,各組患者第1次的按壓時間除D1組與C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外,其他各組之間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 (P <0.05)。見表2。本研究中,在T3時間點上,D3組與C、D1、D2組的VAS評分有統(tǒng)計學差異 (P < 0.05)。T5時刻4組均已開始使用自控鎮(zhèn)痛泵,疼痛評分均在4分以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6時刻即距離完成雙側TAPB的48 h,所有患者均撤掉鎮(zhèn)痛泵,可自主下床活動,無需止痛藥物。隨著輔劑右美托咪定的劑量的增加,鎮(zhèn)痛泵的按壓次數(shù)逐漸減少,第1次的按壓時間也在延長。見表3。
表1 4組患者基本信息比較 (n = 15,)Tab.1 Comparisons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4 groups (n = 15,)
表1 4組患者基本信息比較 (n = 15,)Tab.1 Comparisons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4 groups (n = 15,)
?
表2 4組患者鎮(zhèn)痛泵的使用情況 (n = 15,)Tab.2 Use of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ump in the 4 groups (n = 15,)
表2 4組患者鎮(zhèn)痛泵的使用情況 (n = 15,)Tab.2 Use of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ump in the 4 groups (n = 15,)
1) P < 0.05 compared with C group; 2) P < 0.05 compared with D1 group; 3) P < 0.05 compared with D2 group.
Group Times of analgesia pump press First press time (h)C 22.6±4.4 4.60±0.60 D1 22.1±3.1 4.64±0.70 D2 18.5±2.61),2) 7.92±1.41),2)D3 15.0±4.91),2),3) 11.0±0.91),2),3)
表3 4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VAS評分 (n = 15,)Tab.3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s at each postoperative time point in the 4 groups (n = 15,)
表3 4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VAS評分 (n = 15,)Tab.3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s at each postoperative time point in the 4 groups (n = 15,)
1) P < 0.05 compared with D3 group;2) P < 0.05 compared with C group.
Group T1 T2 T3 T4 T5 T6 C 0.9±0.5 2.6±0.8 4.3±0.81) 3.2±0.71) 2.4±0.5 0.9±0.6 D1 1.0±0.5 2.5±0.9 3.7±0.51) 2.8±0.91) 2.1±0.8 1.0±0.5 D2 0.9±0.6 2.5±0.8 3.4±0.81), 2) 2.6±0.91), 2) 1.9±0.7 1.0±0.6 D3 0.8±0.6 2.1±0.6 2.4±0.8 1.5±0.9 1.8±0.8 0.8±0.8
4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xiàn)HR下降和低BP的發(fā)生,惡心嘔吐各組均有發(fā)生例數(shù),但4組之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 > 0.05),見表4。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實施了TAPB。從T3時刻開始,患者的VAS評分開始出現(xiàn)統(tǒng)計學差異,T3與T4時刻,VAS評分出現(xiàn)了同樣的統(tǒng)計結果,一方面是由于鎮(zhèn)痛泵的使用,D1與D2組的評分相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患者個體差異造成的疼痛閾值不同。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加入局麻藥中,可延長后者在臂叢神經(jīng)阻滯[1-3]、尺神經(jīng)阻滯[4-5]、股神經(jīng)[6]、坐骨神經(jīng)阻滯[7]的作用時間,并且不明顯增加不良反應。HELAL等[6]發(fā)現(xiàn),右美托咪定加入局麻藥布比卡因中行股神經(jīng)阻滯時,具有劑量依賴性。FRITSCH等[2]的研究也表明,右美托咪定加入羅哌卡因中可延長后者在肌間溝臂叢神經(jīng)阻滯作用的時間。本研究推斷得出的結論與上述學者們的結果一致。
表4 4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Tab.4 Comparisons of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the 4 groups
然而,DING等[8]提出右美托咪定 (1 μg/kg) 加入羅哌卡因中用于TAPB時,不能延長后者的作用時間,亦不能增強后者的臨床鎮(zhèn)痛效果。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該研究中手術類型為開腹胃切除術,阻滯部位在肋緣靠近中線處,與本研究阻滯位置不同,而TAPB對下腹部的阻滯更為確切。此外,本研究每側用了20 mL藥物,而DING等[8]的研究中每側只用了15 mL藥物。藥物的容積在TAPB中有重要的作用,容積小可能導致阻滯效果不確切。JAKOB等[9]觀察右美托咪定加入羅哌卡因中用于隱神經(jīng)阻滯時,延長的程度并不能達到臨床所需,所以臨床意義不大。
大鼠實驗[10]證明,右美托咪定混合羅哌卡因麻醉時,可延長感覺和運動神經(jīng)阻滯的效果,且具有濃度依賴性。研究[10-13]得出,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的鎮(zhèn)痛效果不會受到α1和α2受體拮抗劑的影響,因此,推斷右美托咪定加入羅哌卡因中在TAPB中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fā)揮作用[14-16]: (1) 收縮腹橫筋膜層內周圍的血管直徑,延長局部麻醉藥物進入血管的時間,從而增強阻滯效果; (2) 直接作用于外周神經(jīng)發(fā)揮作用 。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如下: (1) 因患者是全身麻醉后進行阻滯,所以阻滯是否成功無法判斷; (2) 隨訪的時間點是固定的,VAS評分則為患者最痛時間的評分; (3) 更高劑量的右美托咪定加入羅哌卡因中用于TAPB有待后續(xù)的臨床試驗進一步研究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