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巧
摘 要:在幼兒園,積木游戲是孩子們經常玩的經典游戲之一,積木游戲區(qū)更是班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區(qū)角,為不同年齡、不同特點的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的挑戰(zhàn)和樂趣。積木游戲里面究竟蘊含著哪些學問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作為家長和教師的我們應當如何來指導孩子的積木游戲呢?本文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積木游戲;中班幼兒;發(fā)展特點;指導策略
一、積木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積木游戲是幼兒基本活動中的一種,指兒童用積木拼搭成建構物的一種游戲,也叫結構游戲或建筑游戲。擺弄和操作游戲的過程中對兒童眼手的協(xié)調能力、視覺感知能力以及大小肌肉的發(fā)展均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積木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意義。Pickett和 Sreoud的研究表明,幼兒搭建積木的過程,正是他們在表現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已有經驗,為幼兒運用象征性手法提供了經驗與機會;另外,積木游戲也為幼兒的口頭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環(huán)境,為后續(xù)的讀寫活動積累經驗;再者,幼兒從簡單的共同操作積木逐步發(fā)展到共同設計和實施積木作品的過程中蘊含著學習社會生活規(guī)則和社會性交往技能的巨大可能性,為幼兒學習分享、協(xié)商、謙讓、輪流等社會性交往技能提供契機。
(二)中班4-5歲幼兒發(fā)展積木游戲的迫切需求。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表明,搭積木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空間智慧”“人際智慧”“機體動覺智慧”。在4-5歲階段,當獲得搭積木的一定能力之后,裝飾的各種樣式就出現了。
二、積木游戲對中班幼兒的發(fā)展作用
(一)建構物內容、形式、色彩增加。中班幼兒正值4-5歲的年齡,想象力豐富,積木直觀多變,易于操作,能夠提升此階段幼兒的想象力。例如,當得到一個類似“金箍棒”的玩具時,他會拿著上下?lián)]舞并說“我是孫悟空。”其次,對于顏色的需求有所增加。在游戲“色彩積木”中,成人發(fā)出指令,“拿一塊紅色的三角形積木”,“給我一個綠色的長方形積木”等,幼兒根據指令在一堆積木中找出該積木。通過這一過程,有效地訓練了幼兒對色彩與形狀的辨識能力。
(二)動作質量提高,精細動作增加。4-5歲兒童動作質量有所提高,可以完成一些精細動作,在積木游戲上,基本動作更為靈活,手指動作比較靈巧,可以熟練地拼插積木完成精細動作。
(三)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增強。4-5歲兒童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開始增強,如,能夠明白小樹應該種在小房子的前面;小孩子應該靠馬路的右側走等。所以,搭積木是表征他們的認識與情感的一種手段。此階段的幼兒由于認識能力、審美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增強,反過來也會在游戲過程中幫助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得以提高。
三、中班幼兒積木游戲的指導策略
(一)中班幼兒積木游戲的教師指導策略
1.尊重和滿足幼兒的自主性。幼兒對積木游戲的探索興趣是無窮盡的,當他們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學會“等等”,要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盡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只有當幼兒的興趣即將消失時,教師的干預才是有效的。過早的介入幼兒的活動,就有可能導致幼兒原本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活動因一個標準答案的出現而告終。
2.建構區(qū)與其他活動區(qū)相配合。建構區(qū)與其他活動區(qū)相配合,教師應注意積木游戲的發(fā)展與幼兒語言、審美、動手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相結合進行有效教學。例如,中班幼兒喜歡玩角色游戲,開始教師可以設“過家家”比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游戲,當幼兒理解各角色的關系,開始交往時,教師便可和幼兒一起搭建關于醫(yī)院、商店、住宅區(qū)之類的積木玩具,讓幼兒能夠結合積木的具體形象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進行游戲,這樣兩種游戲形式的結合,更加能夠幫助幼兒對積木游戲的把握。
3.注意同伴交往關系的培養(yǎng)。在小組搭積木中,幼兒有的負責設計,有的提供積木材料,有的在旁實地觀察和學習,同伴間的交往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精神,使膽怯的兒童有機會與不同的同伴交往,使有侵略方向的兒童學習發(fā)泄精力,尊重同伴合作。因此,積木游戲有助于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中班幼兒積木游戲的家長指導策略
1.盡量讓孩子自己搭。孩子天生具有強烈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精神,此時,家長不應急于向孩子灌輸現成的知識,使孩子懶于探索,窒息了孩子的主動性。家長應積極做到對孩子的構建行為“不聞不問”,讓孩子自己搭一份屬于自己的夢想。
2.多花時間進行觀察,給孩子支持與鼓勵。在幼兒自主游戲或者合作游戲時,家長應對其行為、語言、精細動作、表情等注意觀察,必要時拿紙、筆及時記錄。在幼兒感覺茫然的時候進行有效的指導,在幼兒完成搭建興致勃勃地介紹自己的作品時,家長應及時稱贊他們搭得好,因為父母對積木游戲的態(tài)度及鼓勵直接影響和感染著幼兒,認真的觀察兒童搭積木,請他人來觀摩幼兒的構建物等都能激發(fā)兒童搭積木的興趣,增強他們的信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就。
綜上所述,中班幼兒進行積木游戲時,教師、家長應從:對游戲時長的把握;發(fā)揮游戲中的指導地位;注意同伴關系的培養(yǎng);給予支持與鼓勵等方面對幼兒予以指導。
參考文獻:
[1]趙興民.兒童游戲與兒童自我效能感的發(fā)展[J]學前教育研究,2007.(03):49-51.
[2]張瑩.華愛華.游戲時長對幼兒積木游戲行為與作品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9(02):41.
[3]黃仁頌.積木游戲的系列研究[Z]黃仁頌文選,2007:162.
[4]陳健.積木到底該怎么搭[J].父母必讀,2007(02):10.
[5]王樹巧.積木游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8(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