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讓師生快速適應由傳統(tǒng)課堂到新式課堂的轉(zhuǎn)變,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和教學角色,學生需要增強課堂主體地位。新課改教學背景下,素質(zhì)教育對語文教學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僅需要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素質(zhì)全面提高。本文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策略的構(gòu)建與運用。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運用
小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chǔ)階段,夯實語文基礎(chǔ)可以為學生未來初高中學習語文奠定良好根基。小學語文是學生正式接觸語言的開始,主要教學生學習語言和怎么學習語言,如何更有效地教學讓學生更高效地學習語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
一、 存在問題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各小學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對象制定各自教學任務,有的小學學生學習能力高,教學內(nèi)容相對應難度較大,閱讀理解和作文等等已經(jīng)接近初中水平,而一般小學正常進行教學任務,甚至有的小學只進行拼音和識字等簡單教學。其次,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同樣的教學任務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經(jīng)常拖堂,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不能達到教學目標。再次,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學深度,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存在講解過多和過深的問題,學生不能夠很好的理解,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對學習語文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最后,角色沒有轉(zhuǎn)變。雖然語文課堂進行了教學課程改革,依舊存在很多傳統(tǒng)的教學問題,師生沒有完成角色轉(zhuǎn)化。學生不能發(fā)揮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還是課堂的主導,不能轉(zhuǎn)變角色。
二、 教學策略
(一) 充分準備教學
教師充分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首先,備教材。備教材要明確精準性和目標性。教師教授的知識要精準,有爭議的基礎(chǔ)知識不能硬讓學生學習。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新課改規(guī)定了新的教學目標,教師要以此為大框架設計教學內(nèi)容,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精心設計,把整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連貫起來,不讓課堂留白,課堂上教師突發(fā)奇想的一個問題都是提前備課的部分,而不是教師真的臨時起意想到的提問。其次,備學生。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設計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提問學生的問題是否超越了學生能力范圍,問題是否太過簡單等等。課堂的設計要時時想到學生,從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chǔ)出發(fā),合理讓學生掌握課堂的重難點。最后,備教法。教法是把教材和學生銜接起來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要盡量豐富教學方法,讓課堂更加有效。教師備課時要預料到課堂可能發(fā)生的每一種情況,充分準備應對策略,做到應對自如,恰當處理各種教學問題,不能讓語文課堂陷入忙亂無緒,因此要求語文教師充分準備教學。
(二) 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情感教育對小學生的情感與價值觀有重要影響,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策略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有重要作用。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情感素養(yǎng)。教師可以在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情感表達,多和學生溝通,課堂上以和藹的態(tài)度親近學生,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生活,通過創(chuàng)設情感情景,挖掘課本的情感,從而讓學生深入領(lǐng)悟課文傳達的情感。
(三) 生活化教學
教學是為了服務于學生實踐,把生活引入教學可以增強教學的實踐性。語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工具,讓學生靈活運用語文需要借助生活化教學策略來實現(xiàn)。教師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積極開展“語文在校園”活動,學生可以以小作文、詩歌、朗誦等等形式來贊美校園,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校園生活來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水平。學生在學校度過一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四) 自主化學習
新課改教育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課堂要多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也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慢慢適應自己的主體地位,轉(zhuǎn)變課堂觀念,讓學生更加主動地發(fā)揮他們的主體地位。個人探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和思考能力,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同學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新課改課堂通常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很快融入自主學習的課堂,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以《我是什么》為例,教師讓學生分小組就課文題目討論,談談自己對于“我是什么中”的“我”指代什么的看法,在沒有講授新課的前提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加了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趣味性。
(五) 激勵策略
小學生具備無窮的潛力,教師要以激勵教學策略為主,多鼓勵學生才能激勵學生有更大的進步。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同等的學習機會,多鼓勵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多讓他們回答問題,重新點燃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以《棉鞋里的陽光》為例,課前教師設計提問是可以設置一些相對簡單的提問,課堂上靈活地找這些學生回答問題。比如教師提問,“課文里有幾個人”,教師可以用語言鼓勵的方法說“這位同學肯定會,那讓他來回答一下吧”,語言激勵可以讓他們更加自信,回答完以后教師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贊揚和激勵,讓學生從被動回答到主動回答問題,保證每堂課每個學生的有效學習。
(六) 課堂反饋策略
教學反饋是教師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課堂反饋是每堂課都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從課堂反饋中看到課堂存在那些問題,反思課堂,從而及時找到解決的策略,更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結(jié)束以后進行一個簡單的小練習,根據(jù)學生的作答情況分析課堂存在的問題,比如某個知識點沒講清楚等等。教師及時糾正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以《司馬光》為例,學習課文可以開拓學生思維,教師可以在課后舉一些其他例子讓學生想想如何解決,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一些問題找同學解決,拓展學生思維。
三、 結(jié)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教師運用充分準備教學、情感教學、生活化教學、自主化學習、激勵策略和課堂反饋策略構(gòu)建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鄧麗芳.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gòu)建與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3).
[2]曾小華.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gòu)建與應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00067.
作者簡介:
張義鴻,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縣中仙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