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紅 劉子涵
【摘 要】目的 探討針對老年慢阻肺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在改善生命質量方面的功能與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共計100例,根據(jù)科學分組的方式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心理護理,并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結果 通過研究對比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相比于對照組患者改善明顯,差異顯著符合統(tǒng)計學規(guī)律。(P<0.05)除此之外,觀察組患者的客觀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結論 老年慢阻肺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可以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心理護理;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2
慢性阻塞性肺病屬于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老年人群體抵抗力較差,基礎肺功能下降,所以出現(xiàn)這類病癥的概率也會顯著增加。在臨床治療當中,該病癥會受到多種外部因素的影響與限制,包括機體代謝、營養(yǎng)支持等內容,所以合理科學的護理對于改善該患者的生命質量具有一定的幫助。本院自采用心理護理針對老年慢阻肺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后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滿意率,現(xiàn)就相關內容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次研究選取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共計100例,觀察組患者為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分布為60~82歲,平均年齡為67.2±4.1歲,對照組患者為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60~82歲,平均為67.4±4.4歲。分別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家庭病史以及病程特征等內容,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在研究中針對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針對觀察組采取心理護理,心理護理的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2.1 認知干預
從客觀上來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年齡較大,對于社會的認知水平、身體各項機能都會下降,很多時候都無法對疾病的情況進行深入了解。隨著理解能力下降,再加上病痛的折磨,很容易出現(xiàn)不良情緒的負面影響,比如說恐懼、焦慮以及抑郁等等。為了積極做好心理認知干預工作,需要通過一些溝通、分享的方式來幫助患者充分了解老年慢阻肺的常識,熟悉相應的知識、技能,同時意識到疾病發(fā)生的原因與治療方法,這樣一來可以幫助患者樹立對抗病魔、治愈的信心,同時可以提升治療的依從性。當然,選擇一些成功案例現(xiàn)身說法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
1.2.2 行為干預
老年慢阻肺患者在心理、生理上都需要照顧,對于家屬也具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很多時候還需要進行家屬的心理安撫與教育工作,通過提升家屬的治療配合程度來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患者的高質量陪伴。為了做好日常的溝通,還需要積極進行一些心理安撫,這樣才可以起到良好的護患關系處理效果。在了解患者的情緒與想法后,可以針對個人的性格、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情況選擇合適的心理安撫技巧與手段,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在溝通中也要保持充足的耐心、親和力,提升認可程度。在指導患者的時候則需要幫助其排除掉情緒對疾病的影響,進而更好的進入康復的軌道上。
1.2.3 心理關懷
老年慢阻肺患者長期受到病魔的影響和困擾,難免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焦慮病癥,作為專業(yè)的護理人員,需要在正確的時候采取一些心理關懷的手段幫助其排解焦慮的情緒,更為積極的生活。除此之外,一些必要的心理輔導或者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通過建立更為科學的護患關系,也可以增強彼此的溝通互動,從而形成更為有效的治療模式,對于促進患者改善生命生活質量,提升滿意度都具有積極有效的促進效果。
1.3 檢測標準
在完成區(qū)分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分,并調查兩組患者的客觀滿意度。滿意度調查參考百分制調查模式,91~100非常滿意,81~90滿意,80以下不滿意。焦慮抑郁評價方法采用自評表進行,分數(shù)高則代表癥狀嚴重程度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工作,過程中計量材料采取t進行檢驗,以p<0.05視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客觀滿意度對比
分別對兩組患者客觀滿意度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滿意率為90%,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70%,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
分別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SDS評分進行了分析對比,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前的SAS、SDS評分十分接近,而在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DS、SAS改善顯著,對比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護理難度較高,所以在日常護理中出了做好基本的生理護理工作之外,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心理護理。所謂心理護理,就是要明確患者需求為核心的護理目標,通過溝通、交流等方式來拉近護患關系,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少心理層面的不良反應,確保患者能夠更快的康復。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心理護理針對老年慢阻肺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觀察組對比對照組無論是在客觀滿意度還是在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改善水平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符合統(tǒng)計學的規(guī)律,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心理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并促進護患和諧,建議在臨床護理中應用并推廣實行。
參考文獻
孫靜.護理干預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復作用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9,10(06):78-79.
廖娟.淺析臨床護理干預在老年慢阻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9(06):80-81.
何瓊.優(yōu)質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