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松 杜俊波
摘 要 2018年,拼多多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shù)量達4.185億,GMV(成交總額)達4716億元,實現(xiàn)收入131.20億元,各項核心指標同比增長率在三位數(shù)以上。在其成績背后,營銷戰(zhàn)略貢獻巨大,但也帶來不少問題。
關鍵詞 拼多多 營銷策略 營銷機制 弊端
一、簡介
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2018年7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它是一家專注于C2B(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當家做主)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
二、營銷策略分析
(一)低價營銷
利用消費者物美價廉的心理,使用低價策略創(chuàng)造巨大吸引力。商家定價時,在自己有利潤空間的前提下讓買家感到自己有所讓利。
(二)拼團營銷
以“拼團”形式為主。用戶為拼團成功,主動分享活動鏈接,利用QQ、微信流量和信用背書實現(xiàn)裂變效應。目前有兩種拼團形式:一種是拼團成功后需要抽獎,從參與拼團的人中抽幾個人,被抽中的人可獲得商品;另一種是以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開團,參與拼團的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物品。
(三)砍價營銷
迎合用戶喜歡討價還價的心理,制定砍價免費拿等營銷活動,將原本十幾元的東西,定價幾十塊甚至上百塊,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用戶即可不花一分錢得到商品,激發(fā)用戶積極性,快速自發(fā)分享,邀請好友“助力”,達到了病毒式傳播的效果,獲客成本極低,以高流量占領市場。
(四)錯位競爭模式
選擇差異化定位,從產(chǎn)品、市場、消費者、價格等各方面區(qū)別于淘寶、京東。著眼三線及以下城市,激發(fā)縣級城市市場潛力。
(五)廣告營銷
“一億人都在拼的購物APP” “拼多多,拼著買更便宜”這些廣告詞調動了消費者情緒,引發(fā)其從眾心理,增進品牌認同感,從而建立了品牌忠誠度。廣告投放媒體廣,投放范圍大,廣告內容一致,讓它迅速占領市場。
(六)綜藝營銷
先后贊助《中餐廳》《非誠勿擾》《極限挑戰(zhàn)》等多檔節(jié)目,橫跨所有的熱門衛(wèi)視和節(jié)目。
(七)公益事件營銷
過去3年,借助平臺幫助果農銷售滯銷水果,累計幫扶139600戶建檔立卡扶貧家庭,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chǎn)品,相關交易總額達510億元。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樹立良好口碑,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三、營銷機制弊端
(一)分享機制方面
砍價機制不透明。比如“砍價免費拿”,成功率較低。一方面,由于砍價金額隨機,但越接近商品價格,砍價金額越小,規(guī)定時間內很難滿足其要求;另一方面,砍價商品定價明顯高于正常售價。這種砍價機制初期能帶來巨大的流量,但長此以往買家會喪失再參與的積極性,達不到預期營銷效果。
(二)規(guī)則解釋方面
規(guī)則不明確,存在欺騙和誘導分享問題。一方面,消費者在參加活動之前并未詳細閱參與規(guī)則讀,缺乏自我維權意識;另一方面,活動頁顯著位置不是指導消費者的活動規(guī)則解釋,而是博人眼球的低廉拼團價,易引起消費者的反感,降低用戶忠誠度。
(三)廣告推送方面
廣告信息推送頻繁,并且存在虛假誘導和變相獲取用戶信息的問題,威脅消費者個人隱私安全。
(四)產(chǎn)品質量有待提高
為維持低價營銷策略,拼多多采取了比京東等電商平臺低很多的商家準入門檻,商家無須繳納高額保證金,無須提供各種執(zhí)照、品牌證書等證明文件,這給很多無質量保證、供應鏈不穩(wěn)定、資金不足的商家提供了機會,面對較低售價、較少盈利,許多商家出售假冒偽劣產(chǎn)品,導致消費者購物體驗和對平臺信任大幅度削弱。同時,沒有高質量、物美價廉的產(chǎn)品的保證,以親朋好友之間感情和信任為基礎的社交拼團逐漸喪失真正功用,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大批用戶流失。
(五)售后服務不完善
售后服務是拼多多最不重視的。面對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消費者找不到有效解決途徑,從而不斷積累怨氣。商家不解決,客服也不解決等問題大大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最終導致其放棄對拼多多的繼續(xù)使用。
四、未來改進
(一)創(chuàng)新營銷方式,采取多元化營銷手段
采取多元化的營銷手段,在明確市場定位、消費人群的基礎上采取新穎有效的營銷方式,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以占據(jù)市場競爭中的一席之地。
(二)抓準市場定位,合理定價策略
合理分析外部環(huán)境(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和所處行業(yè)的特征及發(fā)展趨勢,抓準自己的市場定位以及細分市場,針對已覆蓋的消費人群,采取合理的定價策略以及營銷手段,做到有的放矢。
(三)以消費者為導向,加強信用意識
逐漸加強對用戶的信任意識,使活動規(guī)則的設定和提醒更實用化和明確化。減少為快速、大量、低成本獲客而采取的誘導式拉新方式,增加具有實用性和普適性的優(yōu)惠活動,給予用戶更多的便利,以維持活躍用戶。
(四)保證產(chǎn)品質量,加大產(chǎn)品控制力度
建立健全監(jiān)督體系,打擊假冒偽劣產(chǎn)品,提高商戶準入門檻,確保產(chǎn)品質量。
(作者單位為江西理工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