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的心理狀況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讓人時刻充滿活力,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夠樂觀、開朗,當其遇到困難或者是不幸的時候,就能夠表現(xiàn)的自由灑脫。本文從幼兒心理教育出發(fā)結合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淺談以下幾點。
關鍵詞:健康狀況;樂觀開朗;幼兒教育
在當下心理健康已經(jīng)成為健康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是心理發(fā)展的形成關鍵時期,個性和心理品質在這一時期形成。幼兒的可塑性較大,心理素質不夠成熟,容易受到環(huán)境和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加強這一階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一、 我國兒童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
我國的心理學專家和相關工作人員對幼兒的心理狀況,做了大量的研究調查,大部分兒童都普遍存在孤僻、焦慮、任性、社交困難等眾多心理問題,經(jīng)總結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 品行問題
當下大多幼兒處于溺愛家庭當中成長,加上一味滿足子女的要求,長期過程當中,幼兒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隨著年齡增長個,劣跡在生活當中展現(xiàn)出來,這也常常令眾多家長后悔莫及。
(二) 情緒問題
情緒是主觀性認知經(jīng)驗的一種統(tǒng)稱,是由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所綜合形成的一種心理和生態(tài)生理狀態(tài),在幼兒時期幼兒的情緒問題,容易受到家長的忽視,如果對幼兒從小所存在的情緒問題不加以糾正培養(yǎng)可能會對幼兒以后的成長,造成重大問題。
(三) 性格問題
性格是人對穩(wěn)定的生活狀態(tài)和習慣的行為方式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特征,在幼兒階段幼兒普遍膽小害羞很難做出或完成家長所要求的事情,他們不能夠與別人進行比賽,主動地與其他玩伴分享,這都是幼兒所恐懼的事情,如果不加以引導,反而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
二、 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遺傳素質及來自社會的影響
1. 遺傳素質
遺傳是父母將自身的生活特征遺傳給后代遺傳因素,是幼兒心理成長的前提。幼兒在這種生物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素質。遺傳的差別性奠定了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個體性差異,每個幼兒都具有自己的遺傳特征,這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狀況。
2. 來自社會的影響
當下社會,人們常處于緊張之中,心理上的沖突和壓力與焦慮的不斷地增生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給幼兒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幼兒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幼兒與各類社交媒體的直接性接觸,直接會影響幼兒道德觀念和行為的形成。
(二) 父母及家庭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眾多家長的認知當中,家長要讓幼兒吃好,穿好健康成長。家長對于幼兒的衣食住行等舍得投資。卻容易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首先獨生子女家庭孩子的過分溺愛已經(jīng)成為普遍性問題。這種家庭對于孩子的發(fā)展處處代為包辦,使得孩子依賴性過強,缺乏獨立性和較為懦弱,使得幼兒較為任性,不會與同伴友好合作,也缺乏自制能力,很難融入到集體當中去。其次,部分家長對學生過于嚴厲。幼兒在絕對服從的高壓的環(huán)境當中會產(chǎn)生自閉,膽怯和畏縮等不良心理狀況。再者,眾多家長都會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抽出時間關注幼兒的發(fā)展,缺少父母陪伴和關愛,成為幼兒心理健康不良因素誘發(fā)的重要因素。最終父母經(jīng)常吵架或離異對幼兒的影響非常巨大,對幼兒的心理傷害非常巨大,年齡較小的幼兒會出現(xiàn)攻擊性,在遇見困難出現(xiàn)退縮,出現(xiàn)害怕孤獨和拒絕等嚴重心理問題。
(三) 教師教育方法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過程當中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在幼兒教育過程當中,教師不僅是教育者還是幼兒的親人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影響教育活動的開展,還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引導幼兒心理發(fā)展,作為幼兒教師在處理任何問題都應該體現(xiàn)個性特點和教育方法對幼兒心理產(chǎn)生的影響因素。因而符合幼兒發(fā)展狀況,方便幼兒接受的教育形式將會對幼兒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 采取的應對措施
(一) 教師要注意自身言行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幼兒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較強,心理發(fā)育不完全。因此教師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可能一個不經(jīng)意的失誤會對幼兒造成巨大的傷害,成為影響幼兒人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對自己的做法和教學方式進行深刻的反思,以免對幼兒產(chǎn)生心靈創(chuàng)傷。
(二) 幼兒教師應當合理的安排好幼兒的日常活動
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增強幼兒自信心和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健康的幼兒既能夠自信、主動也能夠在愉快、主動、大膽、自信、不懼怕困難。教師在集體教育過程當中,可以運用恰當?shù)姆椒?,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到各種活動當中。充分的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的將幼兒的興趣與規(guī)則相結合,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在培養(yǎng)幼兒的過程中,要學會恰當?shù)谋磉_自己的情緒,學會理智的控制情緒,保持健康的情緒,處理好與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
(三) 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家庭是幼兒園里進行幼兒教育的重要合作對象,應該努力的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并協(xié)助家長提升教育能力,家長與學校達成一定共識,協(xié)調教育形式,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證。因此,可以通過家長園地學校講座等,家校合作的形式幫助家長提高認知這樣家校就能夠通力合作,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身讓幼兒從小學會做人成為具有心理健康和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型人才。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希望應該將幼兒培養(yǎng)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這也是幼兒教育者所的重大責任,應當從幼兒的心理表現(xiàn)狀況入手,引導幼兒的行為,疏導幼兒的心理狀況,讓幼兒身心能夠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姜一菲.淺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歲月,2011(12):228-229.
[2]張文科.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淺析[J].希望月報月刊,2007(8):162.
[3]方潔.淺談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歲月,2015(5).
作者簡介:
毛洪敏,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qū)塔河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