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 侯鐵建
摘 要: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俄羅斯實行進口替代政策作為對美歐國家實施經濟制裁的回擊。分行業(yè)闡述俄羅斯進口替代政策的內容和效果,發(fā)現新一輪進口替代政策的性質發(fā)生了改變。從商品規(guī)模和商品結構兩方面梳理中俄經貿合作的現狀,通過計算兩國的貿易互補性指數,進而分析各自比較優(yōu)勢產品的競爭力,得出進口替代政策實施前后兩國進出口商品的變化,認為進口替代政策的施行為中俄經貿合作的發(fā)展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
關鍵詞:中國;俄羅斯;進口替代;經貿合作;貿易互補性
中圖分類號:F7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3-0165-05
2013年12月,烏克蘭危機的爆發(fā),觸發(fā)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聯(lián)合制裁;加之,國際油價下跌、盧布持續(xù)貶值造成了俄羅斯國內經濟的低迷。俄羅斯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反制裁措施作為回應,在相關經濟領域出臺了進口替代政策。那么,進口替代政策的內容是什么?新一輪的進口替代政策與以往的進口替代政策有何不同,其性質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取得了怎樣的結果?俄羅斯實行進口替代政策如何影響中俄經貿合作?這是本文需要探索的問題。
一、俄羅斯實施進口替代政策的內容、性質及效果
進口替代政策是在內憂和外患的雙重背景下,俄羅斯政府提出的一項國家安全戰(zhàn)略。2014年7月,美國、歐盟宣布對俄羅斯采取制裁。在政治上,對俄羅斯及克里米亞官員實施制裁,限制這些人員的行動權利、凍結相關資產;經濟上,對俄羅斯的能源、軍工公司采取定點制裁,對俄羅斯多個關鍵經濟部門做出整體制裁。同樣,國內經濟發(fā)展也面臨著困境。長期以來,俄羅斯的資源稟賦,使得其一直奉行以擴大能源型產品和原材料出口的外向型經濟,資源出口的絕對傾向和工業(yè)領域對進口的絕對依賴,造成了國家經濟結構的嚴重不合理。因此,在2014年國際油氣價格持續(xù)下跌之后,盧布大幅度貶值,俄羅斯的國內宏觀經濟也隨之進入低迷狀態(tài)。2015年俄羅斯政府簽署并發(fā)布相關反危機計劃,作為應對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制裁和緩和國內宏觀經濟持續(xù)下滑的措施。其中,將進口替代政策上升為國家安全戰(zhàn)略,為了進一步應對西方制裁,改善國內經濟結構,實現再工業(yè)化。
(一)俄羅斯實施進口替代政策的內容與性質
在烏克蘭危機之前,“進口替代”概念就存在于俄羅斯。蘇聯(lián)時期,由于1998年的盧布大幅貶值,產生了短時的、自發(fā)形成的進口替代過程;但隨著國際油氣價格的上漲,短暫的進口替代過程很快被舍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進口替代再次被提及,一直到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進口替代政策上升為國家安全戰(zhàn)略政策,頒布綱領性政府文件,界定進口替代政策涉及的經濟部門和相關行業(yè),列出優(yōu)先進行進口替代的產品清單。俄烏矛盾的升級,暴露了俄羅斯國民經濟結構和國防工業(yè)體系發(fā)展的弊端,因此進口替代需要優(yōu)先替代的就是這些在國內生產中進口份額比例過大的相關產業(yè),包括食品供應、農業(yè)、工業(yè)和國防軍工等領域(見表1)。
首先,在《2013—2020年國家農業(yè)發(fā)展計劃》中,一個重要目標是在一般資源中,增加俄羅斯食品的比重,食品供應領域生產進口替代品。其次,在農業(yè)領域,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為農產品進口替代項目分配了2 660億盧布的預算,僅在農業(yè)方面采取最嚴厲的制裁措施,逐步用國內商品替代進口商品,加快農業(yè)綜合體的發(fā)展。最后,在工業(yè)領域,建立工業(yè)發(fā)展基金,制定20個進口替代部門,其中將工業(yè)領域細分為輕工業(yè)、制藥、機械工程、化工、信息技術等子行業(yè),涵蓋面廣,幾乎覆蓋了整個工業(yè)領域。最后在國防軍工領域,普京表示:“進口替代政策主要針對國防工業(yè)等領域,用以保障國家安全,俄羅斯已開始制造船舶和直升機發(fā)動機?!倍砹_斯為實施國防軍工的進口替代制定了相關的法案,以擺脫對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的國防軍工產品的進口依賴。除此,俄羅斯政府還設置了相關部門,來切實保障進口替代政策的施行,如2015年8月設立的政府進口替代委員會。
在2015年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普京表示:“進口替代戰(zhàn)略要使俄羅斯擺脫在世界上的落后地位,俄羅斯要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更多打入國際市場、更好體現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的價值。”可以發(fā)現,與1998年盧布大幅貶值而自發(fā)形成的進口替代過程和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產生的進口替代進程不同的是,俄羅斯當下實行的進口替代政策是以出口為導向的進口替代政策,旨在改善國內宏觀經濟結構,進一步提高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走向世界,進而在國際市場上占據絕對優(yōu)勢,而不是僅局限于應對西方國家的制裁和解決經濟危機。
(二)俄羅斯實施進口替代政策的效果
隨著2014年進口替代政策上升為國家國家戰(zhàn)略政策,俄羅斯許多經濟部門的進口替代工作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首先,農業(yè)作為俄羅斯進口替代的先驅,2018年俄羅斯國內農業(yè)生產總值增長率達到1%,盡管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俄羅斯農業(yè)產值依舊在增加。2017年,土豆生產量受自然因素影響,較上年相比有所下降,蔬菜生產量增長3.3%,禽肉生產量增長6.9%,豬肉增長量增長5.1%。奶制品生產量增加1.3%。從表2可以看出,肉制品、動物油、奶酪等農產品在2014年俄羅斯加速進口替代政策以后,進口份額占農產品總份額的比例在大幅度降低,農產品對進口的依賴程度發(fā)生了質變。其中,牛肉(包括副產品)、動物油、奶酪都出現了10%以上的減少。
進口替代政策實施后,俄羅斯農業(yè)產量能夠在完成自給自足的前提下,向周邊國家進行出口,對他們提供糧食支持,可以看出,俄羅斯農業(yè)發(fā)展的前景十分廣闊。但是,在俄羅斯農業(yè)以向好趨勢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進口替代政策實施以來,俄羅斯擴大農業(yè)生產,在追求量的同時,忽視了質,造成部分農產品質次價高的情況。從表3可以看出,生活必需品價格出現了大幅度增長,油價格的增長幅度最大,從2014年的66盧布增長到現在的109盧布,增長率為65%,其次是乳制品,為35.7%。
這些食品均由俄羅斯本國企業(yè)進行生產,通過融化的奶酪來實現硬奶酪的進口替代,添加進口棕櫚油進而替代乳制品等等,進而造成了產品價格的上漲,質量卻是大不如前了。
其次,能源行業(yè)的出口一直是俄羅斯聯(lián)邦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然而,石油和天然氣工業(yè)對進口的依賴在2014年實施進口替代政策時也到達了一個臨界點。因此,能源行業(yè)的進口替代工作被作為優(yōu)先考慮對象。2015年俄羅斯聯(lián)邦能源部與俄羅斯聯(lián)邦工業(yè)和貿易部就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綜合體進口替代工作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工作小組;2015年2月,俄羅斯聯(lián)邦工業(yè)發(fā)展基金批準了10億盧布的貸款用于實施油氣工程的進口替代工作;2018年12月,俄羅斯聯(lián)邦能源部與俄羅斯聯(lián)邦工業(yè)和貿易部就燃料動力綜合體項目建立進口替代職權中心。2016年5月16日,俄羅斯聯(lián)邦能源部副部長Molodtsov表示,俄羅斯已經成功實現煉油和石油天然氣行業(yè)的進口替代。用于煉油的催化劑進口份額從2015年的62.5%下降到2017年底的37%,2015年用于石油化工業(yè)的催化劑進口為64.3%,到2017年底已經是26.5%,大噸位聚合物的產量從2014年的410萬噸增產道2017年的510萬噸,增長25%。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管道使用將由俄羅斯生產商完全替代國外進口,實現100%俄羅斯制造。
再次,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武器供應國,占世界軍工市場的22%,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源于蘇聯(lián)時期的積壓,許多零部件甚至需要從西方國家、烏克蘭進口。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fā)后,俄羅斯當局一再強調要利用俄羅斯同行取代進口產品,實現生產完全本土化。2015年8月,為進一步協(xié)調進口替代工作,根據俄羅斯政府第785號決議成立政府進口替代委員會,其中專設軍工綜合體委員會小組,由副總理領導。2015年9月,政府采取具體措施,推進高達80%的項目,以替代北約和歐盟的軍事產品。2017年,俄羅斯向國外市場出售了140億美元的軍械產品,比2016年高出100%以上。2017年9月,普京總統(tǒng)再次呼吁確保俄羅斯國防技術要獨立于外國組件,到2025年,高新技術民用和兩用產品份額將從16%增長至30%,并計劃更換826件從北約、歐盟和烏克蘭進口的武器和裝備樣品。
最后,在2014年進口替代政策施行以后,俄羅斯醫(yī)療和制藥業(yè)的發(fā)展取得了質的飛躍,在全球范圍內也具有一定競爭力。2015年,阿爾泰地區(qū)的制藥業(yè)進口替代額增加數倍,產量較2014年增加39%,自產產品出貨量約為30億盧布,比2014增加35%。2016年,俄羅斯國內藥物在重要和基本藥物(ЖНВЛП)列表中的比例為75%,已有11種新的進口替代藥物進入國內市場,從而確保到2018年在俄羅斯生產90%的重要藥物。2017年,國內醫(yī)藥產品出口量增長16.6%,達到6.884億美元。俄羅斯本土公司在重要和基本藥物(ЖНВЛП)名單中超過84%。現代化醫(yī)療進口替代產業(yè)的創(chuàng)建是俄羅斯聯(lián)邦《2013—2020制藥和醫(yī)療行業(yè)發(fā)展國家計劃》的優(yōu)先事項之一。計劃到2020年,某些藥物進口份額下降為10%~50%。
二、中俄經貿合作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中俄兩國的貿易發(fā)展迅速。伴隨著中國、俄羅斯的相繼入世,兩國政府也是積極采取措施,應對貿易中的問題與挑戰(zhàn),促進中俄兩國雙邊貿易的發(fā)展,為兩國的雙邊貿易創(chuàng)造了強有力的條件。
(一)中俄經貿合作規(guī)模
兩國的雙邊貿易規(guī)模在逐步擴大。下圖給出了2007—2018年中俄兩國雙邊貿易額的數據及其增長率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中、俄兩國在2007—2018年這十一年期間,雙邊貿易額總體上是逐步增長,但增長率呈現出了“W”型發(fā)展趨勢,說明兩國的經貿發(fā)展并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兩國貿易總額降到387.9億美元,出現了負增長;2014年中俄貿易額達到了自展開經貿合作以來的巔峰值952.7億美元。但隨著烏克蘭危機誘發(fā)了美歐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以及俄羅斯反制裁措施的升級對中俄貿易產生的“蝴蝶效應”,在2015年,中俄雙邊貿易額出現了28.6%的負增長,急劇降至680.7億美元。海關總署黃頌平表示,2015年是國家貿易環(huán)境比較嚴峻復雜的一年,兩國的雙邊貿易發(fā)展也受到了影響。2015年以后,中俄貿易額又呈現出跨越式的增長,2017年中俄貿易額實現了20.8%的增長率,進口額達到840.7億美元。這表明,俄羅斯已經適應了美歐國家的制裁。
(二)中俄經貿合作結構
根據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將商品分為十個類別,分別從SITC0至SITC9,其中,SITC0-SITC4為初級產品,SITC5-SITC9為工業(yè)制成品,工業(yè)制成品又進一步細分為勞動密集型產品(SITC6和SITC8)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SITC5和SITC7)。表4和表5分別給出了在《國際貿易標準分類》的框架下2008—2017年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商品額和2008—2017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商品額。在表4中,從橫向來看,長期以來,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額中占據前五位的商品類別分別是SITC7(機械及運輸設備)、SITC8(雜項制品)、SITC6(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SITC5(化學品)和SITC0(食物和活動物)??v向來看,2014年以后,SITC0(食物和活動物)、SITC1(飲料及煙草)、SITC2(除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材料)、SITC3(礦物燃料、潤滑劑及相關原材料)、SITC4(動植物油脂和蠟)、SITC5(化學品)、SITC7(機械及運輸設備)這些商品的出口比例在逐步增長。
工業(yè)制成品在中國對俄羅斯的商品出口中一直占據很大的比例,但其貿易額占比卻在逐年下降,初級產品正在填補其市場份額。2014年以后,中國對俄貿易的商品結構在不斷優(yōu)化,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例逐步上升,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例在下降。
從表5可以看出,2017年,SITC3(礦物燃料、潤滑劑及相關原材料)在俄羅斯對中國的商品出口中占比66.9%,其次是SITC2(除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材料),占比14.7%。工業(yè)制成品(SITC5、SITC6、SITC7、SITC8)的出口總額小于SITC3的出口額,俄羅斯的出口產品中,能源產品和生產性原料依舊占據絕對優(yōu)勢。SITC5(化學品)和SITC7(機械及運輸設備)商品的出口比重在逐步增加。進口替代政策施行以后,俄羅斯在逐步提高工業(yè)制成品的出口額,美歐國家對俄羅斯機器及運輸設備的制裁,給中俄兩國的經貿合作帶來了機遇。
地理位置上的臨近,使中俄兩國有著相似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消費者需求偏好。中俄兩國貿易仍以產業(yè)間貿易為主,產業(yè)內貿易水平較低,只有更大程度地探索同類產品的異質性,才能推動中俄產業(yè)內貿易的發(fā)展,進而推動兩國經貿合作商品結構的改善。
三、進口替代政策下中俄貿易互補性實證分析
從表6可以看出,第一,從中國作為出口國,俄羅斯作為進口國的角度來看,2017年,中俄貿易中存在互補性的商品類別依次是SITC8(雜項制品)、SITC7(機械及運輸設備)、SITC6(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對比2014年,中俄貿易中商品貿易互補性指數位于前列的主要商品未發(fā)生改變;其他主要商品的貿易互補性指數都有所上升,但均小于界定值,其中SITC5(化學品)增長幅度最大,臨界于1。第二,從俄羅斯作為出口國,中國作為進口國的角度來看,SITC3(礦物燃料、潤滑劑及相關原材料)貿易互補性指數為7.65,在俄羅斯出口中國的商品中占據絕對比例,存在極強的競爭力,其次是SITC2(除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材料)。SITC4(動植物油脂和蠟)指數在逐漸增加,且越來越趨近于1;對比2014年,俄羅斯對中國的商品出口貿易互補性指數在逐漸增強,兩國的經貿合作越來越緊密。第三,縱向比較中國出口俄羅斯和俄羅斯出口中國的貿易互補性指數,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大于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依賴;中國的商品出口更多集中在工業(yè)制成品上,俄羅斯則是集中于初級產品,兩國是產業(yè)間貿易。
進口替代政策實施前后,工業(yè)制成品在兩國貿易中一直存在強烈的貿易互補,是中國出口俄羅斯的主力軍。雖然在其他商品類別中,中國對俄羅斯出口不占據商品優(yōu)勢,但化學品的出口有望成為中國出口俄羅斯的第四匹“商品黑馬”。俄羅斯對中國的商品出口中,礦物能源、燃料等原材料依舊存在著極強的比較優(yōu)勢,面對美歐國家的制裁,俄羅斯改變國外市場出口轉向,將能源產品出口亞洲市場,中國占據絕對的地緣優(yōu)勢和市場優(yōu)勢,加上巨大的能源需求,極大地促成了兩國的經貿合作。
四、結語
政治活動和經濟活動是密切相關的??v觀進口替代政策,新一輪實行的政策性質發(fā)生了改變,俄羅斯政府旨在應對西方經濟制裁的背景下,調整國內經濟結構,實行以出口為導向的進口替代政策。這不是一項永久性的國家戰(zhàn)略政策,需要與時俱進,適時調整。面對當下進口替代政策實施造成的商品質次價高的現象,俄羅斯也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供給側改革。當然,這也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進口替代,俄羅斯政府希望利用占據比較優(yōu)勢的國內商品替代進口商品,從而拓寬有限的市場規(guī)模,實現再工業(yè)化。中國作為俄羅斯最大的鄰國,有著廣闊的商品市場,無疑成為了俄羅斯實施進口替代政策后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兩國長期進行產業(yè)間貿易,比較優(yōu)勢產業(yè)都將成為吸引雙方進行深度合作的契機,在金融合作、高新技術產品、軍工器械、航天航空等領域都會引起關注。“一帶一路”倡議和歐亞經濟聯(lián)盟的對接,也為中俄經貿合作搭建了更加廣闊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徐坡嶺.俄羅斯進口替代的性質、內容與政策邏輯[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6,(3):19-21.
[2] ?劉建,左鳳榮.俄羅斯實施“進口替代”戰(zhàn)略評析[J].經濟界,2017,(2):45-53.
[3] ?徐向梅.結構性難題與進口替代——俄羅斯經濟發(fā)展前景分析[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8,(1):100-110.
[4] ?劉軍梅.俄羅斯對外貿易戰(zhàn)略演進的理論邏輯與政策選擇[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4,(2):138-144.
[5] ?歐陽向英.俄羅斯:從進口依賴到進口替代[J].歐亞經濟,2018,(1):29-35.
[6] ?王永興,郭愷釗.淺析進口替代戰(zhàn)略對俄羅斯產業(yè)發(fā)展的影響[J].歐亞經濟,2018,(1):54-58.
[7] ?邱鑫,米軍.俄羅斯進口替代戰(zhàn)略的必然性及實施成效分析[J].歐亞經濟,2018,(1):81-84.
[8] ?孫景宇.俄羅斯進口替代戰(zhàn)略的當前效果和未來挑戰(zhàn)[J].歐亞經濟,2018,(1):62-67.
[9] ?徐昱東.全球價值鏈視角下俄羅斯進口替代戰(zhàn)略評析[J].歐亞經濟,2018,(1):67-77.
[10] ?趙春暉.進口替代與俄羅斯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J].西伯利亞研究,2018,(1):32-36.
[11] ?李玉娟.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戰(zhàn)略的實證分析——基于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思考[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4):58-65.
[12] ?李玉芬.西方經濟制裁對中俄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D].沈陽:遼寧大學,2017.
[13] ?張鳳皓.國際制裁俄羅斯對中俄貿易的影響——基于貿易依存度視角的分析[D].沈陽:遼寧大學,2017.
[14] ?Кирилл Молодцов.Импортозамещение В Нефтегазов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J].Нефтегазовая Вертикаль,2018,(3).
[15] ?楊希燕,王笛.中俄貿易互補性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5,(7):71-77.
[16] ?張猛.中俄貿易集中度及產業(yè)內貿易發(fā)展狀況[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3,(1):78-81.
[17] ?郭力.中俄產業(yè)內貿易結構分析[J].西伯利亞研究,2014,(5):28-32.
[18] ?Https://vpk.name/.
[19] ?Http://neftegaz.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