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娓娓,顏志強,崔真真,周長征,辛義周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藥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2.山東藥品食品職業(yè)學院 藥學系,山東 威海 264200;3.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木芙蓉葉為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L.的干燥葉,夏秋二季采收,干燥[1];別名拒霜葉、芙蓉花葉、鐵箍散,味微辛而滑,無毒,有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在民間廣泛用于治療癰疽腫毒、帶狀皰疹、赤眼腫痛、小兒驚風肚痛及急驚風等[2-3];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木芙蓉葉有良好的體外抑菌作用、抗炎鎮(zhèn)痛作用、對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對慢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抗病毒作用等[4-6]。
木芙蓉葉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有黃酮類、酚類、氨基酸、鞣質、糖類、甾體類化合物及揮發(fā)油類[7],其中黃酮類和甾體類化合物是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本文對近年木芙蓉葉化學成分相關研究進展進行綜述。表1為木芙蓉葉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化學成分及成分類型。
表1 木芙蓉中化學成分及類型
黃酮類化合物是一類有多重藥理活性的天然多酚類化合物,有廣泛的抑制病毒活性,對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肝炎病毒、登革熱病毒等均具有良好的體外抑制作用[8]。另外,天然黃酮類化合物能夠通過修飾和調(diào)節(jié)宿主的酶系統(tǒng)參與細胞表面信號轉導、免疫功能、細胞分化、腫瘤增殖和轉移等[9]。
李軍茂等[10]采用UHPLC-Q-TOF-MS/MS,Welch C18色譜柱( 2.1 mm × 100 mm,1.7 μm) ,以乙腈-0.1 %甲酸溶液為流動相梯度洗脫;質譜采用電噴霧(ESI) 離子源,在負離子模式下采集數(shù)據(jù),通過保留時間、精確分子離子峰和二級質譜裂解碎片,初步鑒定出了木芙蓉葉中73個化學成分,其中包括42個黃酮類化合物。姚莉韻等[11]用硅膠柱、C18反相柱、聚酰胺柱色譜分離純化,通過理化常數(shù)和光譜分析鑒定化合物的結構;結果從木芙蓉葉中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并鑒定其中4個化合物為黃酮類。沈平等[12]采用HPLC法測定木芙蓉提取物中蕓香苷(又名蘆?。┖?,干木芙蓉葉用60 %甲醇水浴回流提取,以甲醇:1 %醋酸溶液(50:50)為流動相,流速1 ml/min,檢測波長254 nm,進行高效液相色譜測定,結果測得木芙蓉葉中蕓香苷含量在0.2 %左右。陳云等[13]用水提取法制備木芙蓉葉粗提物,用大孔樹脂以60 %乙醇為洗脫液對粗提物進行洗脫,高速逆流色譜法(HSCCC),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1:0.3:1.5)上相為固定相,下相為流動相,分離木芙蓉葉提取物,獲得高純度蕓香苷,純化后的峰樣品純度達98.6 %。孟會寧等[14]用HPLC法測定木芙蓉葉中蘆丁含量,測定3批木芙蓉葉藥材中蘆丁的平均含量為0.335 %~0.446 %。林宇星等[15]發(fā)現(xiàn),酸性醇溶液冷浸法可提取槲皮苷(黃酮類)成分,并通過HPLC法測定其含量。
甾體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很多甾體類化合物具有特殊生理效能,是一類重要的生物調(diào)節(jié)劑。6,19氧橋結構是甾體化學中重要的合成中間體,如今,甾體分子內(nèi)19位未活化角甲基與烷氧基自由基的反應已經(jīng)成為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16]。姚莉韻等[11]用硅膠柱、C18反相柱、聚酰胺柱色譜分離純化木芙蓉葉,通過理化常數(shù)測定和光譜分析鑒定化合物的結構,最終確定在分離出的10個化合物中有2個屬于甾體類化合物。
植物酚類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謝產(chǎn)物中的重要類型之一,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抗癌、抗炎及抗突變活性[17]。酚類化合物具有較好的保肝作用,還能夠促進體外培養(yǎng)肝細胞的生長[18-19]。李軍茂等[10]用超高效液相色譜與飛行時間質譜聯(lián)用技術鑒別木芙蓉葉的化學成分,初步鑒定木芙蓉葉中所含2種酚類成分,并提供各個組分的分子離子峰和二級碎片信息。姚燦等[19]以濃香型白酒五糧液的大曲為研究對象,通過色譜分離技術對大曲中的多酚類化學成分進行了分離和鑒定,活性研究表明,新分離出的化合物具有較顯著的抗氧化活性。
揮發(fā)油類也是木芙蓉葉中重要的化學成分。郭華等[20]采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提取法對提取木芙蓉葉進行正交試驗,利用氣相-質譜-計算機聯(lián)用技術對其中的揮發(fā)油類成分進行分離分析,通過檢索NIST譜圖庫結合標準質譜圖鑒定出35種化合物,占總揮發(fā)油的94.42 %。郭錦明等[21]將木芙蓉葉水蒸氣蒸餾所得揮發(fā)油,通過氣相色譜-質譜結合計算機檢索技術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分離和結構鑒定,應用色譜峰面積歸一化法測定各成分的含量;最終鑒定出25種揮發(fā)油類成分,已知鑒定成分占總量的93.49 %。Janssen等[22]從大高良姜揮發(fā)油中提取得到三種化合物成分,并經(jīng)薄層色譜、氣液色層分離、MS和1H-NMR等方法鑒定得出這三種化合物分別是 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1’-acetoxychavicol acetate)、1’-乙酰氧丁香酚乙酸酯(1’-acetoxyeugenolacetate)和1’-hydroxychavicol acetate[23]。
馬敬原等[24]考察不同產(chǎn)地的木芙蓉葉中微量元素,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原子熒光光度計測定木芙蓉葉中的(Pb)、鎘(Cd)、鉻(Cr)、銅(Cu)、汞(Hg)、鈧(Se)、砷(As)的含量。結果表明,不同產(chǎn)地對木芙蓉葉中微量元素有影響,但有益微量元素含量顯著高于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
綜上所述,木芙蓉葉安全、無毒、有效,在臨床各科應用廣泛,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且有多種活性成分,藥材資源豐富,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和開發(fā)前景。目前大多數(shù)學者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木芙蓉中的化學成分,通過理化常數(shù)和光譜分析鑒定化合物的結構,使用HPLC測定化學成分的含量;主要集中在對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對其中的甾體類化合物、揮發(fā)油等活性成分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通過總結之前的研究方法和結果,為今后對其化學成分進行更加細致、全面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同時為探索抗病毒藥物提供了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