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代大學生對東北民歌的藝術傳承

      2019-06-14 09:13:55張佳音萬琳
      藝術評鑒 2019年8期
      關鍵詞:傳承大學生

      張佳音 萬琳

      摘要:民歌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的根與魂,而東北民歌是東北地區(qū)獨特的民間藝術,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如今,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各國文化相互借鑒與融合,年輕人更加關注新穎的音樂形式,使東北民歌慢慢失去了一批最有活力的傳承者,因此如何傳承和發(fā)展東北民歌,是當代大學生應該迫切思考的問題。文章通過資料研究和實地考查等研究手段,深入分析東北民歌傳承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當代大學生如何傳承的可行性辦法,希望能對其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東北民歌? ?大學生? ?傳承

      中圖分類號:J607?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8-0187-02

      東北地區(qū)是指行政區(qū)劃的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它東隔鴨綠江,南鄰渤海與山東半島,西接內蒙古大草原,北至大小興安嶺與俄羅斯為鄰,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東北地區(qū)的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江河湖海遍布。東三省的漢族人大多是從河北、山東、山西以及很多少數(shù)民族移居過來的,形成了東北地區(qū)較為復雜的人文格局。由于自然環(huán)境、人文壞境、歷史環(huán)境等多種原因,造就了東北人民在這片黑土地上堅強爽朗的性格特點。

      東北民歌是東北地區(qū)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孕育出來的地方特色歌曲,是東北人民情感內涵的高度凝練。東北民歌包括東北漢族小調以及薩滿調、長調和山歌等等,它具備了多元化的風格特點,既有中原大地的細膩婉轉,又有塞北地區(qū)的潑辣粗獷,有著“南浪北唱”的說法,東北民歌曲調質樸生動、歌詞詼諧幽默,調式建立在中國傳統(tǒng)五聲音階基礎上的,生活化的咬字吐字,鄉(xiāng)土化的襯詞,以及富有韻味的潤腔,使東北民歌傳唱度極高。被大家所熟知的民歌有《搖籃曲》《正對花》《月牙五更》《看秧歌》《新貨郎》等等。

      一、東北民歌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從最近20-30年東北民歌的發(fā)展來看,不管從演唱形式還是創(chuàng)作手法,都處于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曾經唱遍大江南北最能表現(xiàn)東北人民豪爽的民歌,以及郭頌等老一輩的歌唱家改編的歌曲,都正逐漸從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淡化,現(xiàn)如今只能成為了中老年人的回憶。影響其發(fā)展緩慢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首先,人文生態(tài)正在發(fā)生著改變,東北民歌大多在東北地區(qū)的鄉(xiāng)鎮(zhèn)中流傳,傳承的方式多為家族承襲或口傳心授。在當今農村轉入城鎮(zhèn)的熱潮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逐漸往城市遷移,留下的老一輩東北民歌持有者,很難找到教授的對象,東北民歌失去了最有活力的、年輕的傳承人,很多經典的作品、以及演唱技法由于繼承人的缺乏而成為絕唱。在傳承活力減弱的同時,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也會減慢,這是導致東北民歌發(fā)展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其次,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鎮(zhèn)中“鄉(xiāng)土的痕跡”越來越模糊,甚至被忽略了,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逐漸抹去了當年的鄉(xiāng)土風情,當民歌中所描述的環(huán)境與場景都發(fā)生著改變的時候,我們也就很難身臨其境地感受歌中蘊含的含義了。與此同時,各國文化的多元融合,前沿文化與數(shù)字媒體對傳統(tǒng)文化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年輕人更喜歡接觸流行音樂或新穎的音樂題材。在我們的中小學校園文化中,音樂課本里的民族民間歌曲屈指可數(shù),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的認知甚少,更有部分學生對民間音樂主觀上是排斥的,認為這樣的藝術是“土”的,跟不上時代的。這種認知的匱乏,以及對傳統(tǒng)藝術鑒賞能力的喪失,會使得整個社會離我們自己的民族瑰寶越來越遠。

      二、當代大學生傳承東北民歌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黨的十八大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會議上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指出中華民族之所以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原因就在于我們有基于數(shù)千年的文化傳承而形成的文化自信,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于從民族文化的瑰寶里吸取精華,把握時代脈搏,重視藝術傳承,創(chuàng)新出具有民族特點的優(yōu)秀作品,使我們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自信。

      民歌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基礎。近幾年,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缺失的問題,各地區(qū)以及各大高校都開始積極地開展關于民族文化的相關活動,如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國民歌大會》,中國音樂學院雷佳博士的《源遠流長,尋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間歌曲音樂會》,沈陽音樂學院舉辦的《回味純真 傳承經典——東北民歌專場音樂會》等等,這些精彩的演出都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好評,也對人們的傳統(tǒng)文化意識有了一定的影響。

      但是,東北民歌的傳承單憑幾場音樂會和一些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支撐起發(fā)展的重任的,一直以來,由于傳承者音樂知識的匱乏,使得東北民歌發(fā)展一度受到限制,當代青年人音樂審美的走向,以及高素質的民歌手和理論研究人員,才是東北民歌創(chuàng)新傳承的有力保障。尤其是東北地區(qū)的大學生有著特殊的地域優(yōu)勢,他們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孕育東北民歌的這片肥沃土壤,更好地了解東北民歌中蘊含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在東北地區(qū)的高校發(fā)展中,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新穎的教學理念,規(guī)范的學生管理,在高校中學習的大學生們綜合素質良好,文化素養(yǎng)高。通過規(guī)范合理的教學模式以及營造好的民歌氛圍,使更多的學生喜愛上這個傳統(tǒng)藝術。

      三、大學生傳承東北民歌的具體實施

      (一)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東北民歌音樂表演團體進校園活動,邀請能唱出原汁原味的東北民歌歌者進入校園,學生在校園里就能欣賞到東北民歌的傳統(tǒng)歌曲,得到音樂文化的熏陶。如:沈陽音樂家協(xié)會主辦的東北民歌專場活動,在沈陽音樂學院舉行,此次音樂會反響熱烈,演員們的表演使在場的大學生們折服,感嘆于本土音樂文化的藝術魅力和價值,演唱者大多由青年教師組成,為了還原純正的東北風味,他們特意向東北民歌專家請教,還重新編配了歌曲的樂隊伴奏,并在演出的妝容與服裝道具上都還原了東北鮮明的地域色彩。這樣的音樂活動不僅強化了地域文化的傳承,同時將大家所遺忘的鄉(xiāng)土情結挖掘了出來,引導大學生的審美層次往更高的目標去發(fā)展。

      設立東北民歌大學生音樂社團,傳統(tǒng)音樂進校園活動雖然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受眾面有限,劇場的座位有限,不能使大多數(shù)的師生都進入觀看,所以要培養(yǎng)東北民歌“發(fā)燒友”,在學生中成立東北民歌音樂傳承聯(lián)誼會,并由社團設立“大學生民間音樂社助學金”,以及開展“東北文化節(jié)”“東北民歌手大賽”等這樣的活動,促使學生們近距離的接觸東北民間音樂文化,營造積極良好的音樂文化校園環(huán)境。

      (二)開設研究與演唱課程

      在高校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課程上,一直以來都圍繞著“民間音樂賞析”“民族音樂概論”等常識性的課程設置,這些課程更加重視對民族民間音樂理論的講解,缺乏讓學生對音樂感受的直接體驗。高校應該在原有的課程體系上,開設“東北民歌音樂鑒賞”“東北音樂文化”等專題性的介紹與視聽的理論課程。尤其在音樂學院里的音樂理論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對東北民歌進行實地考察,記錄老藝術家們的學藝史,研究東北民歌的發(fā)展源頭及傳承趨勢,整理收集曲目等等。

      開設東北民歌演唱演奏課程,使大學生們成為傳統(tǒng)音樂的傳承人,可以將東北民歌藝人請到課堂,在學生的課堂上學到原汁原味的民歌,定期舉辦民歌系列課程,講解東北民歌的演唱手法、藝術風格、表現(xiàn)形式等。也可以讓高校教師先跟隨民歌專家學習,再口傳心授地教給學生們,這些學生在畢業(yè)后,可能會從事教師行業(yè),他們就會把自己學到的民歌知識再運用到中小學的課堂上,讓下一代從小就接觸和欣賞東北民歌,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傳承,為家鄉(xiāng)的音樂文化傳承做貢獻。

      四、結語

      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欣賞、表演、創(chuàng)新、研究等體系化的音樂活動,使校園文化的豐富起來,并與中國傳統(tǒng)音樂傳承保持可持續(xù)的平衡,促使大學生對本土音樂擁有強烈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主動地吸取傳統(tǒng)民間音樂中的價值,進而形成文化自覺。重視大學生傳統(tǒng)音樂活動的建設,以及在課程的設置上的規(guī)范化,為東北民歌的傳承注入新鮮的力量,也為了大力提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今天,同時也是東北民歌傳承保護向多元化的發(fā)展重要途經。

      參考文獻:

      [1]陳雅先.校園文化生態(tài)與嶺南傳統(tǒng)音樂的高校傳承[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03).

      [2]周亮.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傳承的趨勢——以花兒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13,(01).

      [3]梁燕.黝黝黑土地,深深關東情——淺談東北民歌的藝術特色[J].戲劇文學,2013,(06).

      [4]陳吉風,劉卓.論東北民歌在東北地區(qū)高等藝術院校的傳承[J].藝術教育,2018,(11).

      猜你喜歡
      傳承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江西武寧打鼓歌保護和傳承的路徑探討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5:56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
      軟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出版人才培養(yǎng)的傳承與突破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苏尼特左旗| 香港 | 高碑店市| 余姚市| 县级市| 石林| 南开区| 南平市| 封丘县| 边坝县| 青龙| 富阳市| 昌乐县| 修武县| 滦平县| 栖霞市| 格尔木市| 海宁市| 隆昌县| 沁水县| 东宁县| 沐川县| 兰坪| 明水县| 卫辉市| 合肥市| 澳门| 手游| 咸丰县| 营口市| 天津市| 明溪县| 肃宁县| 饶平县| 嫩江县| 清流县| 乳山市| 宜兰县| 城口县| 库伦旗|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