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長距離、長時間、擠破頭的通勤過程損害了大都市上班族的身心健康。西班牙科學家近日發(fā)布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上下班途中接觸大自然多一些,可顯著緩解壓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西班牙巴塞羅那全球健康研究所分別從西班牙、荷蘭、立陶宛和英國的4個城市中選取3599名志愿者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與上下班途中自然環(huán)境較少的人相比,每天路過林蔭大道、森林小徑、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區(qū)以及河道、湖泊等各類型水體的參試者心理健康平均評分高出2.74分。其中,采用步行、騎自行車等“積極通勤方式”的人群比開車、坐車者感受到的效果更明顯。
該研究第一作者威爾瑪博士指出,心理亞健康和運動不足是大城市生活中的兩大公共衛(wèi)生難題。過去已有研究證實,與“鋼筋森林”中的等效活動相比,大自然環(huán)境中的身體活動可以減輕壓力,改善情緒。此次新研究成果為改造城市設計方案提供了良好建議,增加植被和水體建設可以成為創(chuàng)造健康城市的有力工具。每天因漫漫通勤路感到痛苦的上班族們,也可以試著走一條能看到更多綠色的路徑,讓心情更愉悅。
現代生活中,孤獨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數據顯示,英國有將近14%的人時常感到孤獨,這部分人群涉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發(fā)現,喜歡與他人保持距離的人孤獨感最強。
研究人員選取600名美國男女志愿者,詢問他們站立或坐下時,習慣與不同人群(包括親屬、伴侶、朋友、熟人和陌生人)保持多遠的肢體距離,以及與親朋、愛人之間的心理關系(情感親疏程度)。結果發(fā)現,本能地與親人、摯友保持距離的參試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自我孤獨感和社會孤立感,即使他們的社交行為非常豐富,卻仍然與最該親近的人保持著距離。
研究人員解釋稱,有孤獨感的人對社會威脅(如社會排斥或人際敵意)表現出高度的警惕,因此孤獨感不僅不會促使人們向他人靠近,反而會增加人的短期自我保護本能,從而引發(fā)下意識遠離他人的行為特征。心理學家表示,孤獨正在成為一種流行病,是導致人們精神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新研究對于促進心理治療師與患者的身心互動,以及探索消除孤獨感的心理治療項目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接受癌癥治療的患者面臨著一些放射療法副作用?;煏ξ独俸托嵘窠浵到y(tǒng)造成破壞,使味覺和嗅覺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消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味覺、嗅覺異常(TSA)嚴重影響到患者享受食物的幸福感,導致食欲喪失和厭食癥,更阻礙了患者的康復能力。
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農業(yè)與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考察了乳鐵蛋白(存在于母乳、牛奶中的一種活性蛋白質)治療TSA的可行性。為此,他們選取19名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和12名健康人,要求他們服用乳鐵蛋白營養(yǎng)補充劑,每天3勺,持續(xù)30天。隨后,研究人員收集參試者的唾液樣本,對其唾液中的蛋白質組成和礦物質等指標進行了分析。結果發(fā)現,服用乳鐵蛋白使參試者唾液中的鐵含量顯著降低,α-淀粉酶豐富度提升,多種關鍵免疫蛋白的表達量增多,味覺和嗅覺得到改善。
研究人員表示,牛奶中的乳鐵蛋白成分可以減輕化療導致的副作用,提高癌癥患者的口腔免疫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與疾病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