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驅(qū)動法可以促使學生在任務的推動下,主動地學習探究信息技術知識,并熟練地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知識,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采用任務驅(qū)動法,來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任務驅(qū)動法;生活;合作;評價
任務驅(qū)動法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以某一任務為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qū)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協(xié)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chǎn)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qū)動法可以促使學生在任務的推動下,主動構建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問題的學習體系。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任務驅(qū)動法,來促使學生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并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
一、 結合實際生活,提出任務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學應該回歸生活。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圍繞教材內(nèi)容靈活設置教學任務,用生活化的教學任務賦予書本知識于實際意義,催化出學生強烈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對書本知識產(chǎn)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從而傾注更多的精力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探究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升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穿越迷宮》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就結合實際生活來提出了教學任務。走迷宮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歡的一項游戲,課上,我先給學生講述了關于制作穿越迷宮游戲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學到的知識自己制作一個穿越迷宮的游戲,學生對這一任務都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在制作之前,學生根據(jù)自己在生活中對迷宮的認識,積極主動地思考了制作迷宮游戲必須具備哪些元素?迷宮有哪些特點?怎樣的迷宮才是合理的等一系列問題。這樣,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圍繞著教學內(nèi)容提出了任務,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書本內(nèi)容的興趣,并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獨立地思考探究任務,最后順利地完成了任務,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展開合作探究,完成任務
眾人劃槳開大船。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展開合作探究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深入挖掘集體的智慧,從而形成強大的合力,齊心協(xié)力共同完成任務。這樣一來,可以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集思廣益、集眾之長,使學生少走彎路,從而順利地完成任務,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火柴人跳舞》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我首先給學生演示了怎樣給角色添加新的造型,怎樣控制角色變換造型,以及如何讓多個造型在統(tǒng)一中心點上。然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請制作動作更加豐富的火柴人。然后,我把學生進行了分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內(nèi)的合作探究完成8個火柴人造型的設計,并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讓火柴人做出各種動作。這樣,學生紛紛投入到了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組內(nèi)成員獻計獻策,為了使火柴人的動作更加連貫、合理,不停地進行調(diào)整和修改,最后,終于在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之下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了任務。這樣,我通過圍繞教學內(nèi)容來制定探究性的任務,并組織學生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組內(nèi)合作探究,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了全體成員的智慧,從而形成了強大的合力,最終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三、 運用科學評價,點評任務
科學合理的評價是反饋學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后,要及時地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通過學習、探究、完成任務而產(chǎn)生強烈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任務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及時地進行點撥指正,幫助學生開拓探究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助力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成長,這對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例如,在學習了《小貓出題》這部分內(nèi)容以后,我讓學生在我制作的程序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加入一些變量把游戲升級,學生參考類似的游戲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發(fā)揮了無窮的想象力,創(chuàng)作出了更加復雜的游戲。在創(chuàng)作完成后,我讓學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分別介紹了自己制作游戲時的想法,這樣一來,在交流中,學生看到了別人的閃光點,并及時地取長補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通過作品展示,我對學生能夠制作出功能更加齊全的游戲及時地進行了表揚,并對有些學生通過再創(chuàng)作,在游戲中加入了“評分方案”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揚。當然,萬事不能盡善盡美,有些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我及時地給予了相應的指導,促使學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這樣,我通過對學生的任務進行科學的評價,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收獲了愉悅感和成就感,并對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進行了指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升了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緊緊圍繞教學要求,合理地運用任務驅(qū)動法,來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有效地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并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以滿足學生日后對信息技術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紅巖.關于任務驅(qū)動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10).
[2]張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的應用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研究),2015(33).
作者簡介:
楊艷,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