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科, 朱衛(wèi)娜, 趙愛平, 徐歡, 劉英, 曾思瑤, 朱玲, 喻閩鳳
過敏性紫癜是免疫介導的小血管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臨床主要分為皮膚型、腹型、關節(jié)型、腎型和混合型。該病是兒童免疫系統(tǒng)常見疾病,以皮膚型最為常見,臨床以雙下肢對稱分布、壓之不褪色的瘀點瘀斑為典型表現(xiàn)。部分會發(fā)展為腹型、關節(jié)型、腎型紫癜,其中腎型紫癜即紫癜腎炎決定了該病的遠期預后。西醫(yī)治療主要采取抗過敏或激素治療,但易于復發(fā)。本研究是為研制治療兒童皮膚型過敏性紫癜的有效成藥而作的前期研究,觀察自擬紫癜基礎方治療皮膚型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療效。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皮膚型過敏性紫癜患兒12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排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48例,女12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9.33±3.58)歲;病程3~20 d,平均病程(10.05±5.69)d;病情輕度17例,中度35例,重度8例。對照組中男43例,女17例;年齡3~14歲,平均年齡(8.55±3.42)歲;病程2~18 d,平均病程(9.47±4.80)d;病情輕度14例,中度40例,重度6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1]。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紫癜的辨證標準,風熱傷絡、血熱傷絡型[2]。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皮膚見鮮紅或青紫瘀點、瘀斑,雙下肢對稱分布為主,略高出皮面,或有癢感,舌紅苔黃,指紋紫或脈數(shù)。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的皮膚型過敏性紫癜;(2)年齡3~14歲;(3)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表現(xiàn)為皮膚紫癜的其他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2)有腹痛、關節(jié)痛、便血、血尿蛋白尿等其他類型過敏性紫癜表現(xiàn)者。
1.5 剔除標準 (1)對藥物有不良反應者;(2)不能堅持治療,要求退出者;(3)依從性差,治療過程中應用其他中藥、西藥者。
1.6 病情程度判定標準 見表1。
表1 病情程度判定標準
1.7 治療方法 觀察組用紫癜基礎方治療,由銀花、連翹、蟬蛻、生地、丹皮、紫草、白鮮皮、小薊、茯苓等中藥配方顆粒劑(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組成。開水沖服,每日2次。對照組使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西米替丁注射液、氯雷他定顆粒等常規(guī)治療藥物。以2周為1個療程。
1.8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紫癜消退時間;治療結(jié)束后隨訪3個月,觀察患兒的腎臟損害情況。腎臟損害以尿常規(guī)出現(xiàn)腎性血尿(鏡檢尿紅細胞>3個/HP)、蛋白尿(尿蛋白≥+)或尿微量蛋白(參考值:0~19 mg/L)超標為判定標準。
1.9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2周后觀察臨床療效,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紫癜》制定療效判定標準[2]。(1)臨床痊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2)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3)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0%;(4)無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2.1 兩組治療2周后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2周后臨床總有效率比較[n(%)]
表2結(jié)果表明,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紫癜消退時間比較 觀察組紫癜平均消退時間為(5.56±2.03)d,顯著少于對照組(8.12±1.77)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18,P<0.05)。
2.3 治療后隨訪3個月比較 見表3。
表3 治療后隨訪3個月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3.927,4.183,P<0.05;*其中1例尿微量蛋白超標者同時尿蛋白陽性,故不重復計入總數(shù)。
表3結(jié)果表明,在3個月的隨訪期內(nèi),觀察組腎臟損害發(fā)生率和尿紅細胞異常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兒童皮膚型過敏性紫癜起病初期多為中醫(yī)實證,證型常為風熱傷絡、血熱妄行。風熱毒邪的侵襲而致血不循經(jīng)是其共同的病機特點,故治療上多采用清熱解毒涼血的中醫(yī)治法[3-4]。本研究所用紫癜基礎方即是根據(jù)此理論依據(jù)而擬定的。另外,通過預研究發(fā)現(xiàn),根據(jù)小兒“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適當適時地從脾論治對于兒童過敏性紫癜的治療非常有效,故本研究所運用的自擬紫癜基礎方使用了少許健脾的藥物,更符合兒童的體質(zhì)特點[5]。
目前國內(nèi)過敏性紫癜的療效標準多為有效率、癥狀消退時間等短期療效的判定,沒有緊跟國際制訂的標準[6-8]。國外標準尚需觀察結(jié)局性指標,包括過敏性紫癜的復發(fā)率、紫癜腎炎的發(fā)生率等[9]。有鑒于此,本研究不但進行了短期療效的觀察,也進行了過敏性紫癜患兒腎臟損害率等遠期療效的觀察。
研究結(jié)果表明,紫癜基礎方在兒童皮膚型過敏性紫癜的治療上與對照組同樣有效,而且紫癜基礎方觀察組無論在紫癜的消退時間方面,還是隨訪3個月后的腎臟損害率方面,都優(yōu)于對照組。本研究不僅觀察了短期療效,還觀察了遠期療效,相對更加科學嚴謹。但囿于研究周期有限,本研究未能做更長時期的隨訪,今后可進一步完善。
綜上,紫癜基礎方治療兒童皮膚型過敏性紫癜是驗之有效的,尤其遠期療效優(yōu)于西醫(yī)常規(guī)觀察組,對過敏性紫癜患兒的治療及預后的改善具有積極的意義,值得推廣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