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胥建軍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而且由于初中數學的難度要明顯大于小學數學,所以初中數學教師還要引導初中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所以根據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發(fā)展特點,優(yōu)化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引進合作學習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不僅能夠促進初中生數學水平的真正提升,而且有助于促進教育體制的優(yōu)化。
【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 初中數學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35-01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問題受到包括教育學界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重視,所以要求要在教師的努力下,實現傳統(tǒng)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而合作學習模式要求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學習和進步,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好學習任務之后,對初中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合作討論,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討論和合作過程進行監(jiān)督和引導,一旦發(fā)現學生有出現嚴重的錯誤或者問題,教師要進行糾正,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有針對的引導。
1.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1培養(yǎng)初中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模式強調學生相互協(xié)作,凸顯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主體位置,所以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這與傳統(tǒng)的“灌輸式”初中數學課堂大相徑庭,在過去,學生只需要在講臺下聽清數學教師所教授的內容,然后再對內容進行記錄即可,學生沒有機會也沒有渠道去和同學進行溝通與合作,而合作學習模式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題目的討論中,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化解矛盾,進而有助于融合學生之間感情。
1.2有助于因材施教
合作學習模式要求教師在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進行基本的了解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引導,至少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心中有數。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進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因材施教的實施。
2.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1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
要想實行合作學習模式,首先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分組。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要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了解,再對學生進行分組;另一方面,教師要盡量保證每一個小組的人數一致,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組有4—6個人,而且,要為小組內的成員布置任務,進行合理的分工,包括組長、副組長和記錄員等,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制作小組組徽和設計小組排名的方式,來提升初中生在數學小組合作中的積極性。
2.2合理安排小組的學習內容
初中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安排的時候,除對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了解之外,還要為每一個小組合理安排數學學習內容。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小組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安排和布置。比如說,在學習“平行線的性質”時,由于其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組成,因此,教師可以首先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畫出直線、線段、不同類型的角,隨后加強難度,對教學知識進一步延伸,引導學生認識內錯角、同位角等,并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從中間帶有兩條對角線的不規(guī)則四邊形中,找出左右的內錯角,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而且,有助于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
2.3注意小組內的合理分工
初中數學教師在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數學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小組內合理性進行分配。不僅要考慮到不同的學生的性格特點,而且要通過組內合理分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比如說,數學教師在講授完《實數》這一部分的內容之后,制作多份關于“數”的總結小報,在將任務下達給小組長之后,再引導組長對任務進行合理的分配,比如說,將資料收集任務交給那些信息處理能力比較強的人,將裝飾任務交給那些對繪畫感興趣的成員,再將抄寫任務交給那些喜歡寫字的學生,讓初中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起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為組內的成員安排合理的內容,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張偉剛,孫文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2):150.
[2]謝玉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J].贛南師范學院(社會科學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