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雙
【摘 要】目的:觀察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類藥物聯(lián)合低蛋白飲食對糖尿病腎病不同分期的療效。方法:將92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6例。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降糖治療,對照組給予ACEI或ARB類藥物;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低蛋白飲食,連續(xù)服藥4周,觀察治療前后24h尿微量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腎小球濾過率變化。結果:兩組治療后24尿微量蛋白、24h蛋白定量均較治療前減少(P<0.01)。對于糖尿病腎?、笃?、Ⅳ期患者,治療組較對照組尿蛋白明顯減少(P<0.05)。結論:ACEI或ARB類藥物聯(lián)合低蛋白飲食治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患者療效確切。
【關鍵詞】糖尿病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低蛋白飲食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經(jīng)濟水平的迅猛發(fā)展,飲食結構與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糖尿病成了常見病、多發(fā)病,2010年調(diào)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1.6%[1],有研究表明預計到2025年我國將有2億人口患糖尿病[2],已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有近五分之二的糖尿病發(fā)展到DN,病變累及腎小管、腎小球及腎間質(zhì),最終可發(fā)展為慢性腎衰竭[3],已成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表現(xiàn)僅為尿液中出現(xiàn)少量尿蛋白,隨著患者腎功能的衰退而逐漸加重,因而,早期的積極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極為關鍵。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可有效延緩或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進展,阻止DN發(fā)展成為糖尿病腎衰竭、尿毒癥,從根本上提高DN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本研究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基礎上聯(lián)合低蛋白飲食對DN大量蛋白尿患者進行短期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2例DN患者均來源于2017年1~10月四季青醫(yī)院內(nèi)科綜合病房患者,分為兩組,ACEI或ARB類藥物聯(lián)合聯(lián)合低蛋白飲食(治療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齡35-80歲,平均(60.13±10.61)歲,病程1年至20年,平均(8.23±4.27)年,其中合并高血壓病16例,冠心病5例,腦梗死6例,視網(wǎng)膜病變 2例。ACEI或ARB類藥物組(對照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齡37-81歲,平均(61.53±11.10)歲,病程11個月至23年,平均(9.01±3.87)年,其中合并高血壓病17例,冠心病4例,腦梗死5例,視網(wǎng)膜病變1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及并發(fā)癥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同時符合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糖尿病腎?、笃冢耗蛭⒘康鞍?30mg/d,且<300mg/d;糖尿病腎?、羝冢耗蛭⒘康鞍?300mg/d。原發(fā)病因僅限于DN;3個月內(nèi)血清肌酐(Scr)均小于265μmol/L;入選前至少二周未應用ACEI或ARB類藥物。
1.1.2 排除標準 不能堅持服藥和配合檢測者;第Ⅴ期DN患者;有原發(fā)性腎病與高血壓腎動脈硬化等引起的其他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缓喜⒂袊乐氐膰乐匦母文I疾病和造血系統(tǒng)等疾病、神經(jīng)病患者;近期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性腎炎、尿路感染等影響尿蛋白的因素;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治療期間使用其他治療腎病類藥劑的患者;近期有使用腎毒性藥物或明顯影響腎功能的藥物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近30天內(nèi)進行中大型手術者。
1.1.3 治療期間可以使用對本研究無明顯影響的藥物 若患者血壓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0mmHg,可加用β-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其他疾病的診療如抗凝、抗血小板類藥物;降糖、調(diào)脂等藥物按指南給予。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通過飲食控制及其常規(guī)降血脂、降血糖等方式治療后,使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空腹時不超過7 mmol/L,餐后2小時不超過10 mmol/L,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對癥治療予以糾正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失調(diào)及改善貧血、控制感染等。對照組給予ACEI或ARB類藥物,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低蛋白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0.8g/kg·d)飲食。
1.3 療效觀察
1.3.1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檢測ACR、24h尿蛋白定量、Scr、尿素氮、GFR。
1.3.2 療效評定標準(1)顯著有效:癥狀、體征顯著好轉或基本消失,24h尿蛋白、BUN、Scr其中一項降低30%以上。(2)有效:癥狀、體征減輕,24h尿蛋白、BUN、Scr較前下降,但達到30%??傆行?=[(顯著有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3)無效:癥狀、體征無減輕或加重,ACR、24h尿蛋白、BUN、Scr、GFR無明顯改善或反而惡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用x±s表示,組內(nèi)資料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血壓均得到控制,兩組治療后Scr和BUN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但與治療前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胱抑素C較治療前下降(P<0.05),兩組治療后24h尿微量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均較治療前減少,治療組減少更為明顯。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較,減少24h尿微量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患者癥狀和體征均有所改善,其中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2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0.43%,治療組顯效14例,有效2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3.48%,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DN是糖尿病發(fā)展的主要并發(fā)癥,蛋白尿是其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早期由于腎小球濾過壓增高及濾過膜上電荷的改變,患者尿中僅有極少量白蛋白出現(xiàn),隨著病情發(fā)展使得腎小球基底膜濾孔不斷增大而出現(xiàn)臨床中的蛋白尿,病情進一步惡化出現(xiàn)持續(xù)性重度蛋白尿,蛋白尿?qū)δI臟本身就具有直接的毒性,腎小管蛋白超載時導致炎癥細胞聚集、毒性與炎癥反應被誘發(fā),腎小管間質(zhì)出現(xiàn)損傷及纖維化,還可損傷系膜細胞及足細胞,導致腎小球硬化[4]。同時,白蛋白結合的物質(zhì)、糖化白蛋白及其他蛋白質(zhì)也可產(chǎn)生炎性刺激作用并導致纖維化,加重腎小管損傷[5]。此外,蛋白尿的發(fā)生造成患者體內(nèi)蛋白丟失過多,致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患者感染幾率[6],間接損傷腎臟。
綜上所述,降低蛋白尿可延緩糖尿病腎病病變進展,作為指南推薦的可用于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的一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能夠全程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其對腎臟的保護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控制血壓,擴張腎小球出入動脈,降低腎小球內(nèi)壓力,緩解腎小球內(nèi)高濾過、高灌注、高壓力的“三高”狀態(tài),降低腎小球損傷,抑制系膜基質(zhì)及細胞的增生與合成,修復腎小球電荷屏障,減少蛋白滲出[7]。低蛋白飲食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改善腎臟病理,穩(wěn)定殘存腎功能。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單獨使用ABR/ACEI,或在其基礎上聯(lián)用低蛋白飲食,對于DN Ⅲ期及Ⅳ期患者,在減少尿蛋白方面均有效,聯(lián)合低蛋白飲食其效果優(yōu)于單用ABR/ACEI,為臨床工作中對于蛋白尿患者的治療給出指導。
參考文獻
Xu Y, Wang L, He J, 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AMA,2013,310: 948-958.
Yoon KH, Lee JH, Kim JW,etal.Epidemic obesity and type 2diabetes in Asia[J].Lancet,2006,368(9548):1681-1688.
施衛(wèi)星,李秀央.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fā)癥患病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流行病學雜志,2004,25(1):60-64.
Yoshida S,Nagase M,Shibata S,et al.Podocyte injury induced byalbumin overload in vivo and in vitro: involvement of TGF-beta and p38 MAPK.Nephron Exp Nephrol,2008,108(3):e57-68.
Zoja C,Abbate M,Remuzzi G.Progression of renal injury toward interstitial inflammation and glomerular sclerosis is dependent on abnormal protein filtration.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5, 30(5):706-712.
田江宣,陳日秋,季曉珍,等.貝前列素鈉聯(lián)用氯沙坦鉀對糖尿病腎病早期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15-17.
李艷娟.前列地爾聯(lián)合貝那普利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廣西醫(yī)學,2017,39(8):117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