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陽
摘要:課程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構(gòu)建微體驗式心理健康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體驗性,在課程體驗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實現(xiàn)心理育人效果。本文從課程內(nèi)涵、體系構(gòu)建、效果分析、課程思考四個方面探索大學生微體驗式心理健康課程的應用。
關鍵詞:微體驗式;心理健康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1-0136-02
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是高校高度重視的問題,課程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當前,多數(shù)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仍以傳統(tǒng)的大班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模式學生的體驗感和積極性不高,容易造成被動學習。因此,需結(jié)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探索貼近學生、吸引學生、體驗性和實用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使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提升心理育人效果,這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著重要意義。
一、微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nèi)涵
體驗式教學是在教學中,教師合理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通過各種有效教學方法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我經(jīng)歷、親自感知、體驗所要學習的知識,使學生在親身體驗過程中理解并建構(gòu)知識、發(fā)展能力、運用知識的一種多向傳遞互動教學模式。結(jié)合當代大學生通過網(wǎng)絡獲取信息的特點,探索“微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微”在小而精的課程主題及同步錄制微課,一次課程講授清楚一個知識點,落小落深,滴灌式融入,課程錄制視頻形成微課資源,利用網(wǎng)絡陣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心理知識獲取的便捷性,提高課程覆蓋面;“體驗式”在于使學生通過繪畫心理、角色扮演、技能練習等方式,在體驗中將知識和技能內(nèi)化,從收獲感受到改變認知、再建立新的行為和感受。
二、微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構(gòu)建
(一)教學目標分析
微體驗式心理健康課程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理念,同時使學生主動學習提升自助和助人的方法。以學生實際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心理素養(yǎng)為指南,以完善心理發(fā)展為目標,在知識層面,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理念,引導大學生的認知與行為;在技能層面,通過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提升心理自助與助人能力;在自我認知層面,正確看待心理困惑,塑造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促進完善發(fā)展。
(二)課程受眾分析
首先,大學生具有獨立認知思維的能力,“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習效果,因此要利用“體驗式”,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習興趣,激發(fā)主動學習,使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并享受教育過程,提高心理素養(yǎng),促進學生自我成長;其次,新一代的高校大學生,尤其是“00后”大學生,對網(wǎng)絡的使用頻率很高,線上線下同步開展課程,多管齊下,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輻射面;第三,當下社會環(huán)境信息量爆炸,使個體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聚集,本課程利用20分鐘普及一個心理知識和技能,碎片化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的便捷性,使學生更易保持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三)教學設計分析
1.教學內(nèi)容。通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fā)現(xiàn)大學生存在著普遍性的心理困惑,匯集心理中心教師、一線輔導員和學生反饋,共同研討課程內(nèi)容,保證課程內(nèi)容貼合學生實際。構(gòu)建了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戀愛心理、學習心理、求職心理、自我成長六大方向的內(nèi)容體系,共14期課程,主題有“人際傾聽:打開耳朵,讓心聽見”、“人際表達:心中有愛說出來”、“人際吸引:你也可以成為萬人迷”、“失戀調(diào)節(jié):治愈失戀的心理藥方”、“認識情緒:情緒寄來的信”、“正視考試:我與情愿卡”、“考試心態(tài):積極心理暗示在考試中的作用”、“學習記憶:記憶有方”、“告別拖延:拯救拖延癥”、“面試效應:首因效應與大學生求職”等。
2.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除傳統(tǒng)的講授法,更加注重使學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直接體驗為核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積極感受,運用小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以及繪畫心理分析、情愿卡、壓力想象放松技能、組塊記憶技能、自我投射測驗等技能體驗,提高學生心理自助與助人能力,在體驗中掌握人際溝通、壓力釋放、時間管理、自我認識等心理調(diào)節(jié)技能。
(四)課程實施分析
組織心理中心教師、一線輔導員進行集體備課,研討課程知識點,真正貼近學生實際需求,突出課程的體驗性和實用性。采用線上線下結(jié)合的方式開展,線下招募開展體驗式課程,線上呈現(xiàn)課程視頻,擴大課程受眾面,提高課程的傳播性和學習的便捷性。
三、微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
隨堂發(fā)放課程教學效果調(diào)查問卷300份,回收265份,結(jié)果分析顯示,89.2%的學生對微體驗式心理健康課程模式非常滿意,91%的學生認為課程內(nèi)容非常實用,96.7%表示會將課程體驗到的心理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生活中,88.9%的學生表本課程幫助自己得到心理提升。
鼓勵學生將課程收獲的真實感受、感想寫在卡片上,對課程體系加以完善。比較有代表性的感受有:(1)在課程中學會了很有用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技能,遇到自己緊張的場合,可以調(diào)整自己;(2)課程使我意識到,心理困惑是可以通過自我調(diào)節(jié)來緩解的,我要積極面對和解決問題;(3)體驗到了積極心理暗示的優(yōu)點,平時生活和學習中要多培養(yǎng)自己積極的心態(tài);(4)善于愛人、善于愛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努力提升自我。
四、微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思考
微體驗式心理課程因其體驗性、情境性、互動性、學習便捷等特點,受到學生的歡迎。同時,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內(nèi)容、方式單一的局限,以及過于聚焦問題防范的局限。微體驗式心理課程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收獲“自助”方法的同時,在小組合作、角色扮演、技能練習中,也收獲了“助人”的體驗和經(jīng)驗。
但課程的構(gòu)建也存在著需要思考的方面:首先,課程人數(shù)應控制在合理范圍。線下體驗課要將學生人數(shù)控制在合理范圍,避免對體驗式教學效果產(chǎn)生影響。其次,實現(xiàn)微體驗式心理課程的兩大特點“微”和“體驗式”的落地。授課內(nèi)容要真正貼近學生、吸引學生,體驗式技能要深入學生的感知和內(nèi)心,才能引起認知與行為的提升,內(nèi)化深化,而不只是停留于表面,最終達到心理育人效果的實現(xiàn)。最后,線上微課的制作要力求精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實現(xiàn)線下線上心理資源的共享。
參考文獻:
[1]鄭金洲.體驗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艷,臧偉偉,秦濤.體驗式教學在新生心理素質(zhì)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1,(11).
[3]邱小燕,宋宏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的實驗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12(1):95-98.
[4]張麗.面向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使能課程開發(f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icroexperiential Mental Health Course
DONG Ya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021,China)
Abstract:curriculum teaching is the main channe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constructing micro-experiential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system,focusing on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experiential,learn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curriculum experience,and realizing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effe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experiential mental health 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four aspects:curriculum connotation,system construction,effect analysis and curriculum thinking.
Key words:micro-experience;mental health course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