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慧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生活化教學正在逐步成為教學主流。生活化教學要求學生在關(guān)注生活的同時,在生活中以日常生活為基礎(chǔ),在體驗生活中感悟知識,從而達到超越生活、提升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高中生物各部分知識都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可以對此加以充分利用,將學習內(nèi)容與生活融為一體,從而達到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探究生物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使個人素質(zhì)完善與全面發(fā)展得到促進。
【關(guān)鍵詞】生物教學;社會實踐;社會話題
《生物課程新標準》要求學生在生活背景下關(guān)注生物學,鼓勵學生用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新課程要求將社會、生活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jié)合,對教師的要求是:立足教學內(nèi)容,將有效的教育資源加以整合,用于支持開展教育活動,推動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jié)合,從而達到教學社會化、生活化的目的。讓教學具有實用性,幫助學生強化知識的記憶、掌握和運用。在此,筆者作為一名生物教師,談一點對教學中的學與用的看法。
一、將個人健康發(fā)展用在教學中
步入高中的學生開始有自己的個性愛好,但思想還不成熟,對于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還不能客觀地分析對待,對于一些個性的差異,不知道如何看待,有的甚至怨天尤人。比如:對于自己的身材,看見別人身材高大,而自己尚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就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對于教學者而言,就要用科學的辦法予以指導,克服學生青春期心理障礙,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在教學“分子與細胞”“遺傳基因”等課程時,教師要將個人的身體差異與所學知識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身高胖瘦是如何形成的,正值學生青春發(fā)育時期,有些地方只要科學對待,還可以得到改善。高中學生處于剛形成自我意識的階段,對自己的外表有著苛刻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緊緊抓住這一點,讓學生能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生理特征,用所掌握的知識去改正自己的不足。有些女孩受社會上的影響,盲目地追求美,為了減肥,連飯也不正常吃,這都是毫無科學根據(jù)的自虐。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只有科學地養(yǎng)生,才能擁有健康,健康的體質(zhì)才是美的前提。
有些學生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從小就被家人寵溺,他們對父母只有索取,沒有報答,有的因為父母容貌不佳,影響遺傳基因,孩子也要抱怨。教師在教學中要用科學的方法說明一個生命的形成受多種條件影響,父母給了生命是多么的偉大,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的同時受到道德教育。
二、緊扣社會話題學好生物
目前,社會話題不僅僅是走向社會的人關(guān)心,正在學習的高中生,由于科技的發(fā)達,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幾乎都有上網(wǎng)的習慣,他們在學習之余,也關(guān)心社會話題,這種走出象牙塔、不再讀死書的趨勢是好的。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與學生交流時有更多的話題,把這些話題用在教學上更是相得益彰。
這兩年,社會話題最多的就是環(huán)境惡化、飯桌上的安全問題。這些話題不僅僅是談資,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對此比較關(guān)心的特點,結(jié)合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一起探討。在學習“生物技術(shù)”和“生物科學與農(nóng)業(yè)”時,教師要將社會話題與教學內(nèi)容連在一起,讓學生用科學方法去辨別生活中的常識,不僅可以提高生活質(zhì)量,也可以指導家人如何在生活上更科學,對一些社會上的不良謠言也能起到辟謠的效果。
三、在教學中為未來生活打基礎(chǔ)
現(xiàn)在的學生都是身體發(fā)育到成人水平,但思想還是個孩子,許多學生都有早戀傾向。對此,家人反對,教師反對,但沒有什么好方法去根治。因為那是生理趨勢,而教師和家長只能從教育層面上指導。
一個負責的教師不僅能夠傳授知識,更應該在思想上做一個好的引導者。有些其他老師做不到的事,生物老師能做到。比如:早戀問題,從正面壓制是不行的,如果從生物學角度指導,效果更好。教師可以從人的生命起源,基因變異,生命健康等角度,將科學知識貫徹到生活中,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生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到現(xiàn)在的生活一旦有錯,將會影響到今后一生。從而正視自己的行為,能克制自己。
在教學“動物與人體生命活動的調(diào)節(jié)”時,教師可以將艾滋病的危害、毒品的危害與生活中的不良習慣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明白早戀、濫交的危害,做到潔身自好,遠離不良誘惑。
四、把課堂知識落實到生活中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教學模式上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說,學生在下面聽,然后是做不完的練習題,并認為學生考試拿到高分就是學到知識了。對于在生活中鞏固所學知識,親自動手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少用,從而使學生做起考卷來是滿分,在生活中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書本知識和生活嚴重脫節(jié),這樣考出來滿分的知識并沒有植根學生的心靈。學生學習這些知識只是為了考高分,因為沒有實踐,只是強記,到了大學或是走上社會就全忘了,這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宗旨。新課改后,這些現(xiàn)象應該杜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通過實踐來落實,達到實踐與理論的統(tǒng)一。
進入高中的學生由于課程繁多,很少有動手的機會。在生物教學中,有些課程內(nèi)容如果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可以迅速掌握所學知識,還能調(diào)節(jié)緊張的學習生活。
在學習“走進生物科技”時,教師不妨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在家長的指導下,利用書本知識去制作腐乳、泡菜,這些新鮮又有趣的事對于一些從不做家務,只會飯來張口的高中學生來說遠遠勝于在課堂上聽完后,又去強記名詞俗語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學生不知不覺就會愛上生物學,以此更進一步地對科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現(xiàn)在的高中學生和上世紀的高中生有很大的區(qū)別,能用最先進的科技產(chǎn)品,卻連生活難以自理,有些學生讀大學還不會洗衣服,將臟衣服帶回家給家人洗。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引起全社會反思。
總之,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只有將生活與知識相結(jié)合,才能使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提升,掌握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