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肺復蘇”是貫穿整個急救過程的主要技術,是每個醫(yī)務人員必須掌握的一項操作技術,在整個教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信息化教學中,通過網絡設備,將語言、動作、視頻、動畫等相關因素結合起來,動態(tài)地呈現(xiàn)心肺復蘇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高職護理;心肺復蘇;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259-02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推動了教學發(fā)展,“互聯(lián)網+”促使教學方式方法發(fā)生質的變化,帶來全方位的創(chuàng)新[1]。如何整合信息化教學資源,結合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于護理教學當中成為近年來高職護理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2]。本文就心肺復蘇教學的設計流程和信息化手段運用做詳細介紹,以供參考。
一、學情分析
1.教學對象。
本實踐的授課對象是護理專業(yè)的16級學生。高職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生理、解剖、健康評估等相關學科,對心臟的位置、胸腔的結構及心臟呼吸驟停的判斷已掌握,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一定的生命意識,還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為學習本次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以崗位職業(yè)能力分析為基礎,參照高職護理專業(yè)教學標準和國家護士職業(yè)資格考試大綱要求,圍繞高職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綜合職業(yè)能力需求,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知識目標:掌握心肺復蘇的步驟及注意事項;熟悉復蘇有效的指征。能力目標:能夠快速的定位,并立即實施胸外心臟按壓;能夠進行及時有效的人工呼吸。情感目標:養(yǎng)爭分奪秒的搶救意識及強烈的救死扶傷精神,及時、正確、沉穩(wěn)、敏捷。
3.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節(jié)課的課程標準和以上教學目標,確定重點:心肺復蘇的步驟和方法。難點:現(xiàn)場心肺復蘇術的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
4.教學資源。
在心肺復蘇一體化教學實訓室內,學校有足夠的心肺復蘇虛擬仿真模型系統(tǒng),并配有平凡在線學習考評系統(tǒng)。教學樓內有WIFI網絡,為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教學思路
在心肺復蘇實訓教學過程中,我將通過任務驅動、小組教學,教師演示等教學方法,運用動畫、視頻、闖關小游戲、虛擬仿真模型等信息化教學手段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理論知識抽象乏味,學生興趣不高;(2)操作不夠直觀,速度快,學生難以掌握;(3)實施效果難以及時反映。我將運用信息化的手段解決這些問題。
三、教學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難點,同時考慮到現(xiàn)在高職學生愛上網愛游戲的特點,我將教學過程中的結構設計為:課前準備——任務分析——課堂實踐——課后拓展
1.課前準備。
課前建立QQ群及微信群實現(xiàn)資源共享,提供學習討論平臺,下達電子任務書,采取任務驅動法和分組教學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協(xié)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推薦學生手機掃描二維碼,下載中國大學慕課手機客戶端,隨時觀看微課及操作視頻。另可登錄國家及本校的精品課程網,愛課程網觀看課堂視頻,找到任務的答案,提高自學能力。同時,完成一份課前調查表上傳至教師的教學網絡平臺。教師通過統(tǒng)計的結果了解學生自學的難點,以便在課堂中重點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隨時通過QQ提出疑問,教師在線答疑。
2.任務分析。
(1)在任務分析之前,請小組一的學生代表回顧上節(jié)課所講的心臟驟停的重點。
(2)播放視頻“江城最美護士”肖芳:人生夢想就是救死扶傷
借助身邊的護士事例,讓學生認識到心肺復蘇的重要性,培養(yǎng)其救死扶傷的精神,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
(3)播放一段正確心肺復蘇的動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帶領大家一起總結心肺復蘇的步驟,并拓展教學內容,共同討論美國心臟協(xié)會公布最新心肺復蘇指南中的變化。
(4)播放一段正確心肺復蘇的動畫:心肺復蘇的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請學生之間相互查找頸動脈搏動處,胸外按壓的位置等,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與互動性。請小組三的學生代表演示動作要領,教師對正確的動作給予肯定,并及時糾正錯誤的動作。
(5)請小組四的學生代表講解復蘇的有效指標。教師進行點評。
(6)課堂闖關小游戲,學生通過第一個游戲“伸出你的援手”,識記操作步驟,掌握操作要點。第二個游戲“大家來找茬”,教師播放電視劇中急救的片段,讓學生尋找操作中的錯誤,學生積極討論,這樣增加了學習的樂趣,再次強化操作步驟和要點,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3.課堂實踐。
(1)教師演示,同時剖析程序與要點。學生拍攝教師操作的視頻。
(2)游戲通關的學生分組練習、演示。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會暴露出不少問題,教師及時糾正。練習時,使用虛擬仿真模型,能夠及時反映學生操作的每一個步驟是否有效,急救是否達標。學生通過反復練習、不斷操作,加深體驗,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考評系統(tǒng),教師可及時得到每一個學生操作的細化評分。
4.課后拓展。
教師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并布置課后作業(yè)。
(1)實訓室實行學生管理的開放制度,課后加強練習。組長上傳組員操作視頻,并網上填寫評分表。由于學生之間相互糾錯,相互評價,學生總是想把練習最好的一次視頻上傳,因此往往會自主增加練習次數(shù)。和以往單純的課堂考核相比,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效果。
(2)登錄校園平凡在線學習考試系統(tǒng),完成護士執(zhí)業(yè)執(zhí)照相關練習題。
(3)在校園網完成本課程的評價表,方便進行師生互評,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及時改善教學。
(4)帶領學生到醫(yī)院急診科見習。熟悉院內急救的環(huán)境,鞏固所學知識,了解心肺復蘇后的進一步生命支持系統(tǒng),并在網絡平臺下達下一次課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馮麗榮.信息化教學在護理專業(yè)中的應用[J].新絲路,2016.
[2]王雪,李敏.信息化技術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158-159.
作者簡介:余幸(1985.07-),女,漢族,湖北武漢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