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機華
【中圖分類號】R749.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293-01
自閉癥是一種通常起病于3歲以前,以明顯的社會交往障礙、言語溝通異常以及刻板的興趣、奇特的行為方式為特征的廣泛發(fā)展障礙。從19世紀歐美各國記錄這種特殊疾病至今,自閉癥的病因一直是個謎團,也沒有治愈的藥物或療法。感覺輸入——中樞加工——動作輸出是人類學習的基本歷程,當兒童出現(xiàn)交往、溝通障礙及學習障礙時,就應該首先回到這原始的歷程來考慮。感知覺是大腦所具備的基礎(chǔ)功能,嬰幼兒從出生就開始藉由大量的感覺—大腦的處理—動作反應—回饋的感知覺學習歷程,自閉癥兒童亦是如此,他們的異常也應該從感知覺入手。每一個自閉癥學生均有著多種的、不同的,又或相關(guān)的學習障礙和特征。本案例以葉倉甫教授的神經(jīng)平衡療法為理論基礎(chǔ),以知覺—動作為核心的適應課程為引導,對我校自閉癥個案進行康復訓練之靜坐能力提升的情況分析。
一、個案情況介紹
小羅,男,2005年4月出生,出生后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不在身邊。三歲時明顯覺察到與同齡孩子的差距,2009年5月在湖南省兒童醫(yī)院確診為自閉癥。自2015年9月起進入特殊學校,一直爺爺在校陪讀。能獨立進餐,上廁所,生活能基本自理。聽覺正常,會跟讀簡單的疊詞,語音含糊,氣息不足,很少主動發(fā)音,聽到自己的名字能說“到”,能聽懂簡單的日常用語,并作出反應。嗅覺敏感,善用嗅覺,隨便拿到什么東西都喜歡用鼻子聞一聞。認知能力差,不能唱數(shù)數(shù)字1-10,沒有數(shù)概念。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會隨意走動,在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下最多只能安靜地坐五分鐘。喜歡玩拼圖、積木,能很好地把握物體的形狀,能很快完成一張拼圖。喜歡喋喋不休、喃喃自語,緊張時會大口大口地吹氣。
二、問題分析及策略
為更好地適應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控能力,個別化訓練從提升個案的靜坐能力入手。針對課堂上會不由自主站立起來到處走動的現(xiàn)象,進行有計劃地干預,處理興奮性、緊張性伸直張力,合理使用增強物,有效使用負增強。營造舒適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多表揚鼓勵。設(shè)置知覺-動作課程,為其制定個別化訓練計劃。
三、知覺-動作個訓課堂教學過程設(shè)計
1.坐擺位椅,手部精細動作,拼圖、積木等。坐擺位椅增加身體屈曲的輸入,有效控制伸直張力。利用其優(yōu)勢輕松進入知覺-動作訓練,提高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
2.雙手、單手扶持交替半跪50次,教師適時調(diào)整速度,讓學生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學會模仿與調(diào)控,增加學生對人的關(guān)注度。同時進行模仿發(fā)音練習,練習從1至5的發(fā)音。
3.蹲走取物。設(shè)置教學情境,讓學生按規(guī)定取物。教師的指令由簡到繁,物品的名稱由簡到難,由常見的實物到口語指令。增加身體屈曲的輸入,提高認知水平,學會與人交流溝通。
四、教育效果
通過一個月每天一節(jié)課的知覺-動作訓練,小羅同學有明顯的進步。上課隨意走動的頻率明顯降低,靜坐時間由5分鐘延長至10分鐘,興奮性和緊張性伸直張力得到有效控制。靜坐姿勢教之前更規(guī)范。大口吹氣的現(xiàn)象頻率明顯降低,其它各方面能力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