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清
摘 要:教師被放置于聚光燈下,教師的行為被無數(shù)倍的放大,導致教師一次次被負面輿論所包圍,學生被保護成弱勢群體,教師成了批斗的對象,甚至有人認為教師成了高危職業(yè)。班主任在此方面的劣勢尤為明顯,學生管與不管都是問題,因此要注意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關鍵詞:班主任;尊重;教育合力
一、不能體罰學生
眾所周知,《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明確提出要求:教師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從法律角度來看,教師是不能動學生一根手指頭的。其實,就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來說,對學生也是動不得手的。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要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其實,我們又怎么能把學生完全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呢?自己的孩子可以打,可以罵,學生呢?只能哄,只能教。講話還得如春風化雨,否則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被狠狠批評后來個離家出走,家長立刻就會找上門來。雖然孩子成績、表現(xiàn)差,他不關心,可這種情況他還是會來興師問罪的,因此,面對再調(diào)皮的學生,我也總是提醒自己,要避其鋒芒,不能體罰孩子。
二、尊重家長,設法贏得家長的尊重
教師也算是知識分子了,但教師面對的家長有小部分小學還沒有畢業(yè),和教師交談意思也不能表達清楚,更別提順應教育趨勢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了。但不管他是干什么工作的,你必須尊重他。在你面前的家長也許學識不高,但他可能很勤勞,可能很善良,也可能交際很廣,總之,他會有他的長處,教師就得從心里尊重他們。不管是因為什么事情和家長打交道,是去家訪也好,因為學生犯事叫家長來校也好,都要和顏悅色,誠懇交談。不能見面就劈頭蓋臉地訓斥:“你看,你的孩子真討厭,又和人打架。沒辦法教了?!被蛘哒f:“他的成績?nèi)嘧畈?,太蠢了,學習搞不上去了。”這樣的話讓家長只有兩種感覺:一是生氣,生氣教師把他的孩子講得一無是處;二是喪氣,對自己的孩子灰心失望,這兩種心情都不利于學生配合教育,因此,要注意與家長談話的語氣,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指責。
在尊重家長的同時,也要讓家長尊重自己。把教師的實力亮給家長看:教齡長的可以說自己教學經(jīng)驗豐富,與學生打交道多,年輕的可以說自己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孩子心理,骨干教師就說自己業(yè)務能力強,可以好好培養(yǎng)孩子。就像賣瓜,也要適時地夸夸自己的瓜甜,別人才會來買。
就拿家長會來說,每次組織家長會,正像教師想了解學生家長一樣,他們同樣希望能借此了解自己孩子的教師,以便確信他們的孩子是否能更好地學習與生活。只有讓家長信任教師,甚至佩服教師,他們今后才會積極配合教師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反之,如果家長對教師心存疑慮,甚至有所輕視,那么,教師今后的工作也就難以開展。因此,我每次都格外精心地準備講稿。在講稿中,我毫不謙虛地告訴家長我的優(yōu)勢所在,我的教育教學能力如何,讓他們了解了我。除此之外,我還在講稿中比較清晰地闡述我對本班學生的教學、教育設想及準備進行的一些活動,并且把班上學生取得的成績:個人的、集體的、校內(nèi)的、校外的比賽成績響亮地念出來,讓他們覺得,哇,這是一個多優(yōu)秀的班級。(當然,這些成績的取得要靠平時的培養(yǎng))。同時,也借此向家長提出明確的要求,以得到家長全力的配合與理解。講稿準備好后,我像對待一次演講比賽一樣熟悉我的講稿。我想,流利清晰的語言同樣會給家長們一個好印象,從而使他們對我講稿中所講的內(nèi)容深信不疑。
以上這一點很重要,這決不是在家長面前炫耀自己,而是為了給家長一份信心,讓他們相信,他們孩子的老師是一個好老師,是一個有能力教好他們孩子的老師。只有家長對教師產(chǎn)生足夠的信任,他們才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教師,而這種信任也會對他們的孩子——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作用,最終給教師一份能教好學生的信心與熱情。
三、因材施教
1.對學生成績好、家長素質高的家庭
對于學生成績好、家長素質高的家庭,教師一般可以如實向家長反映情況,主動請他們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處理的意見,認真傾聽。這些家長一般來講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觀察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比老師還要深入、細致、具體,班主任應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當然,班主任在聽取家長意見的同時還要具有自己的判斷力,要冷靜地分析。每個班級都會有這樣的一批家長,他們有一定的知識、修養(yǎng),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與這類學生家長交談后通常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也要適時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告訴他們現(xiàn)在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引起他們對教育的進一步重視,指出他們的孩子的特長,提醒家長注重這方面的培養(yǎng),這也是為班級培養(yǎng)尖子生。
2.對成績一般、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
對于成績一般、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的家長,教師一般見面都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對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那些溺愛型的家長更是希望聽到班主任對自己孩子的肯定。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正確性,這樣家長才會從心理上接受班主任。同時,也要用懇切的語言向家長反映情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對于這樣的家長,班主任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出委婉。班主任的主要目的是要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從而主動地與班主任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動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
3.對成績極差、紀律散漫、屢教不改的學生
我班曾有一個學生,在我班讀了一年半。父親二婚,根本不管他,因此該學生時常違反紀律,轉來后給班級帶來了極壞的影響。我和他談過多次心,家訪無數(shù)次,但沒有效果。他在校外也因偷竊被抓過。最后,我在多次與孩子爸爸聯(lián)系無果后,托人找到了孩子媽媽,告訴她孩子又違紀了,讓家長也深切體會到自己孩子實在難教,同時體會到老師的用心。然后才慢慢與家長商量:他在這里讀已經(jīng)沒有信心了,“我們”(注意用語)是不是該考慮給孩子一個機會,換個環(huán)境?這時多數(shù)家長是會動心的。這時便不失時機地舉一些上屆或上上屆的成功例子。諸如某某怎樣不爭氣,后來轉到某校封閉管理,結果考上了重點中學;某某怎樣讓家長失望了,但聽了老師的意見,給孩子一個機會,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換了環(huán)境后離開了那些朋友,專心學習,也考上了重點中學。最后提醒家長要趕緊想好措施。后來這個學生的媽媽放棄工作,專心照顧孩子學習生活,果然讓這個學生迷途知返。
無論和什么家長打交道,教師都要表現(xiàn)出寬容大度和一心為了學生的情懷,以贏得家長的理解和信任。正如跟學生交流一樣,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是要講藝術的,要以誠相待,以學生和家長的利益為出發(fā)點處理問題。
“沒有不可溝通之人,只是你還沒找到與他人溝通的方法。”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交流,是一種雙向的行為。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時更要講究一定的策略與藝術,才能達到雙贏的教育目的,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產(chǎn)生最大的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陳平.班主任的威嚴[J].學科教育,2000(11).
[2]溫琳.班主任是學生的“心理醫(yī)生”[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