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代草
(甘南藏族自治州圖書館,甘肅 甘南 747000)
微時代的開端是以微博作為傳播媒介代表,微博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短小精悍,傳播速度較快,受眾范圍廣泛,且具有信息發(fā)布、信息傳播、信息調研、信息證明、信息評價等諸多功能。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不斷縱深發(fā)展,各種交互軟件應運而生,在交互軟件上,傳播者可以發(fā)布一些喜聞樂見的內容,進而形成了一種微時代潮流。在微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的最大特點就是范圍廣、受眾多、互動性強、內容多樣,包含文字、視頻、圖像、音頻等多種信息,生動形象、獲取便利。
近年來,隨著智能化手持設備的推廣應用,社會大眾的信息獲取方式發(fā)生轉變,讀者到公共圖書館中借閱圖書利用圖書文獻的概率逐步下降,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這是公共圖書館經(jīng)營面臨的困境。雖然近些年公共圖書館積極開展讀者閱讀推廣工作,但是進入圖書館,有效利用圖書資源的讀者依然較少,依然不盡人意。圖書館如何發(fā)揮自己的文化服務職能,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各項活動拓展宣傳面,提高宣傳效果,從而提高讀者的到館率和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已經(jīng)成為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中文學術期刊為例,中國知網(wǎng)、維普和萬方三個數(shù)據(jù)庫基本可以囊括所有的中文學術電子期刊。通過進入相應的登錄界面,輸入關鍵詞、作者、篇名、出版時間、刊名、卷期等字段,能夠準確無誤地找到作者所發(fā)表的各種電子期刊[1]。對于信息獲取方式的多樣性,讀者完全可以不用到圖書館獲取信息資源,節(jié)省了到圖書館查閱圖書文獻的時間,更節(jié)省了紙質期刊福音所需要的資金。近些年加上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交互軟件的推廣應用,社會大眾的閱讀方式逐步由全面閱讀向著微閱讀轉變。上述這些因素都影響到讀者到館率和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率。
圖書館為了更好地與讀者進行溝通交流,普遍構建了公共交流平臺,以其來引導全民開展交流交往,發(fā)展非功利性社會關系,從而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教育功能,使讀者能夠找到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但在傳統(tǒng)管理模式之下所構建的公共圖書館交流平臺,受到很多管理方面的局限,不能夠滿足社會大眾的文獻需求信息。
公共圖書館雖然每年都會開展一系列的知識講座、征文比賽、知識競賽、閱讀講座、新書推薦等活動,但是與讀者的交流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間感和距離感,不能與讀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一方積極地搞活動,受眾卻因為時間、空間、地點等多方面因素,參與程度不高,整個活動內容流于形式,到場的很多人員僅僅是為了配合活動而參與。再加上微時代的到來,在網(wǎng)絡上含有豐富的信息資源,讀者的信息獲取渠道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對圖書文獻信息的內容層次、資源內容形式也有了更高更廣的要求,這就使得傳統(tǒng)服務模式與微時代交流服務模式并重,已成為公共圖書館必須形成的服務格局。通過將微信、微博等交互軟件和公共圖書館的交流平臺有效結合,組織社會大眾開展閱讀分享,有效提升平臺與讀者的互動范圍、互動頻率,讀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公共平臺,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互動,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心得,從而達到和圖書館良性互動的目的。
盡管有很多公共圖書館基于微時代,采取了微信、微博等平臺來宣傳圖書館的內容和工作方法,同時也提供了各種在線評估,在線咨詢等業(yè)務。但是在利用這些軟件時,缺乏相應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所提供的服務內容較為單一。很多圖書館利用微信、微博僅僅是開展圖書館宣傳,并沒有針對讀者的留言和信息反饋,對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做出改進。另外圖書館的日常活動和相關服務內容并沒有及時在微博上公布,相關信息更新速度緩慢,使很多讀者逐漸遺忘了公共圖書館的存在。
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過程中,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拓展功能,是提高圖書館服務范圍的重要途徑。與傳統(tǒng)傳播媒介相比,新興媒介最明顯的特征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讀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持設備,隨時隨地進行閱讀,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有效利用社會大眾零散時間,發(fā)揮圖書館的文化傳播功能和教育功能。
首先,創(chuàng)建加速認證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是微信系統(tǒng)當中的一個重要業(yè)務,圖書館通過微信公眾號認證,能夠確保在微信公眾號所發(fā)布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2]。通過將微信公眾號作為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的主要構成部分,對提升圖書館的宣傳范圍,圖書館的公信力有很大作用。公共圖書館應該始終堅持以讀者服務的理念,加速創(chuàng)建和認證微信公眾號。
其次,優(yōu)化微信訂閱號控制。優(yōu)質的微信訂閱號能能夠讓很多讀者具有認同感,吸引更多讀者訂閱,并獲得讀者的支持。因此,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從內容上入手,保證在微信訂閱號推選的內容質量過硬,符合讀者的需求,直接影響讀者的認同度。
另外,公共圖書館要結合實際特征送一些具有特點和創(chuàng)新意義的內容,但要嚴格控制推送的頻率,避免太過頻繁。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交互軟件開展讀者服務的同時,應該對圖書館現(xiàn)有的公共交流平臺進行進一步拓展,通過在公共平臺上更好地進行溝通交流,提高讀者對圖書館的認知能力,讓讀者的思維更加開放跳躍。微時代的到來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創(chuàng)新讀者服務模式,進一步拓展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范圍,切實提高讀者質量。一方面可以將溝通平臺與微信公眾平臺有效聯(lián)合,進一步拓展讀者的服務范圍服務模式。另一方面還應該優(yōu)化讀者個人內容,重視文章內容的轉發(fā),提升讀者和圖書館的互動頻率。圖書館可以綜合分析注冊微博、微信讀者的信息內容,為其推送個性化的圖書服務,迎合不同階層不同層次讀者的工作需求。并結合讀者的實際喜好,進行有效互動。另外還應該注重設立公眾號管理者,提升微信公眾號管理者的專業(yè)素質,保證讀者在后臺提出的疑問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解決。最后一個方面就是要定期組織各項活動[3]。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交互軟件構建微話題,吸引讀者全面參與,全面討論,讀者之間通過相互借鑒有用的內容,進一步延伸圖書館的服務范圍。
圖書館在今后讀者服務過程中,應該構建與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技術相關的服務方式,這樣能夠更好地適應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海量信息的收集處理。為此就需要公共圖書館建立基于云資源平臺的微服務系統(tǒng),以迎合微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一方面圖書館應該選擇與自身發(fā)展特征相符的微服務系統(tǒng),從而對圖書館內部的各項文獻資源和信息資料進行全面分析,選擇出適合圖書館發(fā)展和客戶需求的資源數(shù)據(jù)。另一方面利用相應的云儲存系統(tǒng),將圖書館內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分類、整合,儲存起來,使之變成圖書館的固定館藏資源,保證資源能夠高效分享,高效利用。
在微時代背景之下,對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tǒng)的服務模式和服務理念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時期的發(fā)展要求,隨著微博、微信、QQ等移動終端平臺的推廣應用,圖書館讀者服務發(fā)生著顛覆性的變化。加強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方案創(chuàng)新,已經(jīng)成為時代發(fā)展不可逆轉的潮流。為此就需要深入分析微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存在的問題,然后對服務方案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更好地適應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