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出胃部惡性淋巴瘤1例("/>
梁碩 孫小杰
【摘要】 目的 探討胃腸超聲造影在胃十二指腸疾病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63例胃十二指腸疾病患者, 采用胃腸超聲造影檢查, 將胃鏡下病理組織診斷結果作為標準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炎癥結果與胃鏡檢查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出胃部惡性淋巴瘤1例(1.59%)、胃癌7例(11.11%), 胃鏡檢查出胃部惡性淋巴瘤1例(1.59%)、胃癌8例(12.70%, 兩種檢查方法檢查出胃部惡性淋巴瘤、胃癌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胃腸超聲造影可有效診斷胃十二指腸疾病類型, 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胃腸超聲造影;胃鏡;胃十二指腸疾病;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29
胃腸超聲造影也稱胃腸充盈檢查, 通過造影劑將胃腸腔充盈, 可避免超聲波因胃腸腔中氣體、內容物而受到干擾, 而且自身對于超聲波穿透性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聲束可順利完成穿透, 由此可將胃腸壁結構、病變情況進行清晰顯現(xiàn)[1-3]。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63例胃十二指腸疾病患者, 探討胃腸超聲造影的臨床應用價值,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63例胃十二指腸疾病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7例;年齡25~63歲, 平均年齡(41.59±7.24)歲。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檢查, 其中良性病變54例, 包括胃潰瘍患者3例, 胃炎患者43例,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5例, 十二指腸炎癥患者4例;惡性病變9例, 包括胃部惡性淋巴瘤患者1例, 胃癌患者8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胃腸超聲造影進行胃十二指腸的相關檢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實施臨床檢查, 探頭頻率為3.5~5 MHz, 超聲造影劑選取胃腸超聲助顯劑[湖州東亞醫(yī)藥用品有限, 國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0第3230223號,?規(guī)格:50 g/袋]。患者檢查前均需禁食禁飲8 h。將1袋胃腸超聲助顯劑放置到500~600 ml的開水(90~100℃)內進行攪拌均勻, 當溶液冷卻后可由患者服用, 然后開展超聲檢查項目。患者選取平臥位, 在其左側肋緣下方部位放置探頭, 其在稍微往左后上方進行傾斜, 然后對胃壁實施連續(xù)性橫向、縱向掃描, 明確胃壁厚度、結構, 觀察病灶情況。在患者劍突下位置放置探頭, 使其稍微往左后上方進行傾斜, 然后依次掃描食管下段、胃賁門口, 依然為連續(xù)性橫向、縱向掃描。之后患者轉變成左側臥位, 在劍突下放置探頭, 稍微往后方進行傾斜, 然后實施胃底掃描, 在此過程中觀察病變情況。再將患者體位轉變成右側臥位, 在右側肋緣下方放置探頭, 依次掃描胃體、胃竇、十二指腸球部。完成掃描后, 2~3名具有較為豐富經驗的超聲診斷臨床醫(yī)師完成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圖像的診斷分析, 確定患者疾病情況。
1. 3 觀察指標 對比胃腸超聲造影檢查結果與胃鏡診斷結果(金標準)。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63例患者良性病變檢查情況對比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炎癥結果與胃鏡檢查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63例患者惡性病變檢查情況對比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出胃部惡性淋巴瘤1例(1.59%)、胃癌7例(11.11%), 胃鏡檢查出胃部惡性淋巴瘤1例(1.59%)、胃癌8例(12.70%), 兩種檢查方法檢查出胃部惡性淋巴瘤、胃癌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胃十二指腸疾病通常指出現(xiàn)在胃部、十二指腸的相關疾病, 類型通常為胃潰瘍、胃炎、胃惡性淋巴瘤、胃癌、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球炎等, 此類疾病往往比較常見、多發(fā), 而且近年來此類疾病具有越來越高的發(fā)病率, 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便血等, 導致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受到影響。因此, 對胃十二指腸疾病進行及時準確診斷, 利于臨床有效治療工作的開展[4, 5]。
胃十二指腸疾病在臨床診斷時, 通常采用胃鏡檢查、病理學檢查, 上述方法均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在臨床中可作為金標準進行使用, 但胃鏡、病理學檢查在臨床操作時均無較高簡便性, 胃鏡檢查往往導致患者承受一定痛苦, 極有可能出現(xiàn)抵觸心理, 而病理學檢查通常無法及時獲知結果, 需一定檢驗時間, 所以尋求更為簡便、無創(chuàng)、準確的胃十二指腸疾病診斷方法具有重要意義[6]。
本研究結果顯示,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出胃潰瘍5例、胃炎41例、十二指腸潰瘍6例、十二指腸炎癥4例、胃部惡性淋巴瘤1例、胃癌7例, 與胃鏡結果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超聲造影檢查結果與胃鏡檢查結果具有較高的相符性, 說明超聲造影保持較高敏感性,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胃十二指腸疾病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而且由于胃腸超聲造影在疾病檢查過程中, 具有無創(chuàng)性、安全性高, 患者無痛, 而且操作比較簡單、經濟實用性高等, 在臨床中患者更容易接受, 而且能夠進行積極有效的配合, 由此可使得患者在診斷檢查時保持良好依從性, 如此患者可得到更大的疾病掃描范圍, 超聲圖像的顯現(xiàn)會更加清晰, 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的臨床診斷效果, 確保診斷結果保持較高的可靠性, 使之與病理結果更為相符, 如此可使得疾病能夠得到早期診斷, 使之得到針對性治療。通過胃腸超聲造影的檢查, 胃部黏膜下如出現(xiàn)胃癌、浸潤性胃癌均可得到明確顯現(xiàn), 但是采用胃鏡檢查時, 只可能探測至胃黏膜表層, 因此胃腸超聲造影的應用可使得胃鏡檢查中的不足得到充分彌補, 可使得臨床檢查結果更為準確。超聲造影在檢查過程中, 可觀察到腫瘤組織浸潤胃壁層次結構、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由此可確定其周圍是否發(fā)生淋巴結浸潤現(xiàn)象, 可有效區(qū)分其內生型或為外生型, 對于胃鏡檢查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補充作用, 利于提高符合性。胃正常情況下, 經超聲檢查可發(fā)現(xiàn)胃空腹狀態(tài)下, 會因胃內容物數(shù)量、胃部收縮情況、切面部位差別而使之形態(tài)存在差異。在空腹狀態(tài)下, 檢查發(fā)現(xiàn)胃壁層次結構無法進行明確顯現(xiàn)[7]?;颊咄ㄟ^服用回聲造影劑后, 造影劑可進入胃部, 胃腔中保持助顯劑的充盈性, 如此進行超聲檢查時, 可發(fā)現(xiàn)正常胃壁厚度具有較高均勻性, 通常<5 mm, 而且明確觀察到各個壁層的相關結構, 胃壁結構可顯現(xiàn)出較為清晰的五層回聲, 表現(xiàn)為“三強兩低”。胃部黏膜面保持連續(xù)性完整性, 胃壁在蠕動時可保持較高規(guī)律性, 幽門部造影劑并不會出現(xiàn)反流, 而且十二指腸球部的顯現(xiàn)情況比較正常, 為完全充盈狀態(tài), 而且其形態(tài)較為規(guī)則, 為倒三角形。在胃腸超聲造影檢查中, 患者服用胃腸超聲造影助顯劑后, 使得患者胃腸結構顯像得到有效強化, 此方法不會因胃腸內容物而受到干擾, 可使得胃腸病變得到清晰顯現(xiàn), 可使得胃、十二指腸病變情況及病灶大小、形態(tài)、回聲情況得到有效顯現(xiàn), 可獲得較高診斷準確性[8-10]。
綜上所述, 胃十二指腸疾病采用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具有明顯診斷效果, 可使得疾病得到準確診斷, 利于疾病的下一步治療, 使得預后得到顯著改善, 為了獲得更為準確的診斷結果, 可采用超聲造影聯(lián)合胃鏡的檢查方法, 預防臨床漏診。本研究由于外部環(huán)境、樣本例數(shù)等因素的制約, 對于胃腸超聲造影檢查的價值還需進一步研究, 因此下一步增加樣本, 或是聯(lián)合超聲造影與胃鏡檢查進行進一步的確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姚明英. 胃腸超聲造影法診斷胃腸疾病的臨床價值. 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 36(8):126-128.
[2] 周皓, 毛迎亮, 劉映霞. 胃腸超聲造影在胃十二指腸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優(yōu)勢分析. 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 2016, 25(4):720-722.
[3] 龐書科, 王廣鵬, 牛振利. 胃腸超聲造影診斷胃十二指腸疾病的價值研究. 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5, 20(1):39-41.
[4] 楊倩, 王雙珍, 許錦富, 等. 胃腸超聲造影診斷胃十二指腸疾病的價值分析.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20):3962-3963.
[5] 翟真真.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在胃十二指腸疾病中的診斷價值研究. 北方藥學, 2012, 9(1):70-71.
[6] 羅建梅, 達婷, 崔煜, 等. 胃腸超聲造影在胃十二指腸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6, 25(6):681-682.
[7] 李亞玉, 柳鵬翔. 胃腸超聲造影在胃十二指腸疾病診斷中的研究價值.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24):73-74.
[8] 張蕊紅, 梁永康, 杜日昌.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在胃十二指腸疾病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5, 16(3):212-214.
[9] 許春英. 胃腸超聲造影檢查在胃十二指腸疾病中的診斷價值分析. 中外醫(yī)療, 2015, 34(32):194-195.
[10] 范風春, 張梅玉, 馮金全. 口服速溶型助顯劑在胃腸超聲造影檢查胃十二指腸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4, 15(5):346-348.
[收稿日期: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