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中,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先進的學習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其在研究中掌握和消化知識。本文主要針對研究性學習在初三數學教學中的滲透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給予相關教育同仁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三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滲透
在教育改革持續(xù)深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學習受到了教育界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其作為一種先進的學習思想和學習理念,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方式和途徑。研究性學習不僅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學習思想和教學理念,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學習訴求,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具有巨大幫助。對于初三學生而言,其在數學學習中經常面對大量的試題,并且在固化的解題套路下進行重復操作,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滲透研究性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消化知識,還可以促使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的獲取知識與能力,實現(xiàn)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一、 在初三數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困難
研究性學習符合當代初中學生的心理過程和認知方式,其不以考試和分數為目的,更加強調學習過程,將其滲透于初三數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多、更快以及更好地掌握數學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實現(xiàn)理性知識和感性認識充分結合。但是當前,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分數成了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初三學生和教師承受著來自自身、家庭以及社會的壓力,數學復習和教學也都以升學考試作為目標與核心,想要完成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滲透,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同時還需要教育事業(yè)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二、 在初三數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初中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應用性,當前初三數學教學主要為題海戰(zhàn)術和教師傳授為主,忽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引入研究性學習,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將數學學習變?yōu)槟芰Πl(fā)展,培養(yǎng)學生通過猜想、歸納、綜合以及分析等方法解決問題,用邏輯思維代替硬性記憶,對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具有積極幫助。
三、 研究性學習在初三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滲透途徑
(一) 從重復模仿轉變?yōu)樘剿靼l(fā)現(xiàn)
在初三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采用題海戰(zhàn)術,教學以試題講解為主,學生在解題套路的重復模仿下鞏固知識,仿佛重復模仿是學生應用和掌握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缺少有效探索和獨立思考的空間。將研究性學生滲透到初三數學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探索和思考空間,教師要改變自身的角色,成為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以及參與者,為學生親身體驗和主動探究提供幫助。
例如在學習初三數學《統(tǒng)計與概率》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在引入研究性學習模式中,可以將其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情境創(chuàng)設,與學生共同探究普查、抽樣、樣本以及統(tǒng)計等概念,然后讓學生在較為開放的情境下進行資料收集、資料分析以及數據統(tǒng)計等知識;第二,實踐體驗,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概率和統(tǒng)計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以生活為背景自主設計練習題,在獨立探索和思考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第三,討論交流,討論交流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階段,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不同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互動,在交流中可以幫助學生吸取其他同學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的作用。
(二) 從被動單一轉變?yōu)榛娱_放
初三數學主要以復習為主,教師帶領學生歸納總結知識點,但是這種固化模式不僅將數學題肢解為若干知識點,其教學形式也十分單一,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帶來制約和限制。因此,教師在滲透研究性學習中,要積極采取互動而開放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復習時間,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歸納知識、看書復習,實現(xiàn)復習教學從課堂到課外的延伸,學生可以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下自主探索和研究。
例如在復習“測量物體的高度”這一知識點中,教師要結合教學重點,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點歸納和總結,并且自主設計測量活動,對測量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進而掌握相關知識和內容。在小組成員的有效互動下,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對知識進行研究和探索,在探索中鞏固知識。
(三) 將題海分數轉變?yōu)槟芰Ψ椒?/p>
在應試思維的影響下,初三學生和教師都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數學作為中考的重要學科,初三學生都希望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進行復習和學習,進而在考試中拿到理想的分數。但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重視,分數并不等于能力,因此,教師要將題海分數轉變?yōu)槟芰Ψ椒?,在教學中積極滲透研究性學習模式,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帶領學生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qū),實現(xiàn)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均衡發(fā)展。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全面實行的背景下,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改革中。因此,教師需要給予研究性學習模式以高度重視,并且采取有效的途徑和措施將其滲透到初三數學中,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蘇德旭.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神州,2018(14):93.
[2]劉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8(68):86.
[3]劉衛(wèi)希.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8(15):69-70.
[4]阿卜拉·奧斯曼.初中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J].速讀(上旬),2016(9):188-188.
作者簡介:
林亞額,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