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龍崗區(qū)清林徑實驗小學
雍春梅
統(tǒng)編教材相對于北師版和其他版本教材來說,在識字內(nèi)容的編排順序和數(shù)量上,更順應了低段兒童的識字規(guī)律。如何把握教材重點,提高識字教學課堂效率,是語文教師需要探討的重要議題。本文通過對識字課《古對今》教學案例進行梳理,探討識字教學法如何有效運用。
眾所周知,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遵循“多認少寫、提前閱讀”的原則,在安排識字、寫字的順序上體現(xiàn)了知識傳授的科學性與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性。教材里要求會認的生字,均來源于生活中的常用字。多數(shù)要求會寫的字都是字形簡潔或有助于構詞造句表達的字。此外,教材通過識字單元和語文園地第一部分“識字加油站”設計了集中識字環(huán)節(jié),力求通過字理識字、生活中識字、事物歸類識字、查字典識字等方式,引導教師不僅教學生識字,更重要的是教授學生識字的思維和方法。
由此可見,統(tǒng)編低段教材對語文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隨著課改深入,低段識字教學要關注兒童的心理特點、增強兒童的識字興趣、加強兒童識字方法的積累與運用等熱點問題也引起了專家、教師的重視。在這一背景下,本文結合實際,對一年級下冊識字課《古對今》進行了教學法的研究。
《古對今》是一篇朗朗上口的韻文兒歌,節(jié)奏歡快,適合兒童誦讀、提升語感,也是良好的識字文本。課文一共三小節(jié),介紹了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內(nèi)容貼近一年級兒童的經(jīng)歷。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通過不同形式,讓學生充分朗讀,熟悉課文內(nèi)容,同時建立起對于文本的語感。在學生熟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之后,重點進行分類識字教學。
第一類,歸類識字法。如,講解“古”字,出示生活中與“古”有關的物品,包括“古董”“古畫”“古鐘”等,總結“古”是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與“今”相對的意思。根據(jù)示例,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還有哪些與“古”有關的詞語。理解之后,學生緊接著舉手回答“古詩”“古代”“古人”“古建筑”“古裝劇”等等。
第二類,字理識字法。以“李”“香”為例?!袄睢保舷陆Y構,木字旁,和植物有關?!澳?子”可以組成新字“李”;“香”,上下結構,“禾+日”組成香,如“香水”“香蕉”“芳香”“香氣撲鼻”“香噴噴”等。
第三類,對比識字法。以“晨”“暮”為例。從字形來看,兩個字都和“日”有關,表示一天中不同時間的意思?!俺俊钡娜赵谏?,表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即“早晨”;與之相對,“暮”的日在下,表示太陽落下的時候,兩個字代表著兩個不同的時間。
識字教學完成之后,進行鞏固運用。對于要求會寫的字,應當留出10分鐘,練習書寫,掌握書寫要點。對于要求會認的字,應當注意適當練習,例如:本課設計了“加一加,變新字,再組詞”的題目,鞏固了“涼”“細”“李”“語”“香”等生字。
科學的識字教學法不僅有助于養(yǎng)成課堂常規(guī),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識字的興趣和思維。結合低段識字教學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識字情況,筆者總結出以下三步識字教學法:
第一步,熟讀文本。通過拍手讀、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加動作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誦讀,讓學生熟悉課文,增強語感。對于有節(jié)奏的課文,還可以加聲樂節(jié)奏朗讀,讀出歡快的節(jié)奏,感受押韻的聲律。在不同形式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步教學。
第二步,識字教學。根據(jù)課文會認字、會寫字的要求,合理采用“歸類識字法”“聯(lián)想識字法”“對比識字法”“字理識字法”等進行集中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學習識字方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字、理解字的意思。
第三步,鞏固運用。對于要求會認的字,可以根據(jù)該課生字的特點設置鞏固練習。例如“選一選,區(qū)別形近字”“加一加,減一減,變新字,再組詞”“填一填,填入合適的字組成句子”。
總之,低段識字教學不僅要教學生識字,更重要的是教授學生識字的方法和思維。此外,在識字教學中應遵循記憶規(guī)律,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復習和自測,讓學生鞏固知識,學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