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可否認,我國近年來凸顯的食品安全問題突出,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上也主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為核心,以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輔,尚未形成全面的法制保障體系,導致消費者的求償請求權難得道有效救濟。為此,文章從尊重人權的角度,擬確立以“食品安全權”為中心的法制系統(tǒng),實現充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初衷。
關鍵詞:市場亂象;法律規(guī)制;食品安全權
一、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針對食品安全缺乏專門的食品安全權的規(guī)定。雖然我國針對食品安全方面的違法犯罪問題已經進行過嚴厲打擊,但是切實的專項整治尚未形成,我國在實質層面上仍未出現真正合理有效的法律。雖然說,2015年全新頒布的《食品安全法》意味著我國消費者食品安全權保護全新時代的來臨,但僅憑此不可充分函射我國食品安全的所有領域。也就意味著,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fā)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漸提高,食品安全問題也呈現多樣化的態(tài)勢,人們對食品的高標準也在某種程度上倒逼著“食品安全權”在立法層面上的存在。
“食品安全權”概念本身尚未明確。應當肯定,“食品安全權”這一概念的實質層面早已建立,它作為一般性的安全保護發(fā)揮的社會效用在其他法律法規(guī)中已經可見一斑。由此,筆者主張的“食品安全權”這一概念在最終保護的利益客體上與前述法律法規(guī)存在明顯的一致性,把該概念具體明晰確有現實性必要性與合理性。
《食品安全法》的修訂不足以改變消費者被動的弱勢地位,在食品安全領域仍不擁有保障性權利??v觀新法,我們發(fā)現在食品召回的確立、食品安全風險的監(jiān)測與評估等方面雖然完成了重大突破,但不可否認,食品安全領域的立法缺陷仍未得到根本彌補,由此諸多食品安全事故頻仍。
二、確立食品安全權的價值與效用
第一,盡早確立“食品安全權”合契時代之需。
根據有關學者分析,頻發(fā)的食品安全問題可歸納為如下幾個原因:環(huán)境污染、農藥的錯誤濫用、生產者惡意造假。筆者認為,鑒于食品生產者為謀取更高經濟利益而壓低生產成本等亂象,如肆意使用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生產原料來加工食品,將“食品安全權”納入立法業(yè)已迫在眉睫安全優(yōu)質的。
第二,有利于公民生命安全的保障。
作為平衡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石,安全優(yōu)質的食品可以保障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轉。但不可否認,部分生產者及銷售者非法向市場提供不合格食品,對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毀滅性損害。例如,因存有安全隱患的的食品招致的各類慢性病,著實關系至消費者的生命法益。雖然說,我國現行法律制度賦予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相當程度在食品安全事件發(fā)生后,賦予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相當程度的懲罰性措施,但當我們從消費者的視角出發(fā),會發(fā)現其在依法維護自己根本利益之時,并無充分法律依據讓其實現權利救濟,更不用說及時獲取有效的監(jiān)督路徑了。
第三,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通常意義上,當生產者通過正規(guī)渠道在食品經營中購置生產原料與生產設備,加之對生產流程進行嚴格把控,在人員的雇傭上也嚴格選任具有合法資質的,生產成本及銷售價格會隨之提高。也只有在此種合乎價值規(guī)律的前提下,市場經濟的持續(xù)健康運轉才有其存在的合理基礎。但仍有某些非法生產商,為謀取私利生產大量不合乎質量標準的食品,嚴重威脅到市場經濟秩序的健康發(fā)展。所以,在法律上對食品安全權進行清晰界定進而形成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權利,進而利用食品生產與銷售市場的自發(fā)性與滯后性弊端,一方面可讓消費者得到法律手段的有效救濟與全面保障,減少低劣食品的流通數量與次數,實現市場經濟的蓬勃發(fā)展。
第四,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人權保障的基石便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筆者主張的“食品安全權”,也正是在社會范圍內合契人權保障主旨下的安全恐慌的應對舉措,旨在根本上進一步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鑒于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對美奶奶的食品安全中毒人數的統(tǒng)計尚不全面,真實的食品安全中毒人員一定多余余上報的人數。應當說,“食品安全權”這一概念的提出,為消費者提供了較為明晰的權利救濟手段,而且在受害人群范圍上也可達到合理限縮的效用,對于進一步推進和實現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三、整治食安市場亂象的法律建議
鑒于中國尚未在立法層面確立“食品安全權”,筆者通過日本及美國關于此概念的表述與現實應用??偨Y如下:
《食品安全法》是日本關于食品安全最全面、最權威的法典,其中對于生產標準、運行細則都進行了系統(tǒng)規(guī)定,且范圍不僅涵括產自國內的產品,國外引進的也包括在內。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也特別賦予了消費者組織機構的自發(fā)救濟權。而且,截至目前,已有超過一百家備案的監(jiān)測機構實現了食品、農產品的加工、制造及銷售流通環(huán)節(jié)提供全方面的優(yōu)質服務,以有效規(guī)避食品安全事件的產生。
作為重要的發(fā)達國家之一,美國擁有相對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系統(tǒng),且其較高的操作性也顯而易見。應當說,“三合一”的法律制度(食品監(jiān)測制度、食品召回制度、懲罰性賠償制度)實現了完美融合,對于美國食品安全予以了充分保護。不僅如此,美國隨后制定的《蛋制品檢查法》、《產品質量保護法》等法律,也是與時俱進的合理產物。此外,美國也擁有由政府付費、專門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的機構,并分為州、縣等多層級。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針對消費者的保護大部分的標的額都較小,彰顯出程序簡明、費用與門檻低的特點,更有利于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綜上,日本和美國關于食品安全權保護可給予我們以下借鑒:
1.漸進式完善立法制度。
首先,在食品安全相關法的實施過程中,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突出強調預防機制的關鍵價值。其次,合理擴大食品安全權的保護渠道,相應提高危害食品安全行為的懲戒強度。再次,在提高懲戒強度之時,不忘嚴格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最后,在立法層面明確確立諸如消費者協(xié)會等自治性群體的合理授權,并在適度范圍內實現救濟渠道的多元化。
2.力推司法制度的兜底性保障機能。
根據前述,美國針對標的額小、實質地位不平等的“瑣碎”糾紛,正式確立了小額訴訟制度。隨后,從20世紀初到約70年代,盡管該項制度褒貶不一,之后經專門法院的特別規(guī)定,其配套的法律程序也逐步完善。值得肯定的是,近半世紀的司法實踐讓這一制度本身獲得普遍認可,也在實質層面上保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所以,筆者認為,我國現行可執(zhí)行的司法保障制度應當漸進性減少代表人訴訟的參與率,實現加大小額訴訟與組織訴訟的積極效用。
3.進一步完善食品援助的特定規(guī)制。
不可否認,消費者本身作為食品安全糾紛的弱勢群體,因自身人財物方面的限制,在尋求糾紛解決過程中難以承擔高額費用,故發(fā)生求償無果或超過時效被迫放棄權利主張的后果。在此,筆者認為,前述情形下,受害人有權通過青丘國幫助進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保護自己的食品安全權。當然也要注意到,結合食品安全治理的思路,食品安全應當被作為一種客觀存在予以考量,事先設計好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特別是構建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綜上,筆者建議,應在我國目前的法律援助制度上,再確立受害人權利救濟的特別制度,進而有效規(guī)避維權成本等因素對食品責任人的放縱。
參考文獻
[1] 于海純.我國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的法律構造研究[J].中國法學,2015(03) .
[2] 張志勛.系統(tǒng)論視角下的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研究[J].法學論壇, 2015(01).
[3] 韓永紅.美國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新發(fā)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以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法》為視角[J]. 法學評論,2014(03).
[4] 楊立新.我國消費者保護懲罰性賠償的新發(fā)展[J]. 法學家,2014(02) .
[5] 尹露.論公民食品安全權的法律保障[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02) .
[6] 戚建剛.食品安全風險屬性的雙重性及對監(jiān)管法制改革之寓意[J].中外法學,2014(01) .
[7] 高圣平.食品安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立法宗旨與規(guī)則設計[J].法學家, 2013(06) .
[8] 胡穎廉.食品安全治理的中國策[M]. 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閆麗婧(1998.09- ),女,漢族,山東煙臺人,大連大學法學院刑事司法學2017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刑事司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