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國
摘 要:對于傳統(tǒng)的高中計算機教學模式而言,枯燥無趣一直是其主調,這也直接導致高中生對計算機課程興趣不高,計算機教學效果不佳?;邮浇虒W的融入不僅豐富了計算機課堂的教學內容,同時帶動了整體課堂氣氛。本文從高中計算機教學中融入互動式教學的必要性入手,闡述其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 高中計算機教學 計算機技術
科技的發(fā)展帶動社會的進步,計算機已經(jīng)成為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工具之一。在生活與工作中,計算機都體現(xiàn)出巨大的影響力。因此,近些年來教育界對計算機教學的重視日益加深,高中計算機教學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也受到了更大的關注。為了迎合時代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出更高質量的計算機人才,高中計算機教學必須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融入更加現(xiàn)代化的互動式教學理念,從而提高教學效果[1]。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計算機課堂的必要性
1.適應學生群體特征的需要
新一代高中生是在家長的關愛下成長的,習慣了處于家庭的核心,擁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意識。因此在高中計算機課堂中融入互動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話語權,符合學生的需求[2]。
2.適應信息技術時代背景的需要
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滲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也導致高中計算機教學的教材與計算機實際應用有所脫節(jié)。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術無法滿足應用需求。而互動式教學能夠使學生將自己在計算機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與教師探討,從而提高高中計算機教學的實用性[3]。
3.適應國家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對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屬于人才復制法,不利于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而互動式教學,能夠在交流中實現(xiàn)思維的交織,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計算機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1.布置課前作業(yè)以便于課上有效互動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精髓在于“互動”二字,只有保證在教學中師生間能夠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及互動,才能確?;邮浇虒W模式的效果。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往往處于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tài)。而這一現(xiàn)象的產生,不僅僅是因為教師過于占據(jù)主導地位,還因為學生普遍不能進行課前預習,對教學內容缺乏了解,自然在課堂中無法針對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從而使課堂中師生的互動空間大大減小。因此,教師應對學生布置課前作業(yè),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計算機知識擁有初步的了解,從而使互動式教學更加深入。
而布置課前作業(yè)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未必沒有嘗試過進行課前作業(yè)布置,但往往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掌握布置課前作業(yè)的技巧。首先,在進行課前作業(yè)布置時應注意預習方法的多樣性。當教師僅為學生提供單一的預習方案時,學生會選擇預習和不預習。但若教師為學生提供多種預習方案時,學生普遍會跳過選擇預習與不預習這一階段,只會考慮選擇哪種方案進行預習。其次,針對不同學生應選擇不同的預習方式。對于本身具有預習習慣的學生,可以選擇教學講義;對于能夠在教學思路上與教師十分契合的學生可以選擇電子教案;對于逆向思維良好的學生可以選擇微課。
2.設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與想法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將課堂教學的成功歸納為學生不再有問題產生。但實際上,只有學生能夠通過聽講及思考對學習內容產生問題、發(fā)表見解,才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思考的起源是疑問,而疑問能夠帶動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深化與升華。當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后,必然會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思考并形成自身的理解與想法。對于高中計算機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可以在計算機教學中,可以利用互動教學模式進行問題情境的設計,結合高中生的計算機水平及認知特點,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深化。
例如,圖文混排教學中。首先,教師可通過提問與學生進行互動,將學生帶入到課堂主題中。例如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有沒有喜歡的明星?”“是否會收集喜歡的明星的海報?”通過能夠引發(fā)學生共鳴的問題,使學生更加具有親切感與互動感。之后可以進一步帶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通過“同學們想自己制作明星海報嗎?”等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具有更高的參與欲望和積極性。其次,教師在對基本內容進行授課后,可帶領學生模擬海報制作的過程,在過程中不斷提問,通過如“圖形混排的原則是什么?”等問題,在互動中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在完成課堂教學后,可向學生布置“自行為自己喜歡的明星制作一副海報”的課后作業(yè),調動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的積極性。在這節(jié)課中,通過一系列的互動,將學生帶入到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思考,提升教學效果[4]。
3.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
計算機教學并不是一門純理論性學科,相對于理論知識掌握,高中計算機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實踐能力。因此,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利用互動式教學增強計算機課堂的實踐性,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技能的掌握。在高中計算機課堂中,利用互動式教學提高實踐能力的方法,最有效的就是小組合作。
例如,制作幻燈片的教學。在教師對制作幻燈片的方法與知識進行講授后,可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讓每個小組自選主題進行幻燈片制作。面對“制作幻燈片”的任務,小組成員之間在主題確定、風格確定、幻燈片制作的過程中,進行探討與交流,對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與實踐。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綜合能力,還能夠為學生營造愉快的、互動的教學氛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彼此促進中共同成長。
結語
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合理的融入互動式教學,能夠使師生之間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存在感,增強學生與學習的黏性。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的高中計算機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計算機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圓.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15):339-340+344.
[2]趙書妤.試論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計算機課堂中的應用[J].電腦迷,2016(11):214-215.
[3]馬玉成.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216.
[4]朱慶春.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計算機課堂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6(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