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的學習過程并不像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一樣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更注重的是在較少的時間內學生能高效地學習,因此在科學課堂中引入思維導圖對于提升同學們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科學;學習效率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社會各界對現(xiàn)階段小學科學有著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基礎上做出改變。雖然科學是小學眾多學科中的一門較為簡單的學科,但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中,科學甚至成了一門“副課”。想要學習好科學這門課,還是要講究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要想盡可能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為新課堂增添時代的源泉與活力。
二、 思維導圖的內涵
圖形是展示知識最直觀的方法,圖文結合是思維導圖的精髓,思維導圖就是要在課本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上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所畫出的分級分層的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具有發(fā)散性和一體性的特點,利用一個大的知識點引申出其他的知識點,由各個細小的知識點又可以總結概括出主要的知識,這就是思維導圖所體現(xiàn)出的價值。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利用自己的思維模式,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思維導圖與傳統(tǒng)的筆記不同,不是大篇幅的字跡抄寫,而是更加地注重學生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即需要更加精練的語言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概括,又需要發(fā)散的思維將導圖中精練的語言與所學知識聯(lián)系到一起。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都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描繪出來,思維導圖無疑是科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工具。
三、 思維導圖的繪制與運用
1. 先從白紙的中間或者是最左邊開始繪制,繪制主題的要點和關鍵詞等,因為中心和最左邊都可以與各個方向連接,以便于之后與小知識點之間的串聯(lián)。2. 在主題繪制之后,思考二級主題,二級主題應該是與一級主題緊密連接的,是一級主題向下的拓展延伸。3. 在二級主題之后可以連接三級主題,一級一級地向下延伸。4. 在最末級主題之后標明重要的細節(jié)知識點,不一定是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標注,可以是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或者是與其他知識點容易混淆的地方。5. 最后對所繪制的圖進行檢查和整理。
例如在植物的生長變化這一章節(jié)中學習花的結構時就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學習。
四、 思維導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 在筆記中的作用
小學科學本就是一門內容多而雜的學科,也是一門注重理解記憶的學科,如果上課沒有理解透徹光顧著記筆記,那么在課后即使把筆記都背熟了也很難在考試時拿到高分。而且課堂上的筆記很難做全,在課后復習時可能不知道自己當時記錄的是什么。因此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堂的筆記當中,適當?shù)赜浬现仉y點不用將老師所講的內容全部都記上,只要選取重要的和自己不懂的內容加以記錄,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這樣在課后,自己可以根據(jù)思維導圖回憶起老師上課所講的相關內容,課堂上用在做筆記的時間少了,在上課時就能將老師所講的內容理解消化,有助于減少課后的復習時間并且提高學習效率,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學會了學習的方式。
(二) 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
小學階段,老師及學生較為重視的都是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這三門學科的學習,放在學習科學上的時間本就很少,如果學生在科學的學習上效率也不高的話,會在課后占用很多時間而導致學習語數(shù)外三門課程的時間減少,學生總體的學習效率也會降低。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學習,可以將課堂上所做的思維導圖拿起來看,進行聯(lián)想記憶,看哪些知識點是自己所遺漏的或者是還不懂的,以此來進行查漏補缺,以檢查自己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情況。還可以對照書本做出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以便以后的復習可以直接拿著思維導圖復習,不用再對著書本來重復地提取出重難點,思維導圖簡單明了地突出了重難點。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學習小學科學,相比于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具有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的優(yōu)點。
(三) 形成知識網絡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論是哪一個學科知識脈絡體系的構建都非常的重要,科學作為一門在記憶上要求較高的學科更是如此??茖W本就是從一個大的主題之后展開無數(shù)個小的知識點的學科,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各個主題知識之間的連貫性,對零碎的知識點要知道其主體是在哪一個章節(jié)。俗話說“讀書就是一個將書由厚讀薄,再由薄讀厚的過程”,沒有思維體系的構建那么這本書永遠都不可能被讀薄,知識體系的構建就是將一本書由厚讀薄的過程,而思維導圖就很能反映學生知識體系構建的情況,思維導圖能將逐個零散的知識點構成一個完整的網絡使學生對科學的學習有一個立體的把握。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時,由于動物的生命周期多種多樣,因此可以將動物先進性分類,比如青蛙和蝴蝶都是經過變態(tài)發(fā)育的可以分成一類,而雞和羊是不經過變態(tài)發(fā)育的可以歸為另外一類,再由這些動物生命周期的特點總結出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變態(tài)發(fā)育之間的區(qū)別,從而了解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這就是形成一個知識網絡的過程。
五、 結語
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小學科學教學中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運用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思維導圖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對學生思維導圖學習方式的引導,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從而真正領略學習科學的趣味。
參考文獻:
[1]楊蘭娟.思維導圖融入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理念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84-86.
[2]余闐.思維導圖在初中科學課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程芳,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王臺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