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彩霞
【摘要】 目的 觀察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治療中應用藥學服務干預的效果。方法 2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10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基礎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藥學服務干預。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用藥差錯情況、患者滿意度、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血糖水平及血壓達標情況。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用藥差錯情況、患者滿意度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4.0%、94.0%、3.0%,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0%、81.0%、10.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院前兩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壓達標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出院時兩組患者FPG、2 h PG、血壓達標率均優(yōu)于入院前,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觀察組FPG、2 h PG、血壓達標率分別為(6.34±0.74)mmol/L、(8.44±1.38)mmol/L、80.0%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6.88±0.81)mmol/L、(9.18±1.37)mmol/L、40.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治療中, 藥學服務干預可明顯提升治療效果, 顯著減少用藥差錯率與藥物不良反應, 同時提升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藥學服務干預;2型糖尿病;高血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95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 據研究顯示, 我國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約為9000萬, 其中30%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壓, 這類患者極易發(fā)生心血管疾病, 因此給予有效的降壓降糖治療, 同時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1]。為此,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 觀察藥學服務干預的治療效果, 現在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并將具體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100例。其中觀察組中女62例, 男38例;年齡52~74歲, 平均年齡(58.24±7.82)歲。對照組中女61例, 男39例;年齡51~72歲, 平均年齡(57.37±7.8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颊呔栽竻⑴c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且本次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降血糖與降血壓等基礎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藥學服務干預, 具體內容包括:①創(chuàng)建健康檔案: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建立健康檔案, 并科學評估患者的健康需求;②健康宣教:為患者提供有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知識的健康宣教, 具體方法包括為患者發(fā)放相關知識手冊, 對患者實施面對面輔導, 并組織患者參加相關講座等;③個性指導:為患者提供具體化的用藥指導, 具體內容包括引導患者了解藥物用法、分類、注意事項與不良反應等, 同時根據患者年齡、病情與經濟情況等內容, 制定出個性化的藥學監(jiān)控對策, 給出有針對性的用藥建議;④定期電話隨訪:在患者治療過程中, 初級階段應由藥師根據患者用藥情況給予指導、監(jiān)護, 治療后續(xù)階段主要利用電話或上門等方式進行隨訪, 及時跟蹤患者用藥治療情況及是否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2]。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用藥差錯情況、患者滿意度、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血糖水平及血壓達標情況。根據2013《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FPG正常值≤7 mmol/L, 2 h PG正常值<10 mmol/L;血壓達標標準<14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用藥差錯率、患者滿意度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后, 觀察組用藥差錯率、患者滿意度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4.0%、94.0%、3.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0%、81.0%、10.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FPG、2 h PG與血壓達標情況比較 入院前兩組FPG、2 h PG、血壓達標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出院時兩組患者FPG、2 h PG、血壓達標率均優(yōu)于入院前,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觀察組FPG、2 h PG、血壓達標率分別為(6.34±0.74)mmol/L、(8.44±1.38)mmol/L、80.0%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6.88±0.81)mmol/L、(9.18±1.37)mmol/L、40.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 現階段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 其常見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自我監(jiān)測與運動療法等, 其中藥物治療起到關鍵性作用[3-5]。臨床上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治療時, 藥師需要給予合理有效的指導和干預, 從藥物對糖代謝的影響、心腎腦靶器官保護及降壓治療等方面合理選擇藥物[6, 7]。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基礎治療聯合藥學服務干預, 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guī)基礎治療, 治療后, 觀察組用藥差錯率、患者滿意度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4.0%、94.0%、3.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0%、81.0%、10.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患者FPG、2 h PG、血壓達標率均優(yōu)于入院前,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觀察組FPG、2 h PG、血壓達標率分別為(6.34±0.74)mmol/L、(8.44±1.38)mmol/L、80.0%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6.88±0.81)mmol/L、(9.18±1.37)mmol/L、40.0%,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柴林巧等[8]研究結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綜上所述, 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實施藥學服務干預, 可顯著降低其用藥差錯率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提升患者滿意度, 同時血糖與血壓達標情況也更好,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少平, 胡偉東. 藥學服務對住院高血壓患者合理用藥的干預效果分析. 社區(qū)醫(yī)學雜志, 2013, 11(20):85-86.
[2] 談震, 潘曉東, 殷鋼, 等. 交互式用藥指導在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門診患者中的效果及影響. 中國藥師, 2018, 21(11):1996-1999.
[3] 劉洋, 劉鑫, 李亞利, 等. 北京市社區(qū)高血壓長處方患者慢病管理的藥學服務模式評價.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 2018, 16(10):78-80, 89.
[4] 肖萬和, 王志堅. 接受多藥治療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藥學干預的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28):112-114.
[5] 馬婷婷, 劉小慧. 藥學服務和心理干預提高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及治療依從性的作用. 慢性病學雜志, 2018, 19(9):1236-1238.
[6] 邱珊嬌, 任力杰, 黃文靜. 深圳市羅湖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管理模式探討.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8, 8(15):223-226.
[7] 潘鳳珍, 張平, 張金梅. 院內外延伸藥學服務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影響. 中國藥物警戒, 2017, 14(12):764-768.
[8] 柴林巧, 楊曉云, 朱丹萍, 等. 新型社區(qū)藥學服務體系對高血壓和糖尿病干預效果評價. 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27(3):247-248.
[收稿日期: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