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艷
摘 要: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建立錯題集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尤其對小學高年段學生而言,在記憶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類比能力上都尚未成熟,導致經(jīng)常在同一個問題上犯錯。為此,建立錯題集并利用錯題資源進行查漏補缺和強化提高具有毋庸置疑的可行性。錯題作為一種尚待開發(fā)的寶貴資源,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幫助甚大,正確、巧妙地利用錯題資源是每一個教師應教給學生掌握的重要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段數(shù)學;錯題資源;有效應用
隨著對電子技術的開發(fā)應用,錯題集的建立早已不再局限于書面形式,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電子錯題本逐漸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電子錯題本通過將學生在作業(yè)練習和考試中做錯的題目集中于一體,并用打標簽的方式進行智能分類,從而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識盲點,提高學習效率。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建立電子錯題本并學會自主管理,從錯題資源中進行反思并汲取養(yǎng)分,使自己不斷進步。本文以蘇教版六年級“分數(shù)、百分數(shù)實際問題”一課的復習教學為例,詳細剖析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有效應用錯題資源。
一、快速錄入,做好錯題的收集、整理和建檔
現(xiàn)階段的小學生基本上都具備了一定的電腦使用能力,而電子錯題集的錄入本就不復雜,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快速地錄入和編輯,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掃描儀、照相機或手機拍照功能來完成錯題上傳。操作簡單、功能強大的編輯錄入技術既能將線下的錯題以圖像方式進行錄入和編輯,又能為其打上專門的標簽,以實現(xiàn)錯題的收集、整理和建檔。以本課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下將自己在學習這一課時出現(xiàn)在作業(yè)練習和考試測驗中的錯題逐一上傳至網(wǎng)絡電子錯題文檔中,并從中選擇一道自己認為最易出錯、最有代表性、最具討論價值的錯題發(fā)送給教師。教師利用電子錯題文檔方便快捷的功能進行整理查閱和匯總編印,然后在課堂上統(tǒng)一進行分析講解,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教學時間。在這一過程中,重點在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電子錯題的收集、整理和建檔,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在整理過程中加深了對錯題的印象,減少再次犯錯的可能。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養(yǎng)成電子錄入錯題的好習慣。
二、模塊分類,實現(xiàn)錯題的更正、反思和歸類
利用電子錯題文檔的文件夾功能,學生可以在完成錯題更正的基礎上進行錯因的分析和歸類,以便在有需要時能夠及時查找自己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積極的自我反思。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將作業(yè)、習題和試卷中做錯的題目進行歸類,通過類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將錯題進行模塊分類時,既可以遵循知識點歸類的原則,也可以遵循解題方法歸類的原則,還可以遵循思維誤區(qū)歸類的原則,這樣的分類整理方便學生掌握知識盲點,從而使復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高效性。比如,當學生需要復習分數(shù)百分數(shù)相關知識點時,只需要在錯題文檔中找到對應的分類文件夾,通過對該文件夾中錯題的比較分析,從中找出共性和差異,進而彌補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電子錯題文檔強大的分類導航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在知識回顧過程中迅速地完成查漏補缺,也便于教師清晰地判斷自己在教學中的得與失,以便及時進行補償教學。
三、資源共享,發(fā)揮錯題的交流、分享與講述
學生的學習成長需要思想上的交流和啟發(fā),這與教師教學的本質(zhì)相符。但現(xiàn)階段的小學生普遍都缺乏主動交流分享的意愿,彼此之間缺少相互幫助和鼓勵的意識。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就錯題的原因進行真誠的交流。在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反思得更加深入、更加完善,同時也能從他人的錯誤原因中得到一定的啟發(fā),避免自己以后犯他人犯過的錯誤。以本課為例,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下從自己收集的錯題中精心挑選出一道最具代表性的題目發(fā)送給教師,并附上自己的推薦理由。得到的部分反饋如下:
學生1推薦了“60噸減少30%后剩多少噸?比多少千克少25%是70千克?”這道題,理由是前一題用乘法解答,后一題用除法或者方程解答,在本單元中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學生2推薦了“有兩根繩子,從第一根減下它的三分之二,從第二根減下三分之二米,問減下的繩子哪一根長?”這道題,理由是該題目設置得很巧妙,需要確定出哪一個是具體的量,還要統(tǒng)一單位才能進行比較,由于該題中單位“1”的量不確定,因此無法比較。學生3推薦了“小紅上樓梯用了6分鐘,下樓梯用了5分鐘,問小紅上樓梯速度比下樓梯速度慢了百分之幾?”這道題,理由是該題目需要把路程作為單位“1”,將時間轉(zhuǎn)化成速度,很容易在審題上犯錯。
由此可以看出,每個學生的推薦原因都暴露出自己在認知上的問題,學生1關注自身的知識缺陷,學生2傾向于解題技巧,學生3則從審題角度進行反思。像這樣,學生通過對錯題的交流分享和推薦總結,使得錯題資源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補償或思維拓展,為自身知識體系的建立或解題思路的擴充提供助力。所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通過資源共享來最大化錯題集的效用,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自我提升。
電子錯題集對學生的學習成長以及教師的教學都有巨大的幫助,正確使用錯題集可以更好地彌補知識缺陷并打開思維,因此教師應致力于引導學生對錯題資源進行收集歸納和自主管理,從而提高小學高段數(shù)學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國活.小學數(shù)學錯題資源利用策略探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7(7).
[2]靳曉婷.如何在錯題中淘“金”:淺談小學數(shù)學錯題集的建立與利用[J].教育革新,2012(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