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英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美術教育被推到了重要的地位。美術作品的學習包括對人文精神的重要傳承,但是學生對于人文素養(yǎng)的認識遠遠不夠,導致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美術技法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人文素養(yǎng)作為美術教育的一項基本目標,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尊重美術作品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內容,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課程。
關鍵詞:美術教育;人文教育;教學策略
美術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影響。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就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學生進行品質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素養(yǎng),促使學生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在初中美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感知實際生活,主動地去體驗生活,鍛煉學生形成好的性格,讓學生在欣賞美術的過程中平靜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自我的認知能力。
一、美術教育中提升學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美術課程的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美術是對學生進行視覺文化教學的重要載體,美術課程的發(fā)展豐富了學生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美術學科的發(fā)展并不是單一存在的,需要和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聯(lián)系。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美術課程成為歷史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中陶冶人的情操。因此,美術課程的學習需要和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相互結合。初中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階段,對于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也在初級階段,如果教師直接對學生講解什么是人文價值觀念,學生會比較難理解,教師需要在美術課程上對學生進行直觀的表達,通過圖片的方式讓學生來領會人文價值觀念的傳承。例如:在給學生講解《最后的晚餐》這幅美術作品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作品中所表達的內涵,然后通過《最后的晚餐》來為學生引進一些經典的故事,引入西方的人文素養(yǎng)文化,在提升學生繪畫能力的基礎上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達到教師教學的目的。
在應試教育體系的影響之下,學生對于美術這類輔助性的學科不夠重視,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和教師一致認為美術課程就是教會學生畫畫,如果孩子在長大之后不是朝著美術專業(yè)的方向發(fā)展就沒有必要學習美術課程,學生學習這一類課程完全就是在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學習一些文化課程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其實,教師忽視了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有內在的聯(lián)系,任何課程之間都是互相融會貫通的,美術課程的學習能夠對學生進行文學方面的教育,以及提升學生對于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在美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有耐心和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因此,在美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要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心態(tài)和人文素養(yǎng)。當學生在美術學習產生困難的時候,首先學生要做到的是不能夠急躁,平靜自己的心態(tài),仔細地進行觀察和思考,這和學生進行文化課程的學習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二、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策略
(一)教學目標突出人文教學
教師對學生進行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只是簡單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美術課程的學習除了需要學生在課堂上跟隨教師的腳步主動學習之外,也離不開學生先天的美術學習能力、視覺的觀察能力、對于周圍事物美的敏感程度等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盡可能的在對學生進行美術專業(y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同時,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需要充分地挖掘美術課程中關于人文素養(yǎng)教學的相關內容,在給學生講解完學生需要了解的美術知識之后,拓展學生專業(yè)的美術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輕松地學習美術課程,同時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卡通形象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幽默、夸張的手法來為學生講解卡通形象的設計,然后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講解來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來提高設計能力。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能夠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勇氣。另外,教師在學生進行設計的時候可以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指導,間接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
(二)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初中學生在學習美術課程的時候要有豐富的形象思維,在發(fā)散和想象的過程中對美術知識進行把握,而人文素養(yǎng)的學習也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因此,在美術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思維也是文化課程的必然要求。教師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入手對學生進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學生對于美術課上教師所講述的景物也能夠恰當地進行理解,激發(fā)學生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己暢想和體會美好的事物,通過學生的歡聲笑語來展現(xiàn)出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這也是人文素質教養(yǎng)中最好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扮靚生活的花卉紋樣”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如果想讓學生了解花卉紋樣,就需要采用形象的語言和思維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采用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學生對于花卉紋樣的理解,也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來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潛能。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見過哪些漂亮的花卉,學生通過回憶外加拓展自己的思維把自己認為的美麗花卉設計成紋樣。
(三)深入挖掘教材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包含很多的方面。但是,如果要想讓學生在每個方面都能夠涉及到也不太可能,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時候要有所側重。教師可以在每一節(jié)美術課程開始之前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來欣賞名家的作品,讓學生對一件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學生也可以在鑒賞的過程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理解美術作品,在多元文化信息的引導之下去滲透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使學生的審美情操受到熏陶。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深入地挖掘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湘教版美術八年級上冊“筆墨千秋”這一課的時候,可以首先讓學生了解中國國畫的發(fā)展,通過對學生進行國畫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學習“視覺中的紅屋頂”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美術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發(fā)展的特點,包含著文化發(fā)展的烙印,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美術欣賞和人文素養(yǎng)。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在學習美術課程的過程中理解人文素養(yǎng)。
(四)教學活動突出學生主體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對學生灌輸學習的內容,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課,教師掌握課堂的全局,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組織等都是以教師自身的思維習慣為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之前可以首先了解教材的內容和知識框架結構,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理解美術知識,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美術知識。教師在課堂上主動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繪畫的時候能夠有自己獨特的畫風。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小產品,巧創(chuàng)意”這一節(jié)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從椅子的設計入手,在給學生講新課部分之前讓班級舉辦一場小小的椅子展,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提供自己在市場上或網絡上相對比較中意的椅子圖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思維之間互相碰撞激發(fā)自己創(chuàng)新學習的靈感,然后,自己制作出獨具特色的椅子模型。在練習展示過程中通過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椅子模型,學生之間會進行互相的對比學習,發(fā)現(xiàn)自己椅子模型的不足,更好地制作自己的椅子模型,了解椅子的整體結構,讓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能力。
(五)教學評價注重人文素養(yǎng)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雖然能夠檢查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并不能夠完整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狀況。學校在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的時候,不能夠簡單地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層面的評價,重點應該放在讓學生能夠通過美術作品的學習來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且培養(yǎng)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完書本上的美術知識之后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因此,美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多加關注,在學生進步的時候對其進行鼓勵,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美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
例如:在美術課程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闡述對于“感情”這一體系的表達,這個時候有的學生會更加注重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有些學生會聯(lián)想到和同學之間的感情,還有的學生會描繪大自然的美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于不同事物的描繪來進行評價,對學生的情感進行鼓勵,展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結語
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長期的積累和沉淀,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的學習為基礎的教學方式,深入地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含義,讓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產生興趣。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潛能,為今后更好地學習美術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洪成.初中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8,(09):14.
[2]侯倍楷.淺談初中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8,(04):153.
[3]呂品品.初中美術課程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04):157.
[4]杜立成.淺談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中華少年,2018,(05):95.
作者單位:
象山縣爵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