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瓊
【摘 要】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青年學科館員的學科服務工作中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工作任務繁重,不僅要做好學術方面的基本服務,提高學術研究能力;還要對時下的熱點有著很強的敏銳力,做好圖書館的宣傳工作。本文就青年學科館員的職業(yè)現(xiàn)狀,解析時下面臨的職業(yè)困境,來探討解決職業(yè)困境的方式。
【關鍵詞】新媒體環(huán)境;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職業(yè)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G252;G25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0-0185-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82
【Abstract】In the environment of new media,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librarian subjects` service work have faced many challenges, the?heavy workload, not only to ensure the work of academic aspects of the basic services in the right wa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cademic research; But also have the very strong sensitivity to the current hot spot, completes the library propaganda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areer of young academic librarians, the current career difficulties, and discusses the ways to solve them
【Key words】The environment of new media;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librarian; Career development
學科館員區(qū)別于圖書資料管理員,一般具有一定的學術專業(yè)背景,在上崗后,經過系統(tǒng)的圖書情報知識的培訓后,能為對口學科提供高層次的學術服務。學科館員為圖書館和對口學院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橋梁,了解對口學院的用戶的學術信息的需求,為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知識的收集??梢哉f,近年來高校圖書館招聘的圖書館員,涵蓋了各門學科,除了圖書情報學專業(yè)以外,有化學、物理、歷史、計算機等相關專業(yè)的人才,并對圖書館員的學歷要求至少為碩士生。這些館員,本身具備著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能夠更好地向對口學院提供基礎性的學科知識信息服務。而且,隨著大批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圖書館建設的隊伍中,高校圖書館的館員年齡結構逐漸變得年輕化,對新媒體的運用更加得心應手,為圖書館的建設注入很多年輕力量。
1 高校圖書館青年學科館員的引進和發(fā)展
如今,高校圖書館引進的人才,均是在各行各業(yè)有著一定學術水平的高學歷的人。在新媒體充斥的環(huán)境下,新引進的圖書館學科館員,大多數(shù)為新時代的年輕大學生,對新時代的媒體信息變化有著更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彈性。所謂的新媒體,即包含了所有數(shù)字化形式的媒體,它的本質在于人人都可以既是生產者,又是傳播者。比如知乎、貼吧、果殼網、微信、微博、頭條號、百度新聞等,在某一主題下,人們都可以無門檻地進行評論和點贊,隨意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這就是新媒體。新媒體在閱讀方面,包括電子閱讀、網絡在線閱讀、數(shù)字化圖書館、手機閱讀等所有的讀者可以自主地參與互動的平臺。在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活動中,新媒體服務有微信、微博、手機門戶網站、APP客戶端、短信等。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都會使用的閱讀平臺,相應地,圖書館年輕師資力量的引進,給圖書館內的工作模式帶來很大的變革,在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工作中,由于這些新來的館員和在校大學生的年齡相仿,在溝通中更能感知到他們的需求,在宣傳以及實時操作活動中,會更多地考慮到學生的關注點,對時下的網絡熱點有著強烈的敏感度,有很多的活力想方設法地讓活動變得更加吸睛、亮眼。在學術方面服務上,學科館員需要更新對口學院的學科平臺信息,學科平臺包括該學科的學術會議信息、學術文章以及學術熱點,學科館員要每隔一段時間按時更新。除此以外,學科館員還要做好參考咨詢、代查代檢服務,也會和對口學院的教師溝通,向學生普及圖書館新購的數(shù)據(jù)庫,以及滿足該學院教師的網上搜尋學術資料需求。
由上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圖書館的青年學科館員在工作中僅處于基礎服務階段,這也和學科館員的資歷年輕有關,在學術的高層次服務上,還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在學術研究能力上,需要不斷地去學習,經得起時間的積累沉淀。在《學科館員學術研究服務與職業(yè)空間的拓展》[1]一文中,提到了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醫(yī)學部圖書館制定的學科館員服務級別,并將其與國內圖書館的制定的學科館員的級別進行了比較,經過對比,國內學科館員仍處于基礎服務階段,在學術研究建設上與美國圖書館有著很大的差距,很多學科館員在學術研究上,更多是為了完成學校的硬性指標,以期職稱評審過關。在學術監(jiān)督和指導能力上,還很欠缺,并不能很好地為讀者用戶提供更為專業(yè)化的深層次上的學術需求,比如學生的論文發(fā)表的相關指導、和對口學院教授的學術方面的溝通、參與到對口學院老師所組織的學術項目或者申請對應學科的相關項目、對學術進行監(jiān)督等。這種學術層次上的差距,導致國內的青年館員在職業(yè)發(fā)展上無法合理地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不少人在從業(yè)幾年后只是為了職稱而職稱,或寫論文、或拿項目,并沒有真正做到“讀者第一”這一工作宗旨。在滿足職稱評審后,很少人會有激情再次投身于圖書館建設隊伍中。
2 高校圖書館青年學科館員的職業(yè)困境
很多青年學科館員,由剛進入崗位的興致勃勃的狀態(tài),逐漸進入到職業(yè)倦怠的情況,除了完成學校的硬性任務指標之外,其余都缺乏積極性。除了和學科館員自身的職業(yè)心態(tài)有關,也和圖書館在學校的定位相關。很大一部分人,把評到副高職稱作為終極目標,對圖書館建設其它的建樹上并沒有什么想法,嚴重阻礙了高校圖書館的在學術型和技術型方面的發(fā)展。為此,筆者分別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來探討造成這樣的職業(yè)困境的內外因素。
2.1 主觀原因
2.1.1 缺乏緊迫感,沒有職業(yè)規(guī)劃意識
青年館員在剛進入崗位時,事實上東做做、西做做,毫無目標性,達到館里給的任務就好?,嵤伦龆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起初的熱情也會被磨得消耗殆盡,很多館員甚至對學術研究上精益求精也是興致缺缺,沒有根據(jù)自己所在的圖書館崗位,圖書館的發(fā)展方向,做好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但是,工作環(huán)境不能成為自己放棄職業(yè)規(guī)劃的理由,如果不糾正自身的工作心態(tài),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和過去的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員無益,與真正的高層次的學科服務有著很大的差距。
2.1.2 做事太雜,分不清工作細項主次
由于對工作流程的不熟悉,不少青年學科館員分不清工作主次。要做好“讀者第一、服務至上”這一工作宗旨。有要事在身時,忽略讀者訴求,體現(xiàn)了對工作的不負責態(tài)度。作為圖書館員,無論工作還是學習,以學習圖書館知識和技能為主,其余時光給自己充充電。由于很多學科館員非圖書情報學專業(yè),對這方面專業(yè)知識的陌生感,導致他們興致缺缺。尤其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海量信息充斥著周遭環(huán)境,不少青年館員在篩選信息的能力上十分欠缺。近年來,在全民閱讀理念的倡導下,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的科研信息文獻的集中地,承擔著教育職能和社會職能,大力推行閱讀推廣工作,以期帶動全校師生發(fā)自內心熱愛讀書、熱愛學術。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閱讀方式已經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tǒng)的紙質書籍到網絡線上閱讀、手機移動設備終端閱讀、kindle閱讀、平板電腦閱讀等,使用的閱讀媒介呈現(xiàn)多元化。據(jù)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fā)布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的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73.0%,較2016年上升了4.8個百分點。高校圖書館購買的數(shù)據(jù)庫,如中國知網、萬方、超星圖書等電子化的閱讀,也給全校師生學術研究上提供大量的文獻資料。其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推廣,可以讓讀者及時掌握到所需的文獻信息。由于青年學科館員對新媒體的運用,有著很好地適應力,必然在閱讀推廣服務活動花費很大精力。但是這些活動衍生出相關的雜事,在年終總結時,不少青年館員無法從中找到認同感和歸宿感。
2.1.3 過于理想,無法認知周遭的環(huán)境
一般來說,圖書館的青年館員在剛進入工作崗位時,總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理想很美好,現(xiàn)實很骨感。這也和他們的學習經歷、學歷高有關。進入崗位之前,以為自己能盡情地發(fā)揮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大展鴻鵠。進入崗位后,圖書館作為服務機構,細枝末節(jié)的事很多,比如新書上架、代查代檢、參考咨詢、文獻互助等。除了基礎服務以外,也有行政上文件處理。這些都是每一位館員都能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熟悉操作的流程。理想和現(xiàn)實差距很大,很多青年學科館員在日常工作逐漸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情況,其工作上的熱情和積極性受到一定的壓抑,無法完成從學校學習到社會工作能力培養(yǎng)的角色轉換。學校學習主看智商和學習能力,社會工作看情商和溝通能力,有些人屬于愣頭青一類,無法適應新的工作環(huán)境,根據(jù)工作環(huán)境進行再學習,或者不愿為自己不滿的現(xiàn)狀做出一點改變,好高騖遠,導致其職業(yè)生涯心理變得十分狹隘。
2.2 客觀原因
2.2.1 體制制度的阻礙
部分高校圖書館對學科館員沒有準確的人力資源評價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對每個不同的新來館員的職業(yè)走向沒有個清晰明確的定位。學科館員在崗位上并不能很好發(fā)揮自身的才能,很多地方出現(xiàn)人才資源浪費的情況。青年館員不能有個很好的職業(yè)規(guī)劃也和館里的引導缺失有關。沒有一個剛走進崗位工作的青年館員,就對自己有著清晰明確的職業(yè)走向,除非領導層的積極干預與培養(yǎng)。
2.2.2 薪酬回報不平等
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基本采用坐班制,機關單位也有坐班制,但他們有坐班費,而圖書館沒有。在績效機制上,同樣從事學術研究的,具備一定學術研究能力的,在申請項目上,沒有教師崗的機會多,機會微乎可微。圖書館日常工作十分繁瑣,機械化,青年館員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得不到發(fā)揮。就拿筆者在特藏室工作來說,除了日常檢查恒溫恒濕機、新書上架、代查代檢、新聞稿撰寫等細項,年終總結上,看著自己的工作內容,找不到個人的成就感。時間和薪酬比例不平等,青年館員擔負的工作任務相對來說更多,尤其有讀書節(jié)系列活動,各種細枝末節(jié)的事,得不到一定的肯定和相應的薪酬待遇。一同進來的進入教師崗的同事,入職以來就有著很大的薪資差距,心里落差之大。并且,干再多工作,薪酬仍是不變的數(shù)目,長期以往,導致青年館員沒有更多動力去花費很多精力投入到圖書館建設中。
2.2.3 人才流動的限制
不能很好地認識到年輕館員的自身的特點和才能,無法大膽啟用人才。其實不少學科館員,自身具備很強的學術能力,如果能夠好好利用,應用于教學崗里,能讓他們找到歸屬感。館員長期在一個地方工作,必然會失去挑戰(zhàn)性,工作上也會逐漸變得敷衍起來。
3 如何解決青年學科館員的職業(yè)困境
3.1 建立相應的體系和管理模式
建立合理的績效政策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在和其他學院的合作中,積極采取人才流動機制,讓圖書館學科館員走出去,將自身的學術服務能力發(fā)揮到最大化。領導層要給予一定獎勵機制,不能按資論輩,多勞多得,對于青年館員的杰出工作者,要給予公開表揚以及肯定,使其的自我價值感得到提升。對青年館員的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給予理解與支持,大膽放開地讓他們去做,盡情去發(fā)揮。
3.2 有針對性去制定用人政策
最近,高校圖書館招聘進來的學科服務館員來自于各專業(yè),經過一定時間的圖書情報學知識學習培訓后,回到各自的崗位之上。由于專業(yè)的不同,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也不一樣。領導層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觀察每位青年館員的特點和長處,全面掌握到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興趣、愛好等,把這才能發(fā)揮到最大化。
3.3 鼓勵去參加相應的培訓學習
圖書館界每年的舉行的培訓機會很多,要多鼓勵學科館員根據(jù)自己的崗位情況去參加相應的進修或職業(yè)培訓。對于新來的館員,做好入職培訓工作,讓他們能夠更快地適應圖書館崗位,融入到崗位角色中來。
【參考文獻】
[1]惠涓澈,劉國俊.高校非圖書館學專業(yè)年輕館員職業(yè)發(fā)展探討[J].圖書館界,2012(05):69-71.
[2]倪勝霞,李杰.學科館員學術研究服務與職業(yè)空間的拓展[J].圖書館學研究.2010(12):90-93.
[3]潘宇光,程克敏,李紅艷.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研究[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8(05):17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