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彤
摘 要:古詩作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將情境教學法與古詩教學相結(jié)合,能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以《江雪》一詩的教學為例,談一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古詩教學;情境教學法;實踐應用
古詩含蓄優(yōu)美,意境深遠,教師在教學古詩時,如能根據(jù)詩文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就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充分展現(xiàn)古詩的魅力。筆者在《江雪》教學中,是這樣應用“情境教學法”的。
一、創(chuàng)詩境,初感知
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我緊緊地抓住詩題的“雪”字,把學生帶入一個寒冷、孤寂的世界。我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娓娓道來:
師:“同學們,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描寫冬天的佳作,讓我們回憶學過的古詩中哪些是和冬天有關的?”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記憶的閘門緩緩拉開。學生瞬間走進了一個北風呼嘯、寒風凜冽的世界。我順勢問學生:
師:“冬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生:“寒冷?!?/p>
生:“孤單?!?/p>
生:“害怕、無助……”
接著,我出示了課文的插圖,讓學生觀察圖畫,并說說看到了什么。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這份朦朧的“感知”,為學生真正地走進意境定下了基調(diào)。
二、聞詩聲,明詩意
在《江雪》的教學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誦讀時間,而且每一次誦讀都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誦讀要求的。
首先,讀準字音。在第一次朗讀時,我讓學生參照拼音來讀,這樣做不僅落實了識字的教學目標,而且加深了學生對生字和難讀字的印象。第二次讀,去掉了拼音。這首詩中,“蓑笠”是生僻字,所以我讓學生通過參考書的注釋,了解到“蓑笠”是用草或麻編織成的斗篷以及帽子,再出示圖片,加深學生的直觀感受。
其次,讀出韻律。根據(jù)古詩韻律的規(guī)律,我將《江雪》的節(jié)奏進行了劃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通過劃分節(jié)奏,學生的語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配著舒緩低沉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再次朗讀,很多學生都沉浸在壓抑的情緒中,一個備受排擠而不得志的詩人形象走進了學生的視野中。
三、悟詩情,品意境
在《江雪》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一)體會環(huán)境的寒冷寂靜
伴隨著清冷低沉的音樂,我?guī)е鴮W生一起感受詩句中表現(xiàn)出的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
師:“這首詩的題目是《江雪》,讀了全詩,你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到雪?”
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些語句說明當時在下雪?!?/p>
生:“我從‘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中也可以看出當時是雪天。
師:“同學們,這樣的環(huán)境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呢?”
生:“我體會到了寒冷。大雪紛飛,一定非常冷?!?/p>
生:“當時的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音也沒有啊?!?/p>
師:“你們是從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絕和滅。”
找“雪”、品“雪”的過程,實則是帶領學生一步步解詩意、入詩境的過程,一個“雪”字揭示了本詩的環(huán)境基調(diào),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通過刪去“絕、滅”兩字和加上“絕、滅”兩字的詩境對比,帶動了對全詩的品讀,避免了逐字逐句講解的生硬與繁瑣。
(二)體會詩人的孤獨寂寞
我再次出示了課文的插圖,指導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再去看看這位漁翁,你能體會出這位漁翁此時的心情嗎?”
生:“他太孤獨了,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p>
生:“他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開心的事,否則不會在這種天氣還去釣魚的?!?/p>
生:“我想他可能是被人欺負了吧?沒有人理解他的痛苦?!?/p>
此時,漁翁孤舟獨釣的形象已經(jīng)深深地扎在學生的腦海中。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渲染情緒。
師:“同學們,其實這是一首藏頭詩,現(xiàn)在我們讀一讀每一句詩開始的第一個字?!?/p>
生:“千、萬、孤、獨?!?/p>
師:“體會一下,這是一般的孤獨嗎?這是非常非常的孤獨啊!”
在學生進入詩歌的情景后,抓住關鍵詞語,聚焦在詩中的“孤”和“獨”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學生的言語表現(xiàn)異彩紛呈,最后達成對詞的理解,對意境的把握。
(三)體會漁翁精神的不屈
詩中作者一腔的憤懣苦悶,郁結(jié)在胸,以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動來發(fā)泄他對朝政的不滿,來表露他憤世嫉俗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獨、高傲的感情。這種感情學生不容易體會,教學時,通過讓學生對漁翁的行為進行質(zhì)疑,引出學生對詩所表達的深刻含義的思考,再進行引讀,層層遞進,深入體會。
師:“雪還在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漁翁都快成為一個雪人了,但他還是不肯離去。從他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品質(zhì)?”
生:“堅強?!?/p>
生:“不服輸、不想輕易低頭。”
我因勢利導,出示了柳宗元的生平。學生知道了《江雪》創(chuàng)作的背景,這個超脫世俗的老漁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時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參考文獻:
[1]周芳利.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14(10).
[2]邵清石.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美育探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3]劉禎.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2010.
[4]王永新.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