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娟
[摘 要] 小學是孩子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由于缺乏父母的監(jiān)督與引導,很多留守兒童存在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教師在幫助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時候,不能一味地以提高他們的數學考試成績?yōu)槟康?,而要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不要一味地強迫他們學習,以免他們對數學產生排斥心理;要給他們思考的空間,不能“滿堂灌”;家庭作業(yè)的布置也要適量,關鍵要激發(fā)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學習,遇到困難主動去解決。
[關鍵詞] 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
一、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
小學是孩子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由于缺乏父母的監(jiān)督與引導,很多留守兒童存在很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在數學學習習慣方面,小學留守兒童存在諸多問題。
(一)學習數學的動力不足
留守兒童在數學學習方面有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就是學習動力不足,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濃,在課堂上的表現也不積極,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對學習數學知識的渴望程度不高,對數學作業(yè)敷衍了事,對遇到的問題不愿意動腦思考而輕易放棄。數學有抽象性強的特點,如果留守兒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態(tài)度散漫、不求進取,長期下去數學能力、數學思維以及數學成績都得不到提升,他們對學好數學的信心會越來越差。
(二)缺乏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包括課堂上認真聽講,還包括充分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在課前預習時要標注出不懂的地方,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就會有針對性地聽講;上課時要認真聽講,要做好關于重點和難點的筆記;課后復習包括練習和總結。而在留守兒童中,很多人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上課的時候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不懂的地方越積越多,以至于課后作業(yè)很多不會做,胡亂拼湊,導致數學能力和成績無法提升。
(三)作業(yè)不認真完成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大都由爺爺奶奶或外祖父母照顧,容易導致孩子較為任性,不容易管教,自制力不強。對于數學作業(yè),一些留守兒童不認真完成,甚至抄襲別人的作業(yè)。久而久之,這種壞習慣就會養(yǎng)成,不利于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培養(yǎng)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習慣的原則
(一)以人為本
教師在幫助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時候,不能一味地以提高他們的數學考試成績?yōu)槟康模幸匀藶楸镜脑瓌t,一方面要留意觀察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不要一味地強迫他們學習,以免他們對數學產生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上課時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滿堂灌”,家庭作業(yè)的布置也要適量,關鍵要有針對性。
(二)因材施教
留守兒童在數學學習方面的能力也有差別,比如有些比較擅長算數,但邏輯推理能力不強;有些邏輯推理能力很強,但比較粗心,在計算方面很馬虎。所以教師在引導留守兒童學習數學的時候要注重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進行指導,使他們的數學能力得到提升。
三、培養(yǎng)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習慣的策略
(一)活躍課堂氛圍
數學是比較縝密、抽象性強的學科,因此課堂容易變得枯燥無味。如果數學課枯燥乏味,有的留守兒童可能無法繼續(xù)集中注意力聽講。所以,教師應該適當調節(jié)一下課堂氛圍或者改變一下授課方式,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一方面,在教學模式上,要善于借助多種教學媒介進行授課,不要一味照本宣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借助多媒體,利用聲音、圖像、動畫吸引留守兒童的注意。比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是教學生們分辨東南西北,并且能夠在地圖上找到路線。上該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操場進行方向的識別,引導留守兒童說出各個方位有什么建筑物,或者提問建筑物之間的方位關系;回到教室后,可以借助多媒體放映幻燈片,借助一些圖像教會學生們辨別路線;在做練習的時候,可以鼓勵留守兒童到講臺上展示。
另一方面,鼓勵留守兒童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比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時,可以將班上的學生按三人或五人編成一組,每組發(fā)兩套七巧板,教師給出圖形要求,讓小組討論完成。
(二)培養(yǎng)“三步走”的習慣
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留守兒童,更應該培養(yǎng)其 “三步走”的學習習慣。
第一步是課前預習。教師應引導留守兒童進行預習,讓他們通過預習,知道自己難理解的地方在哪里并標注出來,上課的時候就會做到有目的地聽課,以解決疑惑。比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時分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借助自家的鐘表提前學習,等到上課的時候理解起來就很容易。
第二步是課堂聽課。良好的聽課習慣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關鍵。針對缺乏父母輔導的留守兒童,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督促留守兒童盡量在課堂時間內掌握知識,解決疑難問題;要提醒留守兒童做筆記,標注重點難點。有些留守兒童自覺性比較差,有些可能意識不到哪些是難點和重點,這時候教師應該引導他們,著重講解,提醒他們做好筆記及標注。教師的板書也要有條理,便于留守兒童記錄,并且要用積極的語言鼓勵他們不懂就問,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第三步是課后復習。一方面,做家庭作業(yè)是復習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根據留守兒童的學情布置相關的家庭作業(yè),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鞏固知識;在批改作業(yè)時要留意其容易出錯的地方,再通過布置相關練習題讓他們鞏固。另一方面,教師在每次開始講授新的知識之前,要引導留守兒童簡單復習一下學過的知識,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三)與留守兒童家庭溝通
對于留守兒童,家里監(jiān)督他們寫作業(yè)的可能是老一輩親人,他們對孩子數學學習方面可能幫不上忙,但是教師要與孩子的家長溝通,讓家長盡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盡量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不看電視,等孩子寫完作業(yè)再看電視,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四)加強家庭作業(yè)的檢查
對留守兒童數學家庭作業(yè)的檢查是十分必要的,所以需要教師建立相應的作業(yè)檢查機制,保證留守兒童作業(yè)完成的質量。比如可以按照留守兒童居住的地點,將住得比較近的同學分為一組,選擇自制力比較強并且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不定期抽查留守兒童的日常作業(yè);對寒暑假以及其他節(jié)假日布置的作業(yè)進行檢查,督促留守兒童完成作業(yè);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要嚴格,及時發(fā)現和糾正留守兒童作業(yè)中的問題。
(五)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教師在關注留守兒童數學成績的同時,也要多留意其心理,對他們多一些關懷,給他們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與其監(jiān)護人的溝通,加強其監(jiān)護人的教育意識與技能。只有聯合學校及家庭兩方面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促進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李登花.農村留守兒童數學家庭作業(yè)習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16,(28).
[2]盧峰.農村留守兒童良好數學習慣的培養(yǎng)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17,(8).
[3]張玉.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習慣培養(yǎng)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4]李朵朵.農村留守兒童數學學習困難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延安大學,2017.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