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丹,孫建梅
(解放軍第九八醫(yī)院腦外一科,浙江 湖州 313000)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褥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fā)生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是引起壓瘡的主因,是腦外傷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它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巨大消耗醫(yī)療費用,也是評價護理工作質量和護理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我科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常規(guī)預防壓瘡的措施上加用泡沫敷料預防壓瘡取得明顯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腦外傷患者,女性24例,男性66例;年齡23歲-78歲,其中重度顱腦損傷41例,腦挫裂傷28例,腦干傷21例。納入標準[1]:對所有住院患者進行壓瘡危險因素量化評分,分值≥16分的住院患者。排除標準:全身性檢查皮膚完整性,是否有帶入壓瘡,入院評估記錄完整。將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臥床時間、壓瘡危險因素量化評分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用我院護理部制定的壓瘡危險因素量化評分從年齡,體重,感覺,皮膚潮濕,活動度,皮膚異常,全身情況,手術過程等方面進行對患者評估,分值≥16分屬于壓瘡好發(fā)高危人群,應填寫《壓瘡監(jiān)控傳報表》,及時報告護士長和護理部,床頭懸掛防壓瘡警示牌,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每日在護理病例中連續(xù),動態(tài)反應皮膚情況。對壓瘡好發(fā)的高危人群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使用氣墊床,保持床單位干燥平整,保持皮膚清潔,每2小時翻身拍背一次,建立翻身卡,可使用三角枕,腳圈等防壓工具預防壓瘡的發(fā)生。避免拖、拉、拽等動作,班班交接記錄皮膚情況。營養(yǎng)不良、低蛋白血癥、高熱是壓瘡的易發(fā)因素,增加營養(yǎng)攝入,保證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避免壓瘡的發(fā)生[2]。觀察組:常規(guī)護理外,將康力迪泡沫型無菌敷料貼于患者的局部受壓部位,如:骶尾部、髖部、內外踝、肩甲部等骨隆突處。對于受壓部位已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紅暈,壓之不褪色,局部腫脹[3]。我們可用50%紅花酒精紗布,利用手掌的大魚際按摩受壓部位,輕-重-輕按摩5 min-10 min,可重復2次-3次,切勿擦傷皮膚。再用生理鹽水清洗干凈,待干后將康力迪泡沫型無菌敷料貼于受壓處。局部皮膚完好的,可直接使用生理鹽水清洗將使用部位的皮膚清洗干凈,待干后將敷貼平整的貼于受壓部位,然后輕按整個敷貼,并從中間向四周撫平,以達到固定效果,然后去除邊框保護紙或背襯薄膜。無潮濕脫落7天-10天更換一次,有潮濕應及時更換,密切觀察受壓部位皮膚情況,班班交接,隨時記錄。
1.3 療效評估 觀察患者有無壓瘡發(fā)生。
觀察組皮膚問題、壓瘡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皮膚情況比較
壓瘡是腦外傷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1/3的護理專家[4]表明:即使有無限的護理資源,1/5的壓瘡仍不可防,一旦發(fā)生壓瘡會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治療難度,對患者的生活、家庭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如何預防腦外傷高危人群壓瘡的發(fā)生一直以來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臨床護理工作的目標之一[5]。在此次實驗中,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如加強翻身拍背、保持皮膚清潔、使用氣墊床等都可以起到預防壓瘡的作用,但在這些措施上正確使用泡沫敷料進行骨突位置及骶尾部的減壓,效果更加顯著,明顯降低壓瘡的發(fā)生率??盗Φ吓菽蜔o菌敷料由聚氨脂海綿狀泡沫材料和聚氨脂復合膜制成,具有良好的吸水性,透氣性,對皮膚無刺激,無遲發(fā)型超敏反應。在腦外傷高危壓瘡人群的使用中,可避免或減輕摩擦力,剪切力對皮膚的損傷,大小可以隨意剪裁,順應性好,可適用于人體的不同部位,操作簡單掌握。綜上,康力迪泡沫型無菌敷料在腦外傷高危壓瘡人群中適用有顯著療效,減少了壓瘡的發(fā)生率,提高了護理質量,在臨床上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