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英
摘 要:小學階段,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促進小學生掌握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經(jīng)歷獲取語文知識的過程,陶冶學生的情操,充分發(fā)揮小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自學能力 提升策略
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識字、看書、作文的能力。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能力是重點,主動自學是關鍵,狠抓作文破難關。[1]
一、將語文知識獲取與自學能力提升有機結合
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教學原則:上每節(jié)課前一定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單元重點明確教給學生什么知識,訓練什么能力、怎樣訓練。我培養(yǎng)、提高學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師引導,提示規(guī)律、輔導探索、放手實踐、抓住不放、反復訓練。[2]
1.培養(yǎng)訓練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新學期伊始,同學們在學漢語拼音和識字時,我專門上好兩至三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的理論課,講清漢字的特點規(guī)律,講好自學漢字的方法,并進行具體輔導。我把識字方法歸納為六個字:點(點出生字)、讀(讀準字音)、記(記住音、形特點)、查(利用工具書查字義)、寫(連詞端正書寫)、默(自己默出所學生字)。經(jīng)過一段獨立性學習,讓學生完全養(yǎng)成自學習慣,不僅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學生完全掌握,就連課外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生字,學生也能主動學習掌握。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堂中,我讓學生反復閱讀、研究、思考,找出這類記敘文的特點和規(guī)律,簡略歸納為兩點:一是要把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經(jīng)過、結果寫清楚寫明白,二是要在記敘過程時,把重要的場面、中心話語寫具體寫生動。教學時,揭示以上規(guī)律,發(fā)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按以上兩點自學,邊閱讀、邊思考、邊討論,只用一堂課,使學生既清楚、明白、深刻領會了這篇文章的精髓,受到了教育,學到了知識,又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和寫作這類記敘文的能力,然后再尋找一些同類型的文章,布置相似的閱讀任務,讓孩子在課堂中自學,討論并交流,讓學生掌握的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借助工具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小學生學好語文必須勤于實踐,這個“實踐”就是“自學”。所以,我們語文老師不要總是“牽”著學生走,生怕學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課文“嚼”得太爛,盡讓學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會逐步退化了。我給自己訂了一個教學原則:給自學讓路,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決不獨霸課堂教學時間,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自學習慣。具體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習慣的路子是:第一步:讀文、點字、查字、認字、寫字。第二步:讀文、思考、分層分段、明大意。第三步:讀文、劃重點的字、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第四步:讀文、積累好詞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寫好的句、節(jié)、段、創(chuàng)造性講述課文內容;最后運用課文中所學的寫作方法,寫自己生活中可寫的事情。將自學的四個步驟及自學方法,教給學生,以便學生按法自學。通過一系列自學方法的強化訓練,班級逐漸形成“主動學、動腦思、學方法、勤一實踐、”的良好學風。
二、抓好作文教學,培養(yǎng)寫作能力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教師感到難,學生更感到難,只有突破這一難關,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給自己的作文教學定了這樣一個教學原則:緊密聯(lián)系閱讀教材、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多讀、多寫;改革指導和批改的方法。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每篇課文都有是學生的范文,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但這只是紙中談兵,要把知識化為能力非多寫不可。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就要求同學們進行一次小練筆,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
例如:學了《頤和園》一課,就寫自己去過的公園或自己的校園。這樣的練習既是仿寫的練習又是實踐活動后心靈感受的真實體會,同時更加深了思想教育。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多讀多寫。這是有效的經(jīng)驗。在教學中為同學創(chuàng)造多讀多寫的條件,促進其能力提高。[3]
多讀:一是我在班級辦了個“小圖書館”有多種兒童讀物,供大家課余時間閱讀,并鼓勵大家摘抄好的詞、句、節(jié);充分利用每周五班去校圖書館閱覽時間,幫助他們找好書、看好書;節(jié)假除了要求他們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聞目睹的新鮮事,還要求用一小時時間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從天文、地理到花草、鳥禽;從歷史人物到現(xiàn)代英雄等等。使用權他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增長了知識。二是每星期抽一、二節(jié)語文課,由老師或同學介紹一兩篇好文章,師生共同細細欣賞。從而達到:學寫作方法,品好詞好句,練寫作能力目的。
多寫:筆勤出好文。我們班堅持每周兩篇小作,兩周一篇大作,有的同學還堅持寫日記。這樣,每周動三次筆進行寫作練習,思路會開、筆頭會活、文章會精。寫作量一大,指導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親自“下水”二是認真記錄;三是面批面改;四是加強評講。
親自“下水”:教師跟學生一起作文,是無聲的戰(zhàn)鼓,最能激勵、啟發(fā)學生。同時能發(fā)現(xiàn)寫作時,可運用哪些學生學過的知識技能加以指導;能發(fā)現(xiàn)寫作時的重、難點加以幫助。
認真做好記錄:學生作文必須認真記錄下優(yōu)缺點,便于面批,評講時用。當面批改:為了使批改更有效,還要見縫插針,擠出每堂下課十分鐘,面批一、二人,中午上課前面批五、六人,兩天就可面批二分之一,且批改效果好。
加強評講:讀好的例文;找出病句、病節(jié)抄在小黑板上,全班同學當“小醫(yī)生”為其“治病”;學生互相評閱。
除了上述所說,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還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知識實際出發(fā),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體會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
總之,在小學階段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需要教師搭建學習平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既“解放”了老師,又“救活”了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劉云.淺談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策略[J].教育教學論,2011(30).
[2]韋琦.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J].渤海大學,2014.
[3]劉魯燕.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