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房地產行業(yè)有了很大進展,對能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大。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不斷增加,國家提倡綠色建筑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如何提高成本管理質量和信息管理水平,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分別從施工項目的規(guī)劃、設計、施工前的準備、施工以及交付運營等五個階段詳細介紹BIM和IPD協同管理模式對施工項目造價的管控。
關鍵詞:BIM模型;協同模式;施工項目造價;管理與控制
協同管理理念下引入的IPD協同管理模式,以信任為基礎,以BIM為技術支撐,不僅可以實現項目管理模式的變革,提高項目參與方之間的協同管理,而且對造價管理帶來了新的革命式的變化。以BIM和PID模式為基礎研究建設工程的造價管理,促進項目的各方在BIM平臺上做出有效決策,通過BIM平臺可以讓各方都參與到管理過程中,增加信息的協同,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工程建設風險,實現工程造價管理的創(chuàng)新。
一、基于BIM和IPD協同管理模式下概念規(guī)劃階段的造價管理
在概念規(guī)劃階段,通過BIM數據模型或根據類似項目的BIM模型來獲取初步的有關項目的工程量數據和擬建工程類似項目的造價信息,從而使擬建項目的投資估算多些參考依據。還可以通過多方案對比,選擇經濟更合理的方案,使投資回報最大化。而IPD協同管理模式下組建的IPD團隊則可以在此階段起到預估風險,從各自的角度和各自積累的經驗來看待項目可能存在的關于造價的問題,及時匯總處理,提前解決隱患,IPD團隊還可以在此階段構建初步的目標成本體系,從源頭上來實現造價管理的精細化控制。
二、基于BIM和IPD協同管理模式的工程造價管理的應用
(一)基于BIM和IPD協同管理模式下設計階段的造價管理
按批準的設計規(guī)范對項目控制項目進行投資估算的初步設計,以及在初步設計階段的總預算基礎上進行施工圖設計,按照相關專業(yè)的施工圖預算施工圖設計。以實現以建設項目為前提,投資定額的分配進行控制設計階段的成本,嚴格控制設計的不合理變更,確保項目的總投資不超出范圍。根據BIM模型,把項目模型與相應的造價信息關聯,可以方便造價管理人員快速精確計算設計概算,還可以利用價值工程等方法從全壽命周期的角度來控制項目的成本,優(yōu)化設計方案,控制造價。IPD團隊成員在對初步設計模型從各自不同角度審核后,協助設計方進行模型的細部設計,各專業(yè)的設計方可以把不同專業(yè)的模型整合到BIM模型中,通過BIM的可視化、碰撞檢測來檢測擬建工程設計的不合理之處,從而減少后期設計變更,降低項目成本。造價人員可以根據詳細的BIM模型和完成的工程量數據來編制精確的施工圖預算,為后續(xù)的造價管理工作做好維護工作。
(二)前期準備階段
在IPD的協同管理模式之中,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繁瑣,包括資料收集和整理、項目審查和報批、資源采購等等。BIM技術的支持可以將資料整理為統一的格式,便于收錄和檢索。IPD協同管理團隊按照BIM提供的模型信息更快的實施前期計劃。在采購環(huán)節(jié)中,BIM模型的數據庫中可以構建供應商信息庫,幫助采購人員快速的獲取供應商信息,IPD團隊以此為基礎確定主要的資源供應商,然后對確認的主要供應商進行系統評估,制定最優(yōu)的采購方案。
(三)基于BIM和IPD協同管理模式下施工建造階段的造價管理
在傳統模式下的施工建造階段,由于一些項目參與方剛接觸項目,并且各自的利益并不一致,再加上項目工期持續(xù)時間長、市場價格的變化、項目現場管理協調難度的存在,對項目的造價管理就很難實現預期的控制。而通過BIM技術和IPD協同管理模式,則可以實現對造價管理的過程控制。BIM技術為施工建造管理提供了協同共享的平臺,可以應對臨時出現的設計變更或者方案的優(yōu)化,BIM模型可以及時更新三維模型及工程量,且能與造價軟件想關聯,從而方便造價人員快速處理成本控制工作,各專業(yè)工種的項目參與方都可以在該模型中清晰地實現三維模擬。另外,在施工建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關項目的文檔資料諸如項目相關的質量圖片、材料供應計劃及材料信息、施工進度計劃、簽證變更等,這些都可以在BIM模型中保存下來,可以為以后的成本測算、簽證管理等工作提供有力地支持。在IPD協同管理模式下,可以在原有三維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插入施工進度計劃、資金管理計劃構建5D-BIM模型,從而實現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和資源管理。通過BIM的模擬仿真,及時發(fā)現施工過程中可能的碰撞沖突以及時間與成本的協同。在施工建造過程中,材料供應與價格是造價管理的重點,IPD團隊可以盡可能早地構建供應商資源庫,可以利用更多材料在工廠加工的方法,保證建設材料的及時性和價格的合理性,BIM模型中關于材料數據庫的部分,可以實現在施工建造階段嚴格按照項目最初的目標成本來控制材料的用量,從而實現動態(tài)控制成本。
(四)交付使用階段
由于紙質文檔資料的傳遞層次多、變更簽證對結算工作的加大,很多工程造價人員難以做到根據真實的建設工程量來進行竣工結算,項目其他參與方與業(yè)主之間的扯皮現象就會增多,從而加大了竣工驗收階段的造價管理工作量。而在BIM與1PD協同管理模式下的交付運營階段,BIM模型在經過前面一系列的填充和完善,基本可以完全表達出竣工工程的實體,還能提供完整的結算信息,保證施工項目信息的完整性。并對建設項目多維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比較,對建設項目進行評價,為以后的建設項目提供參考。IPD協同管理模式又保證了團隊之間的信任與協同,項目參與各方之間信息與利潤共享,從而提高了項目交付運營階段的造價管理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相對于傳統建造管理模式,IPD協同管理模式的運營階段更注重后期的運營維護管理,在項目初期,就可以讓物業(yè)管理部門介入BIM模型的建設和維護。這樣在運營階段,就可以很好地運用BIM的完整模型及相關資料來實現對建設工程全方位的物業(yè)運營與維修管理,從而降低運營階段的成本費用,節(jié)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