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士廣
摘要: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提高。史料是初中歷史學習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獲取歷史信息的重要來源。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重視史料分析,通過史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關鍵詞:史料分析;歷史思維;初中歷史;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2-0204-01
引言:史料是聯(lián)系歷史學科的橋梁,是歷史的見證,是經(jīng)過專家的整理和研究,對歷史的客觀認識。在歷史教學中史料分析能夠讓學生走進歷史、認識歷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對提高學生活應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中考歷史試題的開放性思維逐漸增強。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對史料的分析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1.利用沖突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建構主義知識是在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建構的,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會對學生新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重新認識歷史,促進他們歷史理解能力的提高。如在學習議會對王權的勝利時,教材中有這樣的史料:(查理)他大肆搜刮錢財,加征重稅……學生在閱讀到教材中對英國革命背景的描述時,很容易就認為1964年當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斷頭臺后,民眾應該歡呼雀躍、拍手稱快。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其它的史料,讓學生完整認識這一歷史事件。如:國王被處死的消息在英國國內(nèi)也引起了不同的反應……不久之后,從掌權的保皇派和長老教會的牧師中爆發(fā)了抗議的狂潮。在普通的民眾中,也廣泛散布著震驚和憤慨?!浴洞髧绕鹩贰W生在閱讀完這些材料后就會感到在處死查理一世以后,民眾的反應不是拍手稱快,而是感到震驚和憤慨,進而了解到查理一世在民眾的心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這樣就會讓學生產(chǎn)生疑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查理一世時期如此黑暗,民眾對他的死還表現(xiàn)為震驚和憤慨?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就會認識到許多作者把查理一世寫得如此貪婪是有歷史背景的。查理一世期間英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查理一世之所以被丑化與資產(chǎn)階級制造的輿論是分不開的。教師利用學生的認識的沖突幫助他們理解英國為何會最終確立君主立憲制,也就是為什么會保留國王而沒有徹底廢除國王。學生在學習時由于好奇心驅動,會認真閱讀史料,并對史料進行熱烈討論分析。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點撥,使他們感覺到歷史需要了解真相,而不是想當然,需要對史料進行分析獲得信息并還原歷史。再如在學習完《專制帝國》后,教師讓學生用幾個詞語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進行歸納。由于學生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的印象非常差,尤其是在學習了明清的政治制度后,中國封建政治社會在學生的心目中變得更差,因此在歸納時學生用的最多的詞就是封建、專制、黑暗、變態(tài)等詞語。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如下的材料: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在位期間……當時制度規(guī)定,如給殯妃升遷的御筆,亦叫內(nèi)降,只有通過朝廷審批認可才能生效。——元·盛如梓《庶齋老學叢談》。學生在讀到這樣的史料時,可能會感到非常不理解,為什么專制皇帝給殯妃升遷還需要朝廷的審批呢,這就會與他們的原有認識產(chǎn)生沖突。由此引導學生分析封建社會黑暗專制的起因,是由于辛亥革命前夕,為了宣傳革命后會如何光明民主,革命者用專制黑暗來形容封建社會,進而讓學生認識到對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要全面正確的進行評論。
2.比較甄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史料的比較分析學會甄別。如在學習《新的大一統(tǒng)》時,教師可以利用地圖給學生介紹當時世界除了東方的秦漢外,西方比較強大的就是羅馬。教師可以給學生列表讓他們比較秦漢與羅馬。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設想假如漢朝與羅馬開戰(zhàn),結合會如何?對隋唐和阿拉伯帝國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比較。讓學生通過比較找出異同,讓他們透過現(xiàn)象抓本質(zhì),進而提高他們的分析比較能力。同時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史料進行分析。如在學習專制帝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朱元玩璋的兩張畫像,學生在看了畫像后就會產(chǎn)生疑問,同一個人畫出來的像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區(qū)別?此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測一下,然后再給他們展示兩段史料,讓他們進行討論和發(fā)言。材料一:高皇嘗集畫工傳寫御容……蓋上之意有在,他工不能知也。——《菽園雜記.卷十四》。材料二:姿貌雄偉,奇骨貫頂——《明史》。讓學生通過討論比較分析,學會如何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進行正確評價。
3.鼓勵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史料分析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對隱藏在事物后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鼓勵他們提出質(zhì)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如在學習文明的起源時,對于“文字的產(chǎn)生是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對這句話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史料,如“數(shù)百名的奴隸來自于各個民族……我們這些黑人同胞中都有哪些部落?——《世界歷史——第027集古代非洲黑人文明》。讓學生閱讀完這段史料,并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辯論。例如非文字文明就是原始落后的文明嗎?
4.結語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分析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重視史料分析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合理把控史料在教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xiàn)史料分析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價值,促進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看待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時能夠全面正確的分析評判。
參考文獻:
[1]唐曉紅.論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用史料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J].考試周刊,2017,(24):142-144.
[2]孫玲.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史料教學法培養(yǎng)歷史思維的實踐分析[J].時代教育,2016,(1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