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摘 要:小學科學課的學習過程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茖W探究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小學科學課程把探究活動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fā),通過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最終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關鍵詞:探究興趣;科學實驗;探究能力
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小學科學課程倡導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是科學探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前提是在學生探究能力有所提高的情況下,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究知識、積極探究的內在動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和好動的特點,在學生發(fā)現(xiàn)科學神秘感的同時對科學課產生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追求新知、探索創(chuàng)新的積極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探究能力。
1.語言提問
語言可以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學生探索活動和創(chuàng)新活動的基礎,生動的語言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師生提問互動,激發(fā)學生疑問、追問、深問,啟迪學生思維,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學習,從而提高學生興趣。
2.媒體導入
多媒體作為現(xiàn)代教學中常見的手段之一,它客觀真實反映了一些事物的本源。多媒體在創(chuàng)設情境方面有獨到的長處,它可以模擬仿真各類情境,根據科學課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綜合運用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3.實驗演示
小學階段的科學實驗要著力體現(xiàn)一個“趣”字,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引發(fā)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如一位教師教學《沉與浮》時,他告訴學生有支滴管很聽話,隨即把一支滴管放進一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中(滴管口朝下),蓋緊瓶蓋,當他說“沉”后立即用力擠壓瓶子,滴管就馬上往下沉;說浮后立刻松開手,滴管即刻又上浮。學生看了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迫切地投入到接下來的探究學習之中。
二、培養(yǎng)學生課堂探究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如何有效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探究活動呢?
第一,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生多角度地進行探究活動。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與學生經過互動可以提出不同的探究要求和方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全員參與實驗探究。在實驗前要讓學生細心觀察,通過研究問題、分析討論,自行獲取實驗的方法。實驗時可以進行分組探究實驗,實驗后最終得出結論。
第二,科學課堂實驗探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往往就揭示了一個個科學道理,學生只有通過親身經歷的探究活動才能懂得其中的奧秘和知識。如在《水結冰了》一課中,結冰這一個現(xiàn)象學生很清楚只有在溫度很低的冬天才會出現(xiàn)。那么在炎熱的夏天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環(huán)境,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發(fā)現(xiàn)把冰箱中的冰塊放到燒杯中就可以實現(xiàn),然后把裝有水的試管放到燒杯中,利用溫度計來正確讀出當試管中的水開始結冰時的溫度和燒杯中的溫度,學生們會發(fā)現(xiàn)當周圍即燒杯中的溫度低于零攝氏度,水的溫度下降到零攝氏度的時候,水開始結冰了!整個科學實驗課的探究過程是開放的,在這個過程中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給予必要的幫助,適時的指導有利于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第三,適當的評價是學生深入探究的關鍵,也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肯定。小組間的互評,能使學生小組之間產生比一比的想法,在競爭中合作探究,在探究中進步。但主要貫穿于科學教學活動過程的評價是教師的評價,教師在評價中應投入真情,如贊許的目光、激勵的言語、智慧的點撥為學生進一步探究提供動力。
三、提升學生課后探究能力
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課堂上的探究只是一個方面,而且課堂教學過程由于時間、地點、材料等方面的關系有一定限制性。因此,教師還要關注學生課后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課后和生活中體會大自然的魅力,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就地取材,盡情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如學習《植物的生長變化》一單元時,光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演示是遠遠達不到學習的要求目標。還需學生課后的持續(xù)觀察實驗來探究其中的奧秘。其一,教師可在探究實驗上給予學生一些支持,如可以提供給每組一定量的種子,并解決種植方面的難題,學生課后尋找適合的地點種植或在校園中尋找空地進行種植。其二,學生可以分組把種子放到不同的環(huán)境中種植進行比較實驗。最后,尋找正確的方法自行種植,有目的、有步驟地觀察它們的變化并作好記錄,定期交流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和規(guī)律。課后學生參與這樣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散思維,開闊視野,既掌握了基礎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一舉多得。
總之,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造良好的探究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大膽探究,激勵他們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創(chuàng)造,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認識探究科學,使學生在親身探究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知識,探究科學實驗,最終才能有目的、有計劃、有程序地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探究能力,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袁星.小學科學課活動設計[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