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磊
【摘 要】 教學觀念守舊、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模式的誤導以及大學生自身因素是造成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主要原因。優(yōu)化途徑是:樹立正確的教學交往理念;注重教學交往的主體性;進一步拓展教學交往內容;健全體育教學評價制度。
【關鍵詞】 高校;體育教學;教學交往;缺失原因;優(yōu)化途徑
一、前言
高校體育教學作為一門除了對學生實施體能訓練之外,還要對其進行知識教育的特殊學科。教學交往作為體育教學中的基本要素,是高校開展體育教學的基本模式,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體育教學中積極融入教學交往元素,這是提高師生間的信任感,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摸清學生面臨的困惑,認識學生的真實需求,從而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完成體育學習任務。目前,無論就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均存在一些問題,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分析問題的成因,并找出優(yōu)化途徑,從而促進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提升教學質量。
二、認識教學交往
1、內涵
教學交往指的是師生之間所形成的良好的互動與配合,從而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
(1)教學交往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2)教學交往以信息交流而存在,如師生間的情感交流。(3)傳播人類文明及文化的過程中,教學交往作為一種傳播媒介,教師將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最終實現思想交往目標。
2、特點
(1)身心綜合性。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不只是理論層面上的交流,更是心理上和身體上的一種交往,所涵蓋內容很廣,因為體育教學作為一門以學生的身體練習為主要內容的科目,所以,在實際交往中,肢體語言作為一種重要的交往形式,學生除了要身體力行的技能學習,還要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身體。
(2)形式多樣性。體育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所以,教學交往的形式也呈多樣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融合了包括肢體、心理、語言和眼神等多種交往形式,使得體育教學交往具有多樣性特點。
三、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原因分析
1、教學觀念守舊
教學觀念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活動,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導致教師對自身的定位出現偏差,部分體育教師對大學生的學習能力缺乏必要的了解,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只是套用了原有的教學方案,對教學方案的創(chuàng)新不足,忽略了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另有部分體育教師過于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卻忽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動,嚴重影響大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致使大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不積極、不主動,直接影響教學交往的構建和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2、體育教師對教學交往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體育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雖然對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的指導,指出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性,不過,許多體育教育工作者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忽視了教學交往的重要性,認為可有可無,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學交往得不到保障。
3、源自教學模式的誤導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實施填鴨式教學,沒有意識到自己忽視了與學生的教學交往,學生因此失去對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學生自身原因
大學生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活躍,喜歡創(chuàng)新,擅長與老師溝通,這有利于教學交往的形成;然而,更多的學生則習慣以教師為中心,服從教師安排,不愿主動與教師互動,對實踐活動興趣不大,師生間很難進行教學交往。
四、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優(yōu)化途徑
1、樹立正確的教學交往理念
根據體育課程改革相關要求,就教學交往的開展而言,主要目的是促進師生間的交流,為師生間的教學活動提供一個有效渠道,體育教師在了解學生真實需求的同時,大學生借此了解體育教師的教學思路,從而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配合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換句話來說,教學交往的開展實際上是為體育教學過程予以鋪墊,為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礎,為教師制定教學方案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所以,作為體育教師需樹立正確的教學交往理念,深入了解教學交往實質,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
2、注重教學交往的主體性
在體育教學的教學交往中,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作為高校體育教師需注重對人的培養(yǎng),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創(chuàng)新和追求個性的空間,進一步注重教學交往的主體性,首先,能夠精準識別大學生的個性特征。若想促進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了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只有辨別出不同大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才可以予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在與大學生的溝通過程中,需主動識別并確定不同個性的學生;其次,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對于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生,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體育教學平臺,積極鼓勵其健康、快樂成長,從而實現正常的教學交往;第三,發(fā)展大學生的個性。作為體育教師應該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采用相對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不斷發(fā)展并完善大學生的個性。
3、進一步拓展教學交往內容
首先,優(yōu)化教學交往環(huán)境。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和大學生需共同創(chuàng)造自由融洽的交流環(huán)境,優(yōu)化體育教學環(huán)境途徑,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教學交往的溝通意識,不僅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有利于學校與學生間的溝通與指導;其次,擴大教學交流內容。高校體育教師需積極開拓思路,設置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安排斷橋、空中單杠和云梯等項目,都可以既培養(yǎng)大學生的個性,又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可有效提高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能力。
4、健全體育教學評價制度
完善的教學制度與教學交往的組織形式關系緊密,因此,需不斷健全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積極把評價與激勵機制納入評價制度建設中。在高校體育評價體系建設過程中,需進一步加強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及學生自我評價的重視程度,促使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活動中,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交往過程中,需善于指導大學生對自身行為的反思,幫助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在教學交往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措施,努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
總之,教學交往有助于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且影響深遠而持久,因此,進一步加強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建設勢在必行,在此情況下,需要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在教學交往活動中盡可能地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溝通環(huán)境,認可并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評價,確保教學交流的有效建構,提高大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辛勤.分析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構建[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4.
[2] 周利,于海平,黃艷.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淺析[J].才智,2017.
[3] 劉璇,戴彬.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分析和建構策略[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6.
[4] 韓惠,宋亮.關于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及其建構的探討[J].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2015.
[5] 王佳佳.解析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3.
[6] 李富強.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7.
【作者簡介】
范 磊(1974—)男,新疆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