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松勤
摘 要:目前的英語課堂教學,應從教學生英語知識向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轉(zhuǎn)變。教師要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氛圍,為英語學習助力;構建自主學習的平臺,為英語學習導航。
關鍵詞:英語課堂;理想課堂;英語素養(yǎng);表達與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7-0025-02
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學情出發(fā),設計最切合學生學習需要的情境,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的學習回歸自然,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體會英語的表達與交流過程,從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英語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氛圍,為英語學習助力
葉瀾教授指出: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課堂應呈現(xiàn)生命態(tài),是發(fā)展生成的,具有創(chuàng)生性。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應重視學生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而且應重視學習主體的學生生命個體的情感需要。在教授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達力的培養(yǎng)。英語課堂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有一種師生可持續(xù)的、和諧的學習氛圍。
1.基于學習的實際,創(chuàng)設交流的英語課堂
在英語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交流的情境。同時,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積極用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這樣,學生在交流的課堂中,能夠更好地感知語言生成的環(huán)境,不斷把感官獲得的客觀形象納入自己的認知中去,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進行相應的語言表達,不斷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例如,教學譯林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時,教師就是以創(chuàng)設交流的情境來引入的。教師事先與學生商量好對話的環(huán)節(jié),并模擬物品的詢問。教師先走到一位學生的課桌前,打開課桌上的文具盒,找出一把直尺,舉起問另外的學生。T:Is this your ruler?S:No,it is not.教師再次舉起直尺,問直尺的主人。T:Is this your ruler?S:Yes,it is. T:Good.在此基礎上,教師舉起學生的文具盒再次進行類似的問答對話,引導學生參與交流。交流活動不僅能讓學生記住所學的內(nèi)容,還能溝通英語單詞形和義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深刻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
2.整合多元的資源,打造真實的學習情境
在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會積極利用一些已有的資源來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學習的環(huán)境,如教材上提供的素材圖片、教學英語內(nèi)容的相關歌曲音頻等,而忽略了利用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一些資源來打造真實的文本情境。在教學中,教師整合一些多元的資源,讓學生進行學習,往往會比一些冰冷的素材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的學習感受更真實、更貼切。 例如,教學譯林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rs”時,教師就可通過整合實際資料,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的過程。為此,教師可設計讓學生把所學的顏色與實際物品對應尋找的活動。教師表達出red時,每位學生要拿出自己準備的紅色物品或指出有紅色的物品。教師舉起藍色的物品時,學生要及時表達出blue。教師通過真實的文本情境,讓學生把英語語言與真實的生活對應起來,建立相應的聯(lián)系,進行真實有效的學習,能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真正發(fā)展,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二、構建自主學習的平臺,為英語學習導航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教師應明確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學生是學習英語的主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角色的定位,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發(fā)展,做到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學習,引領學生參與英語的學習活動,給學生展示、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學生能夠自己讀出來的,教師絕不代替,要有意識地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為英語學習鋪設基石
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牢牢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又能潛移默化地化解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自身語言的運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英語知識與技能得以提升。例如,在譯林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Our new home”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在教學時,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自主尋找三樣物品,設計了這樣的形式讓學生預測:Maybe the bag is( ).Maybe the skirts are( ).Maybe the white cap is( ).這個設計從學生最近的知識生長點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得以打開,注重了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
2.引領學生多維互動,為智慧生長搭建支架
英語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新的語言。語言學習的目的是交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創(chuàng)設活動,引領參與課堂互動學習,讓學生在多維互動的活動中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時,一般可以采用教材內(nèi)容分角色對話,并進行相關的拓展,如有趣的故事交流、讓學生上臺表演口語對話、動畫片同步配音等。這樣,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不僅注重了知識的體驗,更拓寬了思維的寬度和深度,增長了見識,發(fā)展了智慧。例如,在譯林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的教學中,對于文本出現(xiàn)的ruler和rubber這兩個學生易混淆的單詞,教師可通過整合實物資源,加上夸張的語言述說,來讓學生記住ruler。教師可舉起一根很長的米尺實物,用夸張的語言,結合表情進行教學:a ruler,a rubber.Ruler,ruler.I have a long long long ruler.這樣,教師通過化靜為動,讓學生的語言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和手段,可以夯實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激活學生的思維。同時,讓學生經(jīng)歷多維互動,給學生提供說與做的機會,不僅讓學生深刻領會了文本蘊含的意義,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語言運用能力。
3.加強學生基礎訓練,為智慧長成架構通道
在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各種實踐活動,通過活動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交流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1)讓學生會口頭表達,發(fā)展學生說的能力。英語是一門講究說的學科,但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經(jīng)??吹竭@樣的怪現(xiàn)象:學生愿意動筆寫,但不愿意說。一到動口說時,學生就表現(xiàn)出后縮的情況。剖析原因,一是學生的畏難怕錯心理,生怕交流說錯;二是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不愿意用英語進行對話,長此以往,就更不愿意交流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創(chuàng)設讓學生說的機會,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功體驗,讓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2)讓學生會書面表達,發(fā)展學生寫的能力。在日常學習中,學生更多的是把要交流的語言先進行書寫,然后再口頭表達出來。這表面上看是降低了語言交流的難度,但其實對書寫表達能力是一種提升。學生英語的書面表達面臨著眾多的不足:語法上存在著錯誤、語句通順度不暢、意思表達不清等,這些都制約著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學習英語時,感性認識沒有及時內(nèi)化為知識的表象認識,不能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并內(nèi)化為應有的英語素質(zhì)。
4.注重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為智慧升華豐富內(nèi)容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τ趯W生的學習來說,知識與技能的獲得只是一個方面,教師還應通過學科知識的傳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并引領學生用知識的積累去表達和交流,去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變化,將教學方式由注重結果教學向過程教學轉(zhuǎn)化。同時,教師應從教學生英語知識向培植學生英語素養(yǎng)進行轉(zhuǎn)變,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教學活動中,不斷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增強用英語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信心,引領學生進入深層次的學習,拓寬學生學習英語的深度與廣度,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品質(zhì),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英語學習的過程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課堂教學應是一種師生共同經(jīng)歷生命成長歷程、生長智慧的過程。英語課堂教學應著眼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自然生長,智慧純生態(tài)生長。同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讓英語課堂教學從教學生知識的課堂向培植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課堂轉(zhuǎn)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禹明.英語學科素養(yǎng)之我見[J].英語學習,2015(04).
[3]崔曉紅.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J].山東外語教學,2004(04).
[4]裴正薇.論多元智能型英語教學策略[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