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威 唐婷 沈嘉煒 金樂紅 王靖 張麗慧
摘要:新藥是指未曾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缎滤幯邪l(fā)概論》課程涉及眾多的專業(yè)核心內容,未見國內有相關雙語教學的報道。為適應醫(yī)學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通過對《新藥研發(fā)概論》雙語教學進行相關探索與實踐,為今后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新藥研發(fā)概論;雙語教學;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4-0138-02
《新藥研發(fā)概論》是我校藥學專業(yè)“藥物制劑”模塊的重要課程之一,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新藥是指未曾在中國境內上市銷售的藥品,包括化學藥品、中藥與天然藥物、生物制品,因其在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藥品注冊、監(jiān)測期的管理、技術轉讓等方面有不少相似之處,因而研究開發(fā)思路和過程基本一致,都借助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成就。課程教學目的旨在適應我國新藥研究開發(fā)戰(zhàn)略由仿制向創(chuàng)新轉軌的需要,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較系統(tǒng)地了解當前創(chuàng)新藥物研究開發(fā)的主要理論、方法、關鍵技術及趨勢,發(fā)展和完善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系統(tǒng)講授新藥研發(fā)的各個具體環(huán)節(jié)和過程,幫助學生全面、深入地認識和理解新藥研發(fā),提高學生對創(chuàng)新藥物開發(fā)的決策能力、設計能力和管理水平。本課程涉及《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生物藥劑學與藥物代謝動力學》《藥事管理學》等眾多藥學專業(yè)核心課程,涉及的課程多,內容紛繁復雜,需要記憶和理解的知識點很多。
一、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與意義
為應對經濟和科技全球化挑戰(zhàn),教育部于2001年提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本科教育要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對于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yè)領域更要先行一步。高校開展“雙語教學”可以得到三個層面的收獲:最基本的收獲是學科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獲是外文專業(yè)詞匯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層次的收獲是引入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1]。眾所周知,當前國內新藥研發(fā)以仿制藥為主,為適應我國新藥研究開發(fā)戰(zhàn)略由仿制向創(chuàng)新轉軌的需要,迫切需要學生運用學到的專業(yè)英語的知識,閱讀本學科領域的英文參考資料和文獻,培養(yǎng)學生在英文語境下進行科學思維的習慣,更好地和國際最新的創(chuàng)新藥物研究開發(fā)的主要理論、方法、關鍵技術及趨勢接軌,將最新的前沿融入到課堂內容的講解之中,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同時,教學相長,在深入推進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可有效促進專業(yè)教師熟練應用英語的程度,形成一支教學科研、專業(yè)素養(yǎng)和外語水平均過硬的師資隊伍。
二、雙語教學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寫
合適的教材是能否成功開展雙語教學的前提之一,也是雙語建設的關鍵。針對本課程國內外尚未找到合適教材的現(xiàn)狀,自2006級開設以來,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自編有《新藥研發(fā)概論(中文版)》教材一本,另有《新藥開發(fā)概論》、《藥物設計學》、《最新藥品注冊技術精講》參考資料3本,內容涉及“藥物臨床前研究”、“藥物臨床試驗”、“藥品的注冊”等新藥研發(f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2013級藥學專業(yè)開設雙語課程的備課中,課程組又自編了《新藥研發(fā)概論(英文版)》教材一本,內容涉及“introduction”、“application for drug registration”、“drug clinical trials”、“new drug observation period”、“testing for drug registration”、“drug registration specifications”、“format of drug number”等七部分。通過選擇既能滿足教學要求,又能達到語言純正、內容新穎的要求,達到學生既學習了專業(yè)知識,又提高了英語水平的效果,也沒有增加學生的經濟負擔。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雙語教學由于第二語言的引入,在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與母語教學有著顯著的差別,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首先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教學中英語的使用比例,由“滲透式”向“浸泡式”逐漸過渡,注意分階段開展,使得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2,3]。課程學習中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缺乏專業(yè)詞匯,要在保證學生對授課內容能夠理解、接受的前提下開展雙語教學。如果不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片面地強調英文的授課比例,不光會影響教學的效果,還可能打擊學生進行雙語學習的熱情,輕則產生畏難或者厭煩情緒,重則抵觸學習,有悖于進行雙語教學的初衷。
其次,有重點、有側重的實施雙語教學。對于專業(yè)術語的引入,重點和難點的講解,中文比例會多一些,英文比例少一些,等學生對知識點了解掌握以后再逐漸增加英文的比例。特別是關鍵詞匯、關鍵語句、提綱性內容和重點難點的翻譯和表達需要用中文和英文進行多次重復,備課中對其英文內容的表達進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和錘煉。
第三,要求學生進行充分地課前預習,避免理論課授課成了專業(yè)英語的單詞學習課,提高學生學習的自我能動性和聽課的效率。
最后,制作圖文并茂的課程教學資源。盡管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組采用了全英文的多媒體課件,但是通過采用形象直觀、活潑生動的動畫和圖表,可使學生克服語言上的學習困難,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彌補教師語言表達方面的欠缺,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四、考核方法的探索
根據(jù)課程大綱要求,學生成績采用期末筆試成績加平時成績進行評定。在實踐中探索逐步減少筆試成績的比例,由原先的70%下降至60%,同時增加試卷中英語試題的分值比例,已期達到全英試題的最終結果。在平時的考核中,除了常規(guī)的出勤、提問外,還特別增加了課堂交流和討論,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英語參與教學,用英語回答可以給予額外加分。表1為2013級藥學學生的課程卷面成績分析,平均分為64.8。考慮到英語試題難度增加,學生英語基礎差別較大,卷面成績基本客觀反映了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
在《新藥研發(fā)概論》雙語教學探索實踐過程中,課程組認識到真正處理好雙語教學中英語能力培養(yǎng)和專業(yè)知識學習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雙語教學不絕對排除漢語在雙語教學中的應用,避免由于語言滯后造成學生的思維障礙[4,5]。要保證能夠完成基本知識的傳授,而不能為了使學生更易接受而縮減課程內容或者降低授課難度。當然這需要任課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除了用于雙語備課外,更要從課程本身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出發(fā),深刻地思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厘清雙語教學的思路,摸索其實踐規(guī)律,才能真正建設開展好雙語課程。
參考文獻:
[1]王靜,張存龍.在藥學專業(yè)開展物理化學雙語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28(14):1728-1729.
[2]羅育林,張陽德.醫(yī)學雙語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3,13(13):147-149.
[3]支絳.專業(yè)課程雙語教學的思考與探討[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6,(2):26-27.
[4]楊宇,夏金蘭,柳建設,等.雙語教學方式在生物工程專業(yè)基礎課中的探索[J].藥學教育,2006,22(6):21-23.
[5]鄭明慈,高莉麗,朱春江,等.影響醫(yī)學雙語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J].大學教育,2013,(12):77-78.
Abstract:New drugs refer to drugs that have not been marketed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urse relates to numerous professional core contents,and there has no report about bilingual teaching on the course at hom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some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 on bilingual teac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to New drug' R. & D."were carried out. It may provide some important basises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he introduction to New drug' R. & D.;bilingual teaching;exploration and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