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
【摘 要】本文主要以基于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為重點闡述,結(jié)合當下初中班級管理的現(xiàn)狀為主要依據(jù),從目標激勵、關(guān)懷激勵、自我評價激勵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初中班級管理效率。
【關(guān)鍵詞】教育激勵理論;初中;班級管理
教育激勵是從企業(yè)激勵演化來的,是指教師通過科學的教育方式,深入挖掘?qū)W生的潛能,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wù)。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是非常有效的,其有助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進步,可以激起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一、初中班級管理的現(xiàn)狀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班級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初中班級管理的效率對學生的價值觀念與學習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1]。目前,我國教育在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學模式和班級管理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tài),這樣的班級管理模式存在對學生片面化評價的問題,并且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活動,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大都基于考試成績。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生的考試成績較好,那么老師會認定其為好學生,然而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老師覺得其沒有前途,甚至會放棄培養(yǎng)這樣的學生,這種認知是錯誤的,這樣不僅違反教師的品德,還會影響學生對自身的認知,產(chǎn)生自卑感。此外,在這樣的評價模式下,會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阻礙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二、基于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一)目標激勵法
在教育激勵理論中,目標激勵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目標激勵法主要是通過設(shè)定合理的目標,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其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感受學習的樂趣,敢于面對困難,克服困難。
首先,目標激勵法需要制定一個明確清晰的目標,通過這個目標,使學生們好好學習,并且在制定目標時,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2]。教師需要在學生實際能力范圍之內(nèi)制定學習目標,并且需要給予其適當?shù)膶W習建議,指引其實現(xiàn)目標。目標激勵法的適用范圍較廣,不僅僅適用于學生的學習,還可以通過設(shè)立道德目標和鍛煉目標,使學生的品質(zhì)和體美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
其次,老師在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時,需要符合學生的近期發(fā)展。具體來講,就是指設(shè)定的目標需要適合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且設(shè)定的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的學習目標會影響學生的行動熱情,太低的學習目標會影響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機,只有適中的學習目標才可以指引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使學生可以感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
最后,設(shè)定的目標需要具有層次性,可以把目標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并且需要注重實踐目標的具體方式。教師在制定短期目標時,需要注重短期目標的連貫性,在實踐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完成長期目標。需要把短期目標作為動力,把長期目標作為努力的方向,這樣可以使學生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
(二)情感激勵法
情感激勵又稱為關(guān)懷激勵,情感激勵需要教師真誠的理解學生、關(guān)心學生、尊重學生,通過情感的力量,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獲得學生的信任,從而實現(xiàn)教育激勵的目的[3]。想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老師需要做好以下兩點。首先,教師需要在學生的學習上給予關(guān)懷。公平對待每個學生,部分教師比較喜歡優(yōu)等生,忽略對后進生的關(guān)心和愛護,甚至和后進生接觸非常少。在班級管理中,后進生更加渴望教師的關(guān)懷,更加容易被教師的情感所教化與激勵。教師需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其可以輕松面對學習,堅定其學習信念,用情感改變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然后,教師需要在學生的心理需求上給予關(guān)懷。教師需要真誠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學生的心理需求給予關(guān)懷,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和生活。教師需要多利用課堂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和接觸,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感受學生的感受,在學生遇到煩惱時,教師需要及時幫助其解決煩惱。
(三)自我評價激勵法
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和其他學生的肯定。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每個學生都渴望自我肯定和爭取榮譽,因此,他人對自己的正面評價和自身對自己的正面評價,都會對自己有積極激勵作用。在初中班級管理中,教師需要善于通過自我評價激勵法,提供給每個學生自我肯定的機會。
首先,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多進行對自身的正面評價和審視。教師可以對學生不斷的進行贊許與肯定,學生想要得到良好的個人發(fā)展和成長,其內(nèi)心需要充滿力量。自我評價可以有效使學生內(nèi)心充滿力量,教師需要指引學生、鼓勵學生把對自身的正面看法穩(wěn)定下來,然后不斷的強化對自身正面的看法,從而激勵自己。在不斷強化和肯定的過程中,學生們會感受到努力就是對本身一種良好的自我獎賞。
其次,教師需要指引學生形成寫日記的習慣。教師可以每周給學生們布置寫日記的作業(yè),要求學生把一周時間內(nèi)的成功記錄下來[4]。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明白成功并不是指巨大的成就,而是自身的進步和付出的努力。日記的內(nèi)容也可以是在一周里的所見所聞,通過寫日記的形式,會促使學生養(yǎng)成定期審視自己的好習慣,從而促進個人的身心進步。
最后,教師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初中評語制度進行完善和改革。目前,大部分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期末評語時,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忽略了師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因此,教師可以在期末評語中加入自我評價,可以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學生可以在自我評價中,對個人愛好和學習興趣以及對事物的認知進行描述,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從而設(shè)定合適的激勵計劃。
總而言之,在初中班級管理中,教育激勵理論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目標激勵、關(guān)懷激勵、自我評價激勵這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提升班級的管理效率和質(zhì)量,使學生可以得到身心全面的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新強,賀永芳.論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yīng)用[J].學周刊,2017(16):218-219.
[2]彭祥霞.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yīng)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18+20.
[3]張悅.基于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3(33):150-151.
[4]朱文瑞.談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yīng)用[J].才智,2014(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