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要:本文主要對漢語和韓語在借用英語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元音插入現象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漢語和韓語的英語外來語中雖然都有元音插入現象的出現,但插入元音的類型各不相同。插入元音的類型除了受到‘輔音同化,‘元音和諧等要素影響外,元音本身的有標性等級也起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外來語;元音插入現象;元音性質;有標性;影響要素
在語言的借用過程中,當目標語的音節(jié)結構與源語言的音節(jié)結構不同時,往往采用插入音素或者刪除音素的方法使其符合目標語的音節(jié)結構特點。在外來語音系學中,這種方法稱之為修補策略。例如:
(1) bus
[pa.??]巴士
[p?.s?]??
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漢語和韓語在借用英語的過程中,都出現了采取插入音素的方法使其滿足本國語言音節(jié)結構的現象。漢語和韓語的外來語中,元音插入現象所出現的位置一共有三種,即,音節(jié)首輔音群,音節(jié)尾輔音群以及單輔音結尾的音節(jié)尾。漢語所插入的元音其中單元音有[?,i,?,?,u],雙元音有[uo,ai,ei,?u,ye]。韓語中所插入的元音只有[?]和[i],[u]三個單元音,沒有雙元音的插入。
一、元音[u]的插入
Pulleyblank(1988)認為[u]的插入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一種是‘元音和諧(Back Harmony)現象,另外一種影響因素為‘輔音同化(Labial Consonant Harmony)現象。例如,英語‘jeep一詞在漢語中借用為‘吉普[?i.phu],插入了元音[u]。這是因為受到了‘jeep一詞中‘[p]的影響。英語中的[p]和漢語中的[u]同時具有圓唇性[+round]的特質,因此選擇插入[u]較為恰當。在韓語元音體系的變遷過程中,在雙唇輔音后出現的元音,經歷過由元音[?]變?yōu)閇u]的過程。例如:
(2)?[p?l]→ ?[pul](火)?[p h ?l]→ ?[phul](草)
?[p?l]→?[pul](角)?[m?l]→?[mul](水)
在例(2)中出現的‘?,?,?,?都是韓語中的雙唇輔音。其后出現的元音由‘?[?]逐漸演變?yōu)椤?[u]。其原因在于?,?,?,?和‘?[u]具有相同的發(fā)音位置,即都是唇音,發(fā)音時比較容易。因此,在借用英語的過程中,英語唇音‘p,b后習慣插入元音[u]進行借用。
二、元音[i]的插入
漢語和韓語的英語外來語中,元音/i/都可以作為增音進行插入。在漢語拼音zi,ci,si,zhi,chi,shi,ri的組合當中,在舌尖前音z,c,s后面出現的‘i的發(fā)音為[?],在舌尖后音zh,ch,sh以及r后出現的‘i的發(fā)音為[?]。其他輔音后出現的‘i的發(fā)音為[i]。周殿福,吳宗濟(1963)把[?]叫做舌尖前元音,[?]叫做舌尖后元音。在漢語的元音體系中,一般把[i],[?],[?]看作是元音/i/的音位變體(王力 1979)。漢語中,英語音節(jié)尾/s,?/后插入[?]或者[?],例如:[s ?](絲,斯,思),[??](羅曼史),[t??](三明治),音節(jié)首/k/后插入[i],例如:[?i](激),韓語中,英語音節(jié)尾/?,?,?/后穿不插入[i],例如:[? hi]?,[?i]?,[si]?。雖然兩種語言中元音[i]都可以作為增音出現,但出現的音韻環(huán)境卻各不相同。漢語中主要出現在英語音節(jié)尾是/s,?,k/的情況下,而韓語中主要出現在英語音節(jié)尾是/?,?,?/的情況下。并且,漢語中主要是受到英語音聲要素以及英語單詞語義的影響。而韓語中則主要受到腭化現象的影響。
三、元音[?]和[?]的插入
元音[?]是漢語的外來語中插入頻率最高的元音,而元音[?]是韓語的外來語中插入頻率最高的元音。元音[?]和[?]的共同特點是發(fā)音時間短,并且是兩國語言的原因體系中有標性等級最低的元音。
四、結語
本文主要對漢語和韓語的外來語中出現的元音插入現象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漢語和韓語的外來語中雖然都有元音插入現象的出現,但元音的類型各不相同。主要受到‘輔音同化,‘元音和諧等要素影響。
參考文獻:
[1]陳乾峰,漢語外來語音譯的優(yōu)選輪分析-以增音為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8(4).
[2]范曄,二語韻尾輔音群中的增音分析[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1).
[3]于輝,漢語中英語來源外來語元音插入現象的音系分析[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8(3).
[4]???,「???? ?????? ??? ?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