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改變學生語言習得模式,促進師生交流,長遠來說能促進教學資源合理分配。本研究試圖分析“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作用,以大學英語有效課堂環(huán)境中的各個維度為依據(jù),采用訪談和總結性評價模式,分析“翻轉”課堂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研究結果對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英語;聽說教學
【作者簡介】吳鍵洪,浙江財經(jīng)大學東方學院外國語分院。
一、“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通常又被稱為反轉課堂(Inverted Classroom),研究翻轉課堂的學者一般從實踐流程和學習本質過程這兩個角度來定義翻轉課堂。從實踐流程來說,實踐翻轉課堂需要教師將授課內容中的相關知識,技能和延伸材料先錄制成10到20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學生在上課前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進行預習,同時,還需要完成教師提供的與視頻材料相關的在線測試,對新知識點進行強化鞏固。在測試中產(chǎn)生的疑問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師生在課堂中的交流,使學習有更強的目的性。通過這樣的流程學生能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從學習過程來說,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過程發(fā)生了翻轉。知識的傳授從以往教師到學生的單向過程,變成了學生調整學習節(jié)奏,給出學習反饋,教師再根據(jù)反饋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的過程。
二、大學英語聽說課現(xiàn)狀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一方面是不斷提高聽說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大學英語學時壓縮、學分減少的現(xiàn)實。從教學目標中可以看出,在大學英語教學當中,應該體現(xiàn)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應用語言進行交流,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發(fā)音規(guī)則,語法規(guī)則和一定量的詞匯基礎,還應該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當中準確得體的應用語言。
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開展受到班級人數(shù),教學課時,教材和教學模式等因素的限制。大學英語教學針對全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每個班有將近50個學生,可能存在同一個班學生英語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或者整個班學生英語基礎都較為薄弱的情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后,學時大幅減少,每周共有4課時,分為聽說和讀寫兩個版塊。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教師既要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讓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和文學素養(yǎng)。學生數(shù)量較多讓教師難以跟進每個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除了有限的課堂時間外,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途徑十分有限,導致教師得到的反饋信息不夠全面,后續(xù)的教學效率也會受到限制。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機制也較為片面,學生成績大部分取決于期末考試成績。
此外,學生對學習大學英語積極性會受到課程安排和教材難度的影響。學生在當前教學模式下,英語學習大部分局限于課堂時間,并不會花時間預習復習,因此課堂學習效率不高,所學的知識點難以得到鞏固。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跟教師及時進行溝通的渠道較為有限。
本研究試圖解決的問題是在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果上的變化。根據(jù)大學生有效課堂環(huán)境構建的評價標準,大學英語有效課堂環(huán)境構建主要分為學習行為,人際支持,情境支持和學習效果四個維度。其中,學習行為維度包括任務取向、活動參與、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6個因子;人際支持維度包括學生融洽度、教師支持和學生平等3個因子;情境支持包括課堂管理、活動創(chuàng)新和多媒體技術3個因子。本研究將采取訪談和學生成績分析兩種途徑來分析在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學生在人際支持,情境支持和學習效果上的變化。
三、“翻轉”課堂在聽說教學中的應用
本研究選取了大一年級新生3個教學班級,平均人數(shù)為35人,這三個班按專業(yè)以行政班級來劃分,每個班里學生的英語水平呈正態(tài)分布。這三個班在初入學時進行聽力口語摸底測試,測試時把學生兩兩分組,在一定范圍內的口語話題中抽取一個,在兩分鐘的準備時間后,學生進行2分鐘的對話呈現(xiàn)。口語的話題是與大學一年級口語教材中難度相似的情景對話。為確保打分的公平,對話由兩位經(jīng)過培訓的口語教師同時打分,打分標準涉及到表達流利,詞匯豐富,句式靈活和表述得體四個方面。學生的口語最終成績?yōu)閮晌焕蠋煹钠骄?。聽力考試難度也與大學英語一年級教材一致,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成績匯總后,得到三個班在入學時的聽力口語總分平均分分別為69.18,63.07和63.11分。
大學英語的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視野大學英語》,這本教材配有相應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U校園。每個單元被分成Warm-up, Listening, Speaking, Unit report和Homework五個版塊。這五個版塊的內容被分別安排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分別進行。
課前的預習內容主要圍繞Warm-up部分展開,通過視頻或者音頻的形式讓學生對本單元學習的話題,句型,詞匯有所了解。此外,在視頻或音頻之后,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有意識得去了解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本單元學習側重的知識和技能,并理清知識脈絡,掌握學習順序。教師可以在U校園查看學生預習作業(yè)部分完成情況,在上課時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
課程中的學習以Listening和Speaking部分為主,Listening和Speaking部分的內容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在Listening部分,除了完成書上的聽力練習之外,教師有意識得培養(yǎng)聽力練習的技巧和策略,包括推斷、重復、筆記、總結和翻譯等。尤其是記筆記的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抓住聽力主旨和細節(jié)內容的能力,還能讓學生積累詞匯,用于課堂的口語練習。在課堂口語練習中,教師會讓學生使用在聽力部分記錄的詞匯,短語和句型,和最終的評價形式一樣,開展兩人一組的小組對話。在對話結束后開展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室點評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問題,借鑒各組優(yōu)勢,同時教室能對課堂教學策略和節(jié)奏進行及時調整。
Unit Report和Homework的內容屬于課后學習的范疇。Unit Report中不僅涉及到與每個單元主題相關的話題,還有每個單元中的功能性語句結構,例如表達請求,邀請,感謝,抱怨,贊美等。教師會讓學生在課后時間準備好Unit Report中的內容,在課堂上以兩人一組的形式進行展示。最后的Homework內容版塊,教師可以在U校園中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統(tǒng)計,掌握學生學習時間,學習興趣和存在問題。對于主觀題型,教師在批改過程中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在線反饋,使教學不拘泥于特定的時間和空間。
通過一個學期的“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后,這3個教學班中的學生被隨機抽取就課堂環(huán)境的多個維度進行訪談。受訪的學生表示“翻轉課堂”能夠幫助他們自主的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對于課前內容可以進行反復學習,避免上課完全聽不懂而失去學習興趣的情況。在一個學期的口語練習后,他們更傾向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在真實場景中應用英語而不是對教學內容進行記憶。同時,通過U校園的教學平臺能使他們更順暢得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這3個教學班的平均分在期末時分別提高到了69.93,74.26和69.97分。
四、結語
從本質上,“翻轉課堂”能夠改變知識習得的順序,與傳統(tǒng)模式相比,學生在課前學習時已經(jīng)完成了“知識傳遞”的部分,而“知識內化”則從課下轉移到了課堂上。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角色都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從真正意義上變成了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在這種授課模式下對課程有了更加宏觀的掌控,可以針對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上課節(jié)奏與模式。本研究所學涉及到的學生涉及到部分非英語專業(yè)同學,研究時間跨越一個學期,在后續(xù)研究中,可以對這組學生跟蹤調查,對“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會有更多啟示。
參考文獻:
[1]崔艷輝,王軼.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
[2]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7.
[3]任慶梅.大學英語有效課堂環(huán)境構建及評價的理論框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5).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5]束定芳.論外語課堂教學的功能與目標[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1,(1):5-8.
[6]王守仁,王海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方向[J].中國外語,2011(5).
[7]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8]祝智庭,賀斌,沈德梅.信息化教育中的逆序創(chuàng)新[J].電話教育研究,2014,35(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