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甜 劉祖輝 涂智興
摘 要:以第十屆全國大學生龍獅錦標賽參賽隊伍為研究對象,對舞龍舞獅運動在高校開展的情況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舞龍舞獅運動參加省份不均勻,主要集中在華南、華東以及中原地區(qū),校園舞龍舞獅運動的精英省份是廣東省、湖南省和河南??;體育專業(yè)的舞龍舞獅運動參與人數較多,性別仍以男性為主,建議發(fā)揮校園文化傳播優(yōu)勢,讓民俗體育進校園.
關鍵詞:舞龍;舞獅;大學生;民族傳統體育
[中圖分類號]G852.9 [文獻標志碼]A
Abstract:Taking the team of the 10th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ragon and Lion Championshi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dragon and lion 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 is not even in the provinces, mainly in South China, East China and Central Plains. The number of sports maj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 is large, and the sex of 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 is still male. The elite provinces of dragon and lion dance on campus are Guangdong, Hunan and Hena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dvantage of spreading campus culture should be brought into play and folk sports should be brought into the campus.
Key words:dragon dance; lion dance;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舞龍舞獅運動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又是頗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民俗體育項目.舞龍舞獅運動與眾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一樣,不斷發(fā)展,漸漸轉型,走上國際化發(fā)展軌道.《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fā)揮學術機構、大專院校等各方面的作用,將優(yōu)秀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教學計劃,編入教材,組織參觀學習活動,激發(fā)青少年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熱情.[1]呂韶鈞[2]認為,要盡快搶救、保護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梳理整合、集成提升、展示傳播、普及推廣,重拾“文化記憶”,為世界體育奉獻東方智慧.從國家文化戰(zhàn)略的層面,挖掘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共享的文化價值,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運動文化,并逐步推向世界.[3-5]本文以第十屆全國大學生龍獅錦標賽參賽隊伍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舞龍舞獅運動進行分析.
1 舞龍項目代表隊分析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龍獅錦標賽共45個學校參賽隊伍,運動員758人,分甲組普通高校(本專科)代表隊,乙組體育院校(包括師范院校、綜合性大學、體育專業(yè)本??疲?,丙組職業(yè)技術學院(本??疲?乙組在本次比賽中所占比重最大,占57.14%,且女生數量多于男生;其次是甲組占38.10%,男女比例相等;丙組比例最小,占4.76%,無女生參加此次舞龍項目.女生參加人數總體比男生還多,說明此項目無明顯性別障礙.乙組女子人數較多,其他兩組男生較多,說明舞龍項目在高校體育專業(yè)和體育院校開展的相對較好,參與人數廣泛.
傳統舞龍比賽共7支隊伍,乙組5隊,丙組2隊;教學雙龍比賽6隊,其中甲組3隊,乙組3隊;留學生組4隊;荷花龍組1隊;教師組1隊;教學五龍比賽甲組一隊.
2 舞獅項目代表隊分析
舞獅隊伍共有53支隊伍,其中北獅30支,南獅23支.南獅和北獅的甲乙兩組都有女生參加,表明在大學生中,舞獅運動受到女生的喜愛,是農耕文明時期只有男子舞獅的一種突破.
南獅參賽隊伍多于北獅參賽隊伍.南獅和北獅參加人數較為接近,在乙組中開展最好,甲組其次.除了以上舞獅隊伍外,還有參加北獅規(guī)定套路的8支隊伍,都是乙組的男子組.北獅規(guī)定套路難度要求較高,因此只有專業(yè)體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的體育專業(yè)學生參加.
3 參賽隊伍來源
表1的數據表明,廣東省地區(qū)參賽隊伍最多,占17.79%.廣東省是瑞獅發(fā)祥地,占地區(qū)優(yōu)勢,在廣東省有較好的氛圍.其次是湖南省的學校,占15.57%,湖南隊參加的大多是舞龍運動,與當地極強的舞龍傳統氛圍有較強的聯系.第三是江蘇省,占13.33%,江蘇高校舞龍舞獅運動總體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7],表明江蘇省高等院校舞龍舞獅運動較為活躍.
4 獲獎情況
表2的數據表明,舞龍比賽甲乙丙三組獲獎隊伍大多集中在江蘇、安徽、河南、湖南、貴州等省份,表明這五個省份聚集了舞龍精英高校.表3的數據表明,北獅的前三甲集中在湖南、河南、貴州、四川等省份,這四個省份是高校北獅項目優(yōu)勢省份.南獅的前三甲集中在廣東、山東和廣西省,說明這個三個省份是高校南獅項目優(yōu)勢省份,廣東省南獅在本次比賽中據絕對優(yōu)勢.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大學生舞龍舞獅運動參加省份不均勻,主要集中在華南、華東以及中原地區(qū),而像西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沒有參賽隊伍.
(2)體育專業(yè)的舞龍舞獅運動參與人數較多.普通高校體育專業(yè)(本、??疲┖蛯I(yè)體育院校參加本次項目的隊伍多于普通高校(本、??疲?
(3)舞龍舞獅運動的性別仍然以男性為主.大部分參賽項目中,男大學生多于女大學生,只有個別項目女大學生多于男大學生.
(4)校園舞龍舞獅運動的精英省份是廣東省、湖南省和河南省.在本次比賽中,這些省份整體優(yōu)勢較強.
5.2 建議
一是發(fā)揮校園文化傳播優(yōu)勢.舞龍舞獅作為我國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最直接體現,通過教育的形式在校園里開展,對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對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都有重要的意義[6]. “在使大學生了解民俗傳統體育文化內涵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鍛煉.其‘訓練周期短、見效快、民族意識強,要求集體配合,是其在高校容易開展的特點之一”.[7]大學生舞龍舞獅的運動技術水平較民間龍獅隊弱,這是需要改進加強的部分.
二是讓民俗體育進校園,促進舞龍舞獅運動在高校得到更廣泛的開展.
三是通過比賽擴大交流,擴大影響力,加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Z].國發(fā)(2005)42號.
[2] 王東.傳統體育項目如何走出“深閨”[N].光明日報,2017-04-17(05).
[3]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4] 李睿.龍獅文化發(fā)展三途:競技運動、舞臺展演與國族象征[J].體育與科學,2016,37(3):43-49.
[5] 羅強,王強.民族傳統體育發(fā)展道路綜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1):32-33.
[6] 高亮,麻晨俊,孫宇,等.舞龍舞獅在我國普通高校開展的可行性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2,04(33):109-115.
[7] 馬慶,左成.21世紀我國高校舞龍舞獅運動前瞻[J].體育科學研究,2009,1(13):39-41.
編輯: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