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曲峰
【摘 要】當下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了種種浮華傾向,這主要源于一些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精神實質領會不深,把握不準,追求形式,搞花架子,走過場,中看不中用。該文從語文“工具”價值的角度出發(fā),從“質疑問難”“品讀解惑”“語言實踐”三方面出發(fā),把本真的語文還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教學 歸還 本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中的學習內容不斷拓展豐富,教學手段變得先進多樣,學生也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但在新老教學思想的更替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華而不實的問題。教學中,我們常??吹嚼蠋煘榱恕盃I造”一個完美的課堂,絞盡腦汁,花樣翻新:精彩的音像資料、熱鬧的合作探究、逼真的師生表演、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課件……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令人遺憾的是,許多課堂看似熱鬧,實際收效甚微,這主要源于一些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精神實質領會不深,把握不準,追求形式,搞花架子,走過場,中看不中用。如何擯棄種種浮華傾向,把本真的語文歸還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呢?下面擬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在語文教學回歸本真路上的一些做法。
一、把質疑問難還給學生
喜歡質疑是孩子的天性,曾幾何時我們把孩子的這種天性也剝奪了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愈多,在學校中越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要培養(yǎng)自己孩子的智力,就得教給他思考?!比欢屑氂^察我們現(xiàn)今的一些語文課堂教學,要么教師直接把問題拋給學生,教師的勞動代替了學生的思考;要么名為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實際卻是不管不顧的“放任自流”,多了一些沒有價值的思考,出現(xiàn)了“兩面倒”的現(xiàn)象。如何防止這兩種傾向、把質疑問難還給學生呢?我們的做法是: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讀教材,自己產(chǎn)生問題,自己質疑;教師在課堂中變“主動”為“被動”,守株待兔,待“疑”而起。例如有位老師在上《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板書完課題就問:“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學生就回答:“誰去釣魚?”“釣到什么魚?”“這條魚有多大?”“釣魚的啟示是什么?”該教師認為學生們想得周全,并大加贊賞。其實從中可以看出,前三個問題基本沒有什么價值,而后一個問題卻是本課的課題,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就能想得到。這樣的質疑問難只能說是流于形式的作秀,以為貫徹了新課改精神,其實是一種作秀、走過場,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產(chǎn)生了厭倦。而有的老師因為質疑問難難于把握,甚至放棄了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不可取的。
把質疑問難歸還給學生是語文閱讀教學回歸本真的一種表現(xiàn),它認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是一種互為動力的關系,偏廢任何一方都是不行的。質疑問難讓學生經(jīng)歷了自主學習的過程,課堂上也不再從零開始,教師的作用表面上看是被淡化了,實則不然。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確的教學觀念、淵博的知識、廣闊的視野、準確的教材把握、合理的教學設計、靈活的課堂調控,甚至要求教師具有迷人的人格魅力。通過不斷的質疑問難,學生一旦形成自學能力,學會自我發(fā)展,就學到了“一生有用的東西”。
二、把品讀解惑還給學生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應是實實在在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研讀“品”出來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吹降恼n堂教學卻是滿堂的問答“對話”,學生根本沒有品味文本的時間,語文課沒有“語文味”。也有一些老師干脆運用琳瑯滿目的電教手段來替代學生的品讀,好像一節(jié)課沒有使用多媒體就不是現(xiàn)代教育似的,這也是不可取的。過多地展示形象和立體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大敵,因此,語文教學要把品讀解惑歸還給學生。關于品讀文本,葉圣陶先生曾有過這樣的論述:“唯有不忽略討究,也不忽略吟誦,那才全而不偏。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法理內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到達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睂W生只有對語言文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語言知識才會更加牢固,語文能力的形成才會更加有效。所以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抓住重點詞句和語段,進行反復推敲,仔細揣摩,讓學生領悟語義,體會情感。如教學《手術臺就是陣地》一課時,學生對“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們的客人”就爭得面紅耳赤。一部分學生認為,白求恩是我們的客人;一部分學生認為,白求恩不是我們的客人。正當兩邊爭得不可開交時,一個學生發(fā)表了新的看法:“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這時可以因勢利導分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對新的意見進行討論,最后得出正確結論: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當然是我們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當作客人,而是把自己當作一名八路軍戰(zhàn)士,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看成自己的事業(yè),所以他又不是客人。在分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變重視學習結果為重視學習過程,不僅把“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且把“教”的主動權也交給學生,教師僅起“導”的作用。
三、把語言實踐還給學生
本真語文還要把語言實踐歸還給學生,在課堂中,許多老師往往只注意了聽忽視了說,只關注了讀忽略了寫,這樣的理解和教學都是片面的。在教學上,教師的課堂練習設計要重視知識的前后整合性,使學生學會遷移運用所學的知識。在詞語教學中進行說與寫的訓練,讓學生用所學的詞語仿照課文口頭擴詞、擴句等;在句子教學中重視優(yōu)美語句和典型句式的積累,并通過仿寫句子,練習把句子寫完整、寫具體,在段的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構段方式仿寫一段話。
練習是學生獲取、鞏固和應用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無論是詞語、句子教學,還是段、篇的教學,隨處都可以找到“留白”處,教師要善于抓住有利契機,提供練習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體會語言運用的樂趣和表現(xiàn)手法運用的妙處,為今后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課堂的“讀”是理解,是吸收;“寫”是表達,是運用。讀寫結合,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將閱讀與習作實現(xiàn)有效對接,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語言實踐的機會,搭建了語言實踐的平臺,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凸顯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參考文獻】
【1】史春妍.靜下心來教語文.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范穎瓊.從“語文味”談開去.南師大廈門小學學科帶頭人培訓班講座(課件)
【3】潘文彬.把純美的語文獻給兒童.南師大廈門小學學科帶頭人培訓班講座(課件)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