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遠
【摘 要】課堂能力的生成至關重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如何提高學生傾聽與思考的靜力,激發(fā)學生最大的思維潛力和能量,是每位師生及家長需要關注的重點。課堂上,教師鼓勵孩子敢于、善于表達,但傾聽與思考是前提,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快速的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品質更為可貴。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與傾聽的能力,及時捕捉學生行為并予以反饋,鼓勵孩子敢于、善于表達,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課堂學習能力;生成 ;傾聽;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75-01
最近,我突然想起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的困惑。臨近開學,這位媽媽非常焦慮。原因是孩子進了一個好學校,很多孩子都在假期補習輔導,擔心自己孩子開學跟不上。我當時笑著分析了一下,總算給了她一些心里安慰。功夫在課外,這是很多人的選擇,但課堂能力的生成也是至關重要。課堂上,教師是學科教學的建構者和促成者,學生是學科能力生成的最活躍元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如何激發(fā)出學生最大的思維潛力和能量,形成學科必備的基礎素質和能力是每一個教師及學生需要關注的重點。想想我們的現(xiàn)實課堂,有多少小朋友能夠真正的做一名認真的傾聽者、思考者和表達者?又有多少小朋友大把時間花在了課堂急躁的表達欲望上,而忽視了傾聽與思考的重要的思維訓練流程。課堂上,老師期待舉手的目光里,又給孩子留足了多少思考的時間?一、樂于表達而忽視傾聽、思考的現(xiàn)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奇怪現(xiàn)象。有些小朋友上課急于表現(xiàn)和表達,還沒有聽清楚老師的問題就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舉手回答問題了。甚至在考試的時候,也會帶給老師、家長們種種假象,孩子是不是犯了眼高手低的毛???是不是考試太粗心了?與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差距甚大。對于小學生來講,能做一名課堂上認真的傾聽者和思考者是顯得多么的可貴與重要,關系著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生成。
我們鼓勵學生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但是面對一些喜歡頻繁出風頭、“精彩”等無意義的“意外”生成,出于炫耀心理而忽視課堂上思維能力訓練或者中斷的情況,是不理智,也是不可取的。未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與人心靈最微妙的相互接觸。”而適時地互動引導表達是課堂思維能力生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方式,但不是絕對和唯一,更不能片面化。
小學階段孩子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在課堂上,自覺不自覺在內心形成了一種課堂盲目參與的心理沖動。忽視了傾聽,只注重表達表現(xiàn),沒有搞清楚傾聽與表達的先后關系,課堂上傾聽的少,參與表達的盲目性比較高。在這種心理折射下,孩子們在課堂上更傾向于如何表現(xiàn)自己和表達自己。長此以往,而這種情況的結果就是,看似很明白,其實對知識的掌握是零散的,一知半解,長時間形成對知識的模糊認識,拎不清頭緒和思路,學習起來也越來越吃力。久而久之,課堂上靜不下來,忽視了課堂上傾聽和思考,影響了最重要的課堂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慢慢漸變?yōu)檠鄹呤值?,馬馬虎虎等各種不良的壞習慣。此類不良習慣,應當引起重視。二、善于傾聽和思考是前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口語交際與表達”這一目標中提出“認真聽別人講話、聽人說話認真耐心、交談中能認真傾聽”是聽人說話的基本態(tài)度?!奥犎苏f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討論問題,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能有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jù)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等?!闭Z文新課標從語文學科的角度對學生傾聽的素養(yǎng)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會耐心傾聽別人把話說完不僅是對說話人尊重的表現(xiàn),更是學好語文等各門學科的重要法寶。王尚文教授也曾經(jīng)說過“聽,是語文學習的精髓?!?/p>
因此,傾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素質。畢淑敏在其《讓我們傾聽》中曾對“傾聽”做過詮釋,傾聽,就是“用盡力量去聽”。雖然有點嬌枉夸張,可見傾聽的重要性。傾聽在先,關乎著你在課堂上的表達內容以及如何表達?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鼓勵孩子敢于、善于表達,但切勿讓孩子忽視傾聽的前提條件。沒有認真傾聽的表達是不尊重課堂的隨意表達,沒有傾聽的表達是不理性的沖動表達,沒有傾聽的表達在制造學習過程的中斷,影響自己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盲目表達。學會傾聽、思考,這也是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梳理的重要過程。三、提高課堂思維能力
要做一名課堂上的傾聽者和思考者,不是浮于表面的規(guī)矩形式,而是植于內心的一種習慣和定力,對于小孩子來講,就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這種良好的課堂思維習慣。
1.要先正視課堂認知。
教師和學生必須形成這樣的共識:課堂上的重要意義,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了解與習得,更多的是思維能力的訓練,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到的遷移能力。遷移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對于孩子們來講,是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以后無論從事任何行業(yè),都能綱舉目張的理清頭緒,提升學習能力。而這種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其實就根植于我們課堂上的良好習慣和定力——認真的傾聽與思考。老師們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是遵循問題難度的遞升層次規(guī)律逐步深入引導的。有些淺顯的問題,孩子們很容易直接找出答案,但是更多的問題,我們不能直接得出答案,需要在老師課堂教學的有序引導下找到解決方法。對于孩子們來講,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問題,積極思考,快速的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品質更為可貴。
2.多種方式組織教學活動。
(1)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間動態(tài)及多種因素間相互作用的過程。
課堂教學的生成,對老師也有較高的要求,我們要敢于放開,敢于接受冷場,拋出一個問題,多給孩子一點點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有一個思維連貫的過程和機會,唯有此,孩子們才能在課堂上不斷受益和提高。
(2)教師要及時捕捉學生的心理。
課堂教學是師生相互的、動態(tài)的及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推進過程。課堂上,學生反饋的各種信息都會不間斷、不經(jīng)意地傳遞給教師和同學,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及時捕捉到這些來自學生的信息,是否真的有創(chuàng)新意義?是否偏離了課堂思維軌道?學生們是否能從其他同學的發(fā)言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中獲得三維目標的提升?教師要在短時間內給予學生不同的表現(xiàn)作出敏捷的判斷,并給予及時的肯定或者引導,而不是為了五花八門的“創(chuàng)新”而 “偏題”,以免造成不良的影響。對學生、學情等進行全面的預設,做出決策來靈活展開教學活動。
(3)教師多種方式組織教學活動。
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與傾聽能力,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問題導向學習、過程體驗學習等,聚焦孩子的注意力,引發(fā)思考。諸如,在問題導向性學習中,《三顧茅廬》這篇文章,通過質疑“題目”進行深入思考,“前兩次的情況怎樣?劉備為什么要三顧茅廬?三顧茅廬的經(jīng)過如何等?”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在過程體驗學習中,如《蘋果里的五角星》這篇課文很簡單,但是結尾讓學生理解“創(chuàng)造力”有點難度,可以讓學生課堂親自體驗切蘋果,是橫著切還是豎著切?通過學生不同的切法對比,引申出創(chuàng)造力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敢于打破常規(guī)”,既有趣又便于深入理解主旨。
正如歌德所言:“眼前的瞬間是一位威力強大的女神”。課堂有限的四十分鐘至關重要,我們要把握好課堂這“一瞬間”,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同時要牢牢握住思維引導的拐杖,引領學生深入其中,習得智慧和方法,實現(xiàn)發(fā)展。如果說課前的預習是肢體,那么課堂能力的生成則是靈魂。而認真的傾聽與思考則是促進課堂能力生成的重要載體。希望每個孩子都明智的做一位課堂的傾聽者、思考者與表達者。
參考文獻
[1]葉潔蕓.傾聽,語文學習的精髓[J].《小學青年教師》,2005年3期.
[2]黃偉.語文學科的多緯度整合[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