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_楊軍
每到歲末,商家喜炒作“感恩節(jié)”,相傳是美國第一批清教徒移民和印第安原住民一起感謝上天慶祝豐收的紀(jì)念日。但事實上,這一天不過是印第安人一年中第五次豐收祭。印第安豐收祭又和中國古代春秋四祭是文化同源的。
《禮記·王制》:“春礿,夏禘,秋嘗,冬烝?!惫湃艘荒晁募?,都會進奉百物以享先祖鬼神,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和豐收等。其中又以一歲之末的臘祭為最大。漢代《風(fēng)俗通義》:“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奔凑f,過了臘祭就接著要過年,天增歲月人增壽,是最該報天地萬物和祖先神明之恩的。
古代臘祭沒有固定日期,流傳至今,影響最大的是臘八節(jié)和小年。(本期圖片來自東方IC)
2016年1月17日,戴著“猴帽”的小朋友在南京玄奘寺喝臘八粥
中國大部分地方保留了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的習(xí)俗。
董仲舒《春秋繁露》謂:“五谷,食物之牲也,天之所以為人賜也?!?/p>
《禮記》:“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迸D八粥由多種雜糧混合熬制,即是這種農(nóng)業(yè)祭的傳承。
后來,佛教傳入,臘八節(jié)也被確立為佛陀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都要念經(jīng),煮粥敬佛。
河南洛陽白馬寺,正在喝粥的小朋友
2017年1月5日,湖北宜昌古佛寺舉行臘八節(jié)行齋祭拜活動。
洛陽市白馬寺
2015年2月11日,廣東佛山南風(fēng)古灶舉行祭灶祈福儀式。大家領(lǐng)取“祈福柴”并寫上新年愿望和祝福,并投入祈?;j,成為燒灶的原材料
2013年2月3日,河南滑縣,一位農(nóng)家婦女正在為“灶爺灶奶”像上香磕頭,祭拜灶神。
小年,也叫祭灶節(jié),民間俗謂“送神”,一般在臘月廿四。
據(jù)說每年年底,灶君、太歲神與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尤其灶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yīng)的依據(jù),故人們大多在此時奉拜家中諸神與灶君。
民間勸善書《太上感應(yīng)篇》即說:“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jì),小則奪算?!?/p>
2015年2月11日,江蘇南通,市民正在進行砸糖祭灶神的儀式。用糖祭灶,民間傳說有兩個用意:一是糖是甜的,灶王吃了,可以甜言蜜語“上天言好事”;另一意思是糖粘嘴,灶王吃了粘嘴,壞話說不成
過了臘月即是春節(jié)。
部分地區(qū)正月二十或廿五還有填倉節(jié),是為新年祈禱五谷豐登的節(jié)日,填倉,意思即是農(nóng)家往倉房象征性地增添糧食。
有的地方還吃春餅、黃米糕、餃子,祭土地和磨神等。
2015年3月15日,江蘇南通填倉節(jié),市民正在進行祭拜谷神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