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作為現(xiàn)代教育理念集中體現(xiàn)的研究性學習,除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課程形式存在外,還必將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滲透于各學科教學之中,對我國教育的發(fā)展起到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適切性地應用研究性學習,已經成為初中地理教師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初中地理;教學
引言
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倡導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式。它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識發(fā)生和形成的過程中,推動他們去關心現(xiàn)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并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同時,在學習中將培養(yǎng)學生一種探究性、開放性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最能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以研究性學習為特征的素質教育正成為世界性教育潮流。
1、研究性學習的概念
研究性學習是指課堂上不再是老師講解,學生被動聽講,而是給學生自由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學習探究,然后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研究專題,然后組隊,用平時學到的知識,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讓提升學生們能夠獨立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利用所學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要研究性學習。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研究問題的能力也成為衡量人才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新的地理課程標準要求中學地理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讀圖、識圖等基本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欣賞和認識我們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學會搜集和運用現(xiàn)代社會的各種地理信息,以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2.1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體驗性和探究性
在地理教學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研究問題,只要學生有興趣,同地理學科有關,有助于學生發(fā)展又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學習地理對自己的發(fā)展有實際意義,目的是既使課程標準得到落實,又使學生得到發(fā)展。
2.2地理教師的素質提高需要研究性學習
長期以來,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初中地理學科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甚至地理教師本身都沒能對初中地理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質一直處于停滯不前甚至是下滑的狀態(tài),更談不上發(fā)展了?;A教育課程改革為初中地理學科帶來了希望,也為初中地理教師的發(fā)展帶來了希望,研究性學習則可促進這一希望的實現(xiàn)。
2.3地理學科特點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
地理學科是一門多學科、跨領域、門類復雜的綜合性學科,是非常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門課程,適合學生進行研究的問題俯首皆是。
3、實施研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途徑分析
地理課上插入專題研究。教師可以將地理教材中的許多概念的出現(xiàn)設置為一個研究性學習的專題,讓學生們去探索這些概念的起源。還可以設置一個研究課題,讓學生自由進行選擇,之后讓學生以訪問、調查、查閱報刊、網絡查詢等方式搜集資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然后讓雙方展開激辯,進而得出南方和北方在各方面都存在哪些差異。教師需要思考的是選擇哪些專題給到學生們,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才能夠進行相應選擇,并且根據探索,得到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創(chuàng)設研究性學習情景,引導學生步入研究情景。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也應該成為地理研究性學習的主陣地。因此,立足課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學習是我們重要的教改目標之一。在研究性學習中,我們注意設計一系列相關的趣味性濃厚、環(huán)環(huán)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問題,努力給學生營造民主、和諧、探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去討論,引導學生逐步從疑問中得出正確的探究目標。甚至將探究延伸至課外去查找相關資料來證實自己的觀點。如:伊拉克戰(zhàn)爭的原因、臺風韋伯對沿海地區(qū)的影響、沈陽市街道名稱的特點,假如我是中衛(wèi)市長等,均可聯(lián)系時事以及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并以此作為教學中新的契機,進行啟發(fā)引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性問題的濃厚興趣。
精心準備,開拓視角,讓學生有探究的空間。探究性學習要求在課前精心準備,包括學生準備和教師準備,教師要充分論證、研究,要對教材進行分析整合,做到條理清晰,要備學生、備課堂,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必要的思考空間,教師要學會等待,應該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指導啟發(fā)學生,要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出發(fā),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結論
在教學中采用部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有助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更好實現(xiàn)。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還有很多,本文只是列舉了一部分,希望能夠給初中地理老師帶來一點啟發(fā),將初中地理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而有效。
參考文獻:
[1]丁洪亮.研究性學習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4(2):125-126.
[2]陸永權.研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成功(教育),2012(22):141-141.
[3]馬肖進.淺談研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5(33):119-119.
[4]張娜.研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108-108.
作者簡介:劉強(1972.10)男,民族:漢,籍貫:山東泰安,研究方向:教育教學,單位:山東寧陽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