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星光
摘 要:農村中學應該以人為本,夯實后勤隊伍;從“實”出發(fā),抓好制度管理;勤”字當頭,樹立服務意識,化“千頭萬緒”為“簡單明了”,由“遠、大、空”轉變?yōu)椤敖?、小、實”,全面推進后勤工作邁上新階段、再上新臺階,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以“人”為本;從“實”出發(fā);“勤”字當頭
農村中學從“學有所教”到“學有良教”,離不開后勤管理工作的保駕護航。的確,進一步引領后勤工作人員自覺加強道德修養(yǎng),率先垂范,查漏補缺,關注細節(jié),以主人翁的精神和責任感,做好后勤工作,應該是新時代農村中學應該深思的課題之一。竊以為,農村中學應該以人為本,夯實后勤隊伍;從“實”出發(fā),抓好制度管理;勤”字當頭,樹立服務意識,化“千頭萬緒”為“簡單明了”,由“遠、大、空”轉變?yōu)椤敖?、小、實”,全面推進后勤工作邁上新階段、再上新臺階,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一、以人為本,夯實后勤隊伍
毫無疑問,農村中學后勤工作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教師。千萬別認為,后勤工作不需要多少文化,不需要多少技能技法。思想接軌、技能接軌、習慣接軌是后勤工作中的軟實力,比硬件更重要。是啊,“一切差距歸到最后都是觀念上的差距”,只有后勤人員的服務理念發(fā)生根本性的蛻變,才能為教學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才能完成“涅槃崛起”的華麗轉身。
比如,后勤人員應該具備《經(jīng)濟法》的相關知識、電算化水平應達到中級、能熟練進行多媒體辦公軟件的運用,為后勤管理工作達到信息化、電算化、低碳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后勤人員還應該“做人能表率、工作能領先、教學能引領、實踐能示范”,以一種勤服務、低姿態(tài)、高效率的服務理念贏得廣大師生的好評。
有一句話我們經(jīng)常說:“變革要從內部開始”。[1]對于農村中學后勤管理而言,所謂的“內部開始”,就是切實改變部分后勤人員那種內心中“一不讀書,二不研究,三不合作”的惰性,以此找到自身專業(yè)成長的具體方向,找到自我成長的空間和載體。在這個意義上說,打造一支博學多思,既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又有寬廣知識面,一專多能的后勤隊伍,應該成為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從“實”出發(fā),抓好制度管理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農村中學后勤工作同樣需要規(guī)矩,需要制度,正所謂,人人都在制度下,事事在規(guī)范中。包括為教育教學提供物資保證、為師生提供學習生活保障、創(chuàng)造優(yōu)美舒適的育人環(huán)境等,無不在規(guī)矩和制度中向前挺進。建立完善的、全面的、人性化的后勤管理制度,應該成為后勤管理工作中一個重要的視點。
比如,為了規(guī)范學校大宗物品的采購,可以制定《學校大宗物品采購制度》,使學校采購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為了“自覺排隊,禮讓待人”成為食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可口安全的飯菜成為每日快樂的源泉,可以制定《學校食堂管理制度》《餐具清洗消毒保潔制度》《食堂有序打飯排隊制度》《食品加工烹調制作管理制度》;為了保證學校各種設備的維護,以及避免“重采購,輕維護”之弊病,可以制定《學校設備操作使用規(guī)程》《學校設施設備維修報損制度》等。
重要的不是管理制度本身,而是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學校領導和后勤管理人員反復醞釀、推敲、再醞釀之后,思路漸漸清晰、透亮。所有制度一定要健全、完善、合乎情理、追求細節(jié)、追求人性化,一定要把師生的呼聲、師生的需要、師生的安全、師生的滿意當作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此關注日常,注重生成,改進細節(jié),大力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勤”字當頭,樹立服務意識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是后勤工作的真實體現(xiàn)。的確,見事早、反應快,走一步、看兩步,抓當前、想長遠,才是“糧草先行”的應有之義,才是為教學工作保駕護航的預見性和前瞻性之意義。農村后勤工作一定要徹底杜絕那種“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盲目被動,或者“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事務主義,一定要“勤”字當頭,“先”字當頭,對學校的發(fā)展、變化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到反應迅速、上下聯(lián)動、左右溝通、及時處理,以此打造高效快捷的后勤工作新時空。
比如,從實際出發(fā),關心教師的工作待遇、福利和生活情況,為他們排憂解難,維護他們的應有權益,進一步鼓勵和促進全校教師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提高教學質量。還比如,利用節(jié)假日到醫(yī)院、家里慰問生病的老師,給生孩子的教師送上一份禮物,把工作做得暖人心、穩(wěn)人心,盡量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讓教職工滿意。再比如,小到教室里一個燈泡壞了,大到學校門廳內的櫥窗玻璃碎了,最先出現(xiàn)的是后勤人員,最先遞過來的是后勤人員的手,一切都在溫暖、有情有義中平穩(wěn)解決,最短時間內步入正軌。
的確,以嚴謹、熱情、全方位為教師教學工作保駕護航,換來的是舒心、開心的教學環(huán)境;人對人的尊重、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換來的是一個具有價值認同感和精神歸屬感的“學校大課堂”。[2]而教師在學校度過的每一段時光、待過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得到這個“大環(huán)境”的照料,自然,教育教學工作所需要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染力的提升,也就變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這一切離不開學校后勤工作的主動、高效和創(chuàng)新,離不開全體后勤人員高度的耐心、敏感和警覺。但愿,農村后勤人員能夠在這條為教學保駕護航的道路上,做出更多,當然也收獲更多。
參考文獻:
[1]林茶居.文暉中學的課堂辯證法[J].教師月刊,2013(1):13.
[2]陳俊一,程曉云.竇桂梅:站在課堂上的校長[J].教師月刊,2015(2):28.
編輯 魯翠紅